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八章 反常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八章 反常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林氏集装箱厂”坐落在国内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蛇口工业园”内。这是一个以生产集装箱为主,辅以生产一些纸质包装的中型工厂。

投资方“林氏集团”,这是香江一个老牌家族。在前世的时候,李华勇对这个家族略有耳闻,他们的实力算是不错了,但林氏家族并非香江最顶级的豪门。

事实上在刚刚打开国门的时候,首批进入内地市场,首批在内地投资建厂的香江企业几乎都称不上是什么“豪门”,真正的豪门目前都还处在观望阶段。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实力界于一流和二流之间的“准豪门”林氏集团跑来内地投资建厂,得到地方政府空前重视。各项审批手续一路绿灯,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几乎每花多长时间。

李华勇等人来到这个工地的时候,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我早就说了,如果其他工地不行的话,那么这个工地,恐怕就更不行。。。”

看着耸立在大家面前的几十台钻机,以及一派热火朝天景象的大工地。李明达这样对大家说到。

李明达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桩基施工虽然同样需要大量人手,但这毕竟属于专业施工范畴,有其特殊之处。在桩基施工中,所有施工作业当然都是围绕钻机来运转,也就说这种施工作业是以机器为主,人工为辅。

不用花脑子想都知道,人家既然敢把机器开进来,那肯定不会缺人手的。否则人家把机器弄进来做什么?难道到了工地上再来招人?随便想想也没有这个道理。

李华勇却看着整个工地若有所思。

“达哥,既然来都来了,那还是去项目部问问吧,反正问问也没什么关系。”

李华勇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以他的专业素养,他总感觉这个工地好像存在什么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工地机器轰鸣,人头涌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可是落在李华勇眼中呢,他总觉得这个工地显得冷清。

没错,就是“冷清”这个词,能让“李副总工”觉得冷清,那就说明这个工地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工地。李华勇隐隐觉得,问题应该是出在项目运转上,只有在项目运转上出现问题,才能给李华勇这种“老施工”以冷清的感觉。

但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李华勇现在还不得而知。

大伙一边朝项目部驻地走去,李明达一边给大伙介绍这个项目部的基本情况。他说这个项目虽然也是“华夏建总”承建,但“华夏建总”实在是太大了,他和这个项目部的人一点都不熟,不仅是他,就算是高启功高书记也和这边的项目负责人不熟。他只知道这边的项目经理姓雷,刚刚从部队转业进入“华夏建总”不长时间。

“刚刚转业不久就能担任这种项目的项目经理。看来这位雷经理以前的级别不低啊。”

“具体什么级别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雷经理以前工程兵出身,事实上不仅是他,这个项目部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前都是雷经理的手下。。。”

李明达的解释含含糊糊,但李华勇已经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的建筑大军中,有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那就是隶属于“我军”的建设大军。从解放初开始,“生产建设兵团”,“铁道兵”,“桥梁兵”,“工程兵”。。。

在我们国家的建设中,这支队伍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最苦,最难的建设任务,都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这是一支善打硬仗和善啃硬骨头的队伍。

这位雷经理的情况,让李华勇想起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就叫做“百万大裁军”。想想“百万大裁军”应该就发生在这段期间。

大家都知道,在这种大裁军中,工程兵自然是首当其冲,那么这些裁减下了的人何去何从呢?国内各大建筑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央企就成了最主要接受单位。除了接受个人,也存在某工程兵部队被整体收编的情况。

某铁道兵部队被某铁路工程局整体收编,某桥梁兵部队被某水利工程局整体收编,某工程兵部队被“华夏建总”成建制收编。。。

李华勇猜测:这位雷经理甚至包括整个项目部,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虽然大家都不熟,但现在大伙毕竟属于同一个单位了。李华勇一行来到项目部驻地后,这个项目部还算比较客气,派了一位周姓工长接待。

“请你们稍坐一下。。来来,大家来喝口水,这大热天的,我们雷队还在和其他人谈点事,他跟我交代,等他谈完后,他就会过来和大家见面,有什么事情你们亲自和他说。。。”

这位周工长的态度拿捏得很好,没有太过热情,也不让人觉得生分。从他对雷经理的称呼就能看得出来,这位以前应该也是军人,而且应该是雷经理的老部下,所以他很自然的说出以前的老称呼。

李华勇心里琢磨,从这位周工长的态度来看,这次找工作多半没戏。别以为人家项目经理亲自过来谈就是什么好事,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几位农民工找活干而已,假如这个工地真有合适的岗位,那还需要项目经理过来谈吗?不需要的,就让面前这位周工长转达一下就可以。

李华勇猜测,这位雷经理应该是提前听高启功打过招呼了,考虑到他毕竟是刚进入“华夏建总”不久,所有他才需要这么客气。

他为什么要这么客气呢?只有在拒绝的时候,他才需要这么客气。

“。。我真怀疑你们到底有没有做工勘,这样一份狗屁不是的“工勘报告”是怎么被你们弄出了的。。。”

就在李华勇浮想联翩的时候,他被不远处的吵架声音吸引。虽然在等待人家的召见,但李华勇并非没见到雷经理。这是一个很简陋的大临,李华勇等人在房间的这个角落,而在房间的另一个角落,这个项目的最高负责人正在和几个人吵架。

“。。。老雷,出了问题归出了问题,但有些话你不能乱说,我们可是完全按照规范要求打了那么多洞,别说做假,就连偷工减料的情况都没有。怎么到你口中,我们的工勘报告就成胡编乱造的啦?你这样说你是要负责任的你知道吧。。。”

“那你们谁能告诉我,你们的报告都说持力层在25米以下,最高也不会超过负20米。可我们在钻孔的时候,很多钻机在负10米左右就碰到岩层。你们看看这些采集的样本,这些可都是在负10米左右采集的。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不是特么的中风化是什么?这些不是岩层是什么?你们谁能告诉我,这特么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怎么回事?听过作陪的周工长解释,李华勇才恍然大悟,他终于知道自己之前的疑惑到底从哪来。

这个项目确实遇到了问题,而且看上去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这些人口中的“工勘报告”,全称叫做“工程勘测报告”。一个项目建成:规划,勘测,设计,施工,交验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勘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早的一个环节。

所谓“勘测”,就是弄清楚在建项目地底下的情况。为什么说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呢?因为只有做好勘测,才能给设计提供依据,然后进一步指导施工。

因此可以这样说:勘测是设计的基础,而设计又是施工的基础。

比如面前这个项目,设计方选择了“桩基”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桩基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这是用来承载整个上部建筑物的重量。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桩基呢?桩基的孔径需要多大?桩长需要多长?设计方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那就需要以工勘报告作为依据了。

从周工长的介绍中李华勇了解到,在这个项目中,设计方选择了一种叫做“承载桩”的设计。

桩基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所谓的“摩擦桩”,“承载桩”等等,这里就不加一一介绍。而所谓的“承载桩”,应该算是最普通的一种桩基。

“承载桩”又俗称为“坎岩桩”,从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坎岩坎岩,也就说这种桩基必须坎在地底下的岩层上。

大家可以进一步想象,对于这种桩基来说,工勘报告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一切设计和施工的基础。

“工勘报告都说岩层在负20米以下,可是我们在施工中发现,有些桩基的确是在20米之后才见岩,可也有不少桩基,在10米左右就见到岩层了。我们雷队就在为这事和勘测院陈院长他们争吵。唉,真是头疼啊,业主给我们的桩基施工工期只有5个月,可现在都快过去2个月了,就因为这点破事,我们的总进度还没完成十分之一。。。”

嗯?20多米的坎岩桩,在10多米就见到岩层?这种情况太反常了。按说国内勘测院的水平也没那么离谱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来自后世的“李副总工”这时候陷入思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