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三九一章 西关大屋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三九一章 西关大屋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时间来到了九月中旬,不知不觉中,李华勇已经在羊城待了一个多月。

9月已经算秋天了,然而九月的羊城却没有一点秋的气息,即便刚下过一场大雨,天气依然显得闷热无比。

就在这样一个闷热的天气里,李华勇,钟志文,还有一位40多岁高高瘦瘦戴副眼镜文质彬彬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走在荔湾街头。

“说到中国古代民居,现在很多人喜欢把北方的“四合院”当做典型代表,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甚至从某种角度说,咱们国家西南地区那种独特的“吊脚楼”,我认为都比“四合院”更有代表性。”

“哦?何老师,这话怎么说?”

“李先生,你想想咱们汉字中的这个“家”字,这个字上面是一个宝盖头,下面是一个“猪”,这也就是说,在最开始的时候呀,咱们的祖先认为,只有在房子下面养了猪,那才能称之为“家”,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应该认为“吊脚楼”比“四合院”更有代表性呢。”

“噗嗤。”

听到这位中年人说到这里以后,旁边的钟志文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而李华勇虽然也很想笑,不过他还是强行忍住,他甚至还装模作样恭恭敬敬的对这位中年人说了一声:

“何老师高见。”

必须指出的是,李华勇的客气还真不是完全虚情假意,作为穿越人士的他可是知道,面前这位逗比一样的中年人,那可是未来的业内大牛,中国工程院院士,岭南建筑的代表人物。

提到他最知名的设计作品,嗯,在后世的申城世博会中,那栋惊艳无比充满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国馆”就是此人设计。

只不过在此时,此人却声名不显,他甚至还没有什么像样的设计作品,只是华南理工的一位普通讲师而已。

三人来到那两个准备拆迁工厂所在的街道,在一栋老房子面前,三人停下了脚步,李华勇对那个中年人说道:

“何老师,这是不是一栋“西关大屋”?”

“对对对,荔湾这一带的“西关大屋”通常都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它是砖木结构,而采用的一律是青砖。第二,大门采用可推移的“木趟栊”,这是岭南民居最显着的特点之一。第三,门窗大多采用色彩缤纷的图案,这就是俗称的“满洲窗”,你看这栋老宅完全具备这些特征,并且还保存如此完好,这是相当有保护价值的呀......”

未来的“何大牛”在那兴高采烈滔滔不绝,而站在他身边的李华勇却情不自禁皱了皱眉头。李华勇也是学建筑的,他当然也知道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只不过在自己准备开发的项目中遇到这种问题,那确实也是有够头疼。

三人今天就是为这事而来的了。

就在一个星期以前,李华勇的初步方案加上林应彪背后一系列运作,羊城市方面终于做出决定:屏弃胡家二哥的CBD计划,而改为选择李华勇的“大卖场计划”。换句话说,香江林氏集团拿下了整个项目的主导权。

当然喽,尽管林家拿到了项目的主导权,但这并不代表胡家就已经出局。反正通过多方协商,林应彪也并非真想和胡启文撕破脸皮。最后这个项目名义上依然是由香江林,胡两家联合开发。

尤其是在胡启文那个方案中,细节上也有不少亮点,得到羊城乃至粤省不少人的欣赏。因此“有关部门”甚至还把蛋糕都分好了:这个项目的主体---也就是李华勇提出来的建各种各样的专业市场,这部分将由林家来做。

而这个项目其他一些辅助设施和配套设施,则又保留了胡启文原先提交那份规划的部分内容,比如根据政府方面的要求,在新计划中同样包括一个商务酒店和一栋写字楼,这部分则是胡家的事。

“在最快的时间内,把项目的具体规划尽快弄出来。”

这是在得知政府方面的决定后,林应彪对李华勇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话。

“好的。”

李华勇对此也没有过多废话,到了这个时候,他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是等真正进入操作阶段,李华勇却有点犯了难。

他对这个项目是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没错,然而思路和具体的规划却是两码事。尤其这个项目还和南江那个陶瓷厂项目不同,那个项目所在地原先基本都是一片荒郊野岭,所谓一张白纸好画画,需要考虑的外部因素并不算多。

可是这里却不同,这里原先就是羊城的老城区,属于羊城最早最早的城区之一,因此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

比如现在遇到的古建筑保护,就是做具体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唉,头疼啊......”李华勇在心里叹一口气。

要说李华勇虽然是学建筑的,不过他对保护古建筑的看法却也不像有些同行那样极端。

应了“干一行爱一行”这个说法,有些同行把古建筑的保护问题看得特别重,认为任何古建筑都值得保护,任何破坏古建筑的行为都是犯罪云云,在这个问题上,李华勇的态度倒是温和得多。李华勇向来认为,在对待古建筑的问题上,最好是进行“有选择的保护”。那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建筑,有代表性的建筑,有重大研究价值或者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那当然值得下死力气保护。而其他一些不怎么有名的,没什么代表性的,并且保护难道还挺大的,李华勇却认为留不留都无所谓。

而在这其中,李华勇尤其对一些所谓的“名人故居”颇有微词,这其中有些“名人”不算一流名人,甚至还是名声不怎么好的“名人”,建筑也不算什么好建筑,既没有什么特点,也没什么代表性,对这类建筑进行保护,那就是纯属劳民伤财,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比如在李华勇的家乡南江省,有个城市是明朝宰相严嵩的家乡,他们曾经大张旗鼓对严嵩故里进行保护。记得在前世,当李华勇从媒体上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他心里就吐槽不已。

心说真够丢人的,南江这地方虽说没出过什么帝王吧,可宰相那是真的不少,比如文天祥,比如王安石,你说纪念谁不好,非要纪念严嵩这个名声不怎么好的人。

李华勇记得自己当时的想法有点奇怪,他不为其他担心,倒是担心起当时那个城市的主政领导,心说这家伙也是够奇葩的,这家伙估计应该长不了了吧,就这样的“政治敏感性”,能坐到现在这位置这已经是个奇迹。

事实上李华勇并没有白担心,似乎也就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在外地的李华勇就看到另外一条新闻,当地那个主政领导已经被双规。

说句实在话,严嵩这个例子还不算太极端,毕竟严大宰相的名声虽然不怎么好吧,可是仔细研究的话,却会发现此人在历史上还真没干过什么坏事,换句话说找不到什么他干坏事的“实锤”,因此把他定性为“奸臣”那还真值得商榷,反正都是“明史”上这样说的,而对于“我大清”编的“明史”,谁要当真谁就输了。

真正比这更奇葩的,那还是诸如“西门庆故里”之类的闹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类闹剧,李华勇认为滥用古建筑保护政策应该也脱离不了一定的干系。

站在那栋“西关大屋”面前,李华勇一边看着未来的“何大牛”在那兴致勃勃的左看右摸,一边在那浮想联翩。

过了一会他实在忍不住了:“何老师,您觉得这栋老房子有保护价值吗?”

“有!怎么没有?你应该知道,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羊城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而这一栋你看看,从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构成,再看剖面到细部装饰等等,这都有着浓厚的羊城地方特色啊。再加上这栋宅子还保存那么完好,简直太有研究价值了。”

“哦。”

“何大牛”在那说得兴高采烈,李华勇却听得没精打采。心说眼不见心不烦,以后这种事呀,那干脆就交给林兰花同学处理去,反正古建筑保护这种事情,那也正好适合她那种有文青病的人来做。我呢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俗事上去。

说俗事还真来了俗事,就在李华勇准备找个借口开溜的时候,一个声音传来:

“哟,李兄弟你跑这来了?我刚才都找你半天了。”

李华勇抬头一看,是朱鼎源,已经有些日子没见的朱大老板。

李华勇装出热情洋溢的笑容:

“呀!原来是朱总呀,你找我什么事吗?”

“呵呵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和兄弟聊聊,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空?”

“哦?”

李华勇看了朱鼎源一眼,然后又看了未来的“何大牛”一眼,接着对钟志文使个眼色,他满脸堆笑对朱鼎源说道:

“有空有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