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之建筑大师 > 第七章 桩基又见桩基

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七章 桩基又见桩基

作者:七死八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02 10:22:05 来源:书海阁

李华勇居住的工棚,一片愁云惨淡。

当李明达转达过高启功的意思后,根叔低着头抽着旱烟,李华柱不知所措的东张西望。还有其他闻讯赶过来的同村人,个个阴沉着脸不说话,整个工棚里的气氛显得相当压抑。

李华勇在心里叹一口气,说实话,他最开始还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不知所措。不就是这个工地没活干吗?重新找个干活的地方就是。如果是其他城市也就算了,这里可是鹏城,1984年的鹏城,标标准准的“热土”,作为一群农民工,而且是一群有手艺的农民工,难道还找不到干活的地方?

李华勇后来才醒悟过来,自己的思维走进一个误区,有点想当然了。现在这年代可不比后世啊,到了后世,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群体流动性极大,今天在这个工地做工,明天跑那个项目干活,打一枪换个地方,这在后世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在这个年代就不一样,这个年代的农民工群体没有那么大的流动性。比如说李家坳这些人,假如不是李明达的关系,不是李明达牵线搭桥,大家平时最多也就在附近乡里干点零活,根本不可能跑到这鹏城来。

更重要的是,当大家来到这个工地以后,大家都是和“华夏建总”签过协议的,包括李华勇在内,他手中也有一份和“华夏建总”签订的用工协议。

简单的说,虽然都是农民工,但这个年代的农民工和后世不同。如果后世那是标准“农民工”的话,那么在这个年代,这个群体被称作是“农民合同工”。

想到这里李华勇有点哭笑不得,时代在前进,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跟着进步的。比如拿“农民工”和“农民合同工”相比,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那显然是后者显得更规范一点。

到了后世,绝大多数项目最多也就和带工的工头有份协议,像这种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情况,可能除了海外项目外,国内工地少之又少。

不过话说回来,“农民合同工”也并非全是好事,比如在现在,这个问题给李华勇等人带来很现实的困惑:

第一:因为一纸协议,这让大家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没有主动出去找活干的觉悟,因此当大家听说要停工几个月后,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第二:除了“华夏建总”,国内其他施工企业的情况也都差不多,大家都有自己的“农民合同工”。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大家主动出击,也未必能找到合适干活的地方。最最起码,在这个年代自己找活干,要比后世的难度大上许多。

“高书记说了,大家在这干了50多天不到2个月时间,为了向大家表示歉意,大家的工资都按2个月结算,另外大家想返乡的话,回去的路费也由项目上出。。。”

听到李明达这话,李华勇再次面露苦笑,他注意观察其他人的表情,发现其他人同样也是一脸麻木。

干了50多天,就算拿2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呢?在李家坳来的这群人中,工资最高的是李华勇的舅舅根叔,他的工资是2块4一天。李华柱的工资是1块8一天。而作为一名最底层的“力工”,李华勇的工资。。。是干一天活拿1块2。

做了这么长时间,李华勇能拿到手的也就70多块钱,这如果放在后世的话,还不够李华勇2天的烟钱。

“。。。高书记还说了,如果大家想留在鹏城的话,他可以帮忙问问其他工地会不会缺人手,不过高书记也跟我明说,他能问的也只是本系统项目,目前在整个鹏城,华夏建总在建的项目并不多,能不能让大家重新上岗,他也并没有什么把握。到底是归是留?他让大伙自各商量着办。。。”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大家只有商量着办,这年代可不像后世,大家既没有多少维权意识,更没有什么反抗意识。

大家商量的结果,绝对多数人都不愿就此离开鹏城,都还想试试能不能在其他地方重新上岗。少数犹豫不决的人,这时候也发扬咱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少数服从多数,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过既然是主动出门找工作,那也不可能一窝蜂全体出动,于是就这样,“李家坳找工作4人组”就此成立。

这个工作组的核心人员,那毫无疑问就是李明达同志。这不是因为其他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手中拿着一个法宝----他从高启功那里开出来的介绍信。在这年头,介绍信是个好东西啊,没这玩意的话,很多地方可能连门都进不了。

根叔,作为李家坳德高望重的存在,大伙实际上的领头人,工作组第2位成员。

所谓“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华柱,工作组第3位成员。

而工作组的第4位成员,就是刚刚穿越不久的李华勇“李副总工”。别看在工地上李华勇只是一个“力工”,是最底层的存在。但出门的话他就有另外一个身份啊,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李华勇是所有人中学历最高的一位,因此他的入选并不意外。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理由让李华勇入选。用李明达的话来说:“这年头大家都提防坏人,而墩子的长相,一看就是憨厚老实的那种,因此由他跟我们去的话,没准还更容易找到工作。”

听了李明达这话,李副总工只能在心里感慨:所谓“看脸”的年代,原来不是后世才有啊,任何年代概莫如此。

一个短命的工作组就这样成立了,之所以说这个工作组“短命”,这是因为大家在最开始就约定:一星期。这个工作组的寿命最多只有一星期。假如在一星期之内依然无法找到工作的话,那么所有人打道回府。

肩负光荣使命的工作组就这样开始行动了。趁这个机会,来自后世的李副总工也有机会徒步巡视一遍这个年代的鹏城。

是真真正正的“徒步”,为了节省经费,工作组在行动的时候,大家没有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在不到一个星期时间,李副总工完全是用双脚丈量整个鹏城。

作为华夏第一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这个年代的鹏城并没有留给李华勇多好感观。

这样说吧,30年后内地随便一个中下水平的县城,大家对那种地方是什么感观,就和李华勇现在的感观差不多。

当然,李华勇的感观如此之差,可能也和工作组的进展不顺有关。5天了,大家整整在鹏城跑了5天,把高启功介绍的相关工地几乎都跑了个遍,但工作的事情依然没有着落。

“根叔不好意思,现在看来,大家只能先返乡了,我看看2个月以后。。。”

根叔在沉默,李华柱也在沉默。李华勇却盯着一张纸条在研究,这张纸条,就是高启功介绍的“相关单位”,也就是“华夏建总”在鹏城在建的所有项目。

“达哥你看,这个“林氏集装箱厂”项目是怎么回事?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好像还没跑过这个地方吧?”

李明达接过那张纸条摇摇头:

“这个项目我知道,这个项目虽然也是我们另外一个分公司在建,不过别的工地都没希望的话,这个项目就更别指望了。这也是我一直没带大家去跑的原因。”

“哦?怎么说?”

“这个林氏集装箱厂,是一个香江人投资的呀,那是一个中港合资企业,根据同事反馈,据说那边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别的地方都进不去,这个项目可能更进不去,这也是我没带大家去跑的原因。。。”

“这样啊。”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如果仅仅管理严格的话,我想咱们李家坳的人也不会怕。更主要的原因是那个项目刚开工不久啊,目前还在进行桩基施工,我想我们这些人过去了,也没什么事做。”

听到“桩基”两字李华勇心中一动。桩基又闻桩基啊,想到自己就是因为桩基才莫名其妙来到这个年代,李华勇心中生出一番别样的感慨。

“反正这是最后一个工地了,死马当活马医吧,要不我们明天就去这个工地看看?”

“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