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宋铁血奸雄 > 第1974章 沈堂的倾向,王十朋欢喜

南宋铁血奸雄 第1974章 沈堂的倾向,王十朋欢喜

作者:轩辕守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5 17:49:22 来源:书海阁

思索半晌,沈堂缓缓说道,“本公与军中将士,会记住殿下之好意,之后,若是殿下有需要,军中自然会为殿下而开口。”

有些事情既然避不开,那就来吧。

现在沈堂也算是想明白了,有些事情,并非你不选择就能够避开的,他现在是实权的国公,放在整个大宋朝堂上,也是最顶尖的那群人之一,更何况,他手中所掌控的力量,让他根本无法避开。

他不是一个微末官吏,也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追求的人,现在的他已经是权利的掌控者之一,而且,他还有收复故土,甚至收回燕云的愿望,既然是这样,有些事情就没有办法逃避了。不过,以他现在的力量,他也并不畏惧任何选择或者挑战。

不要说是两个皇子,就算是赵昚或者赵构,现在想要惩治他又如何容易?

他敬佩岳飞,但是绝不愿意去做一个岳飞那样的人,尽忠没错,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沈堂的眼中也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

沈堂愿意去为了大宋付出,可是却绝非一个愚忠之人。

沈堂的话语让王十朋一怔,随后便是大喜,讲道理,这一次他前来拉拢沈堂,绝对没有想过得到任何明确的答复,毕竟,哪怕赵愭是太子,现在的力量也太过薄弱了一些。可是现在沈堂的话,几乎是已经说明了,军中会跟赵愭站在一起。

任何时候,军权都是最为重要的力量,而沈堂所代表的军中力量,无疑是现在大宋最为强大的一部分,如果这部分力量倾向于殿下,那恭王凭什么跟太子去争?一力降十会并非一个笑话,更何况,现在身份和地位赵愭还占据优势。

好半晌,王十朋方才让自己镇定下来。

随后,他也郑重开口说道,“国公爷之言,下官定转告太子殿下,而且,国公所需,太子殿下也会倾尽全力在朝堂上支持国公。”

沈堂轻轻笑了笑,“王大人,本公也没什么太大的追求,陛下恩宠,现如今本公官爵已经足够高,更高的爵位或者官职也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本公效忠朝廷、效忠陛下,现今金国占据我大宋故土,燕云于中原分别一二百年,这些便是本公唯一的所愿,至于其他,本公并不在意。”

王十朋当即颔首说到,“燕国公之忠心,朝堂上下哪一个不知晓?收复故土,更是我大宋上下官民之愿。”

“燕国公军中悍将,战无不胜,有燕国公在,收复故土也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想来,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殿下,都愿意等待这一天。”

二人又闲聊半晌,随后,王十朋起身说到,“太子殿下知晓郡主殿下在开封,现在年节邻近,因此同样送了一些年礼过来作为孝敬,还请燕国公转交一二。”

沈堂心中轻笑,这赵愭倒也是个妙人,而且,他此举无疑是向自己表明,愿意支持自己于赵灵。

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且以沈堂现在的实力和地位,多一个支持者和少一个支持者也并不重要,但是身为皇家嫡子,还是太子,能够表示支持,自然是一件好事,毕竟,不管怎么说,赵愭的地位并非是假的。

“本公代郡主多谢太子殿下。”

王十朋闻言,当即知道沈堂明白了他的意思。

随后,王十朋告辞而去。

朝堂之上,对于成都府兵马出兵吐蕃之事的争执,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是愈演愈烈,有些事情,并非正义、正确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很显然,对于主和派的再度获利尤其是军中将校再度将被大肆封赏,这件事情引起了不少人的警觉和反对。

利益是一块蛋糕,其他人吃的多了自己就吃的少了,文臣或武将也是如此。

尤其是年节前,吐蕃使臣前来,质问大宋为何无故出兵吐蕃,此事更是暗中被不少文臣或者世家大族所支持,一时间,大宋朝廷几乎成了一个无恶不作、弑杀残暴的朝廷,各地的士子、学子,因此而游行或者向朝廷上书者数不胜数。

对于文臣来说,现在大宋武将的地位实在太高了,高到了让他们难以忍受的地步。

已经出现了一个沈堂,难道还要任由更多的沈堂出现吗?好在,沈堂虽然是武将,可好歹也算是一个正经的出身,毕竟正儿八经的状元郎证书是做不了假的,所以,这些文臣可以说服自己,这沈堂虽然是带兵的人,可终究是文臣。

而且沈堂就算是再厉害又能如何,终归是一个人,他那些部属,也只能是在一城一地。

最为重要的是,沈堂现在的实力已经不是什么文臣或者世家大族能够限制的了。

文臣或者世家大族制衡一个地方的手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过,最为重要的,第一便是掌控地方舆论。

百姓是盲从的,这一点无可辩驳,尤其是底层百姓,愚民这两个字虽然不好听可却也是个现实现象,这些大族或者士族盘旋在一个地方多年,不仅家族子弟众多,而且威望和势力也非同小可,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所说的话再百姓眼中有着非同小可的重要性。

皇权不下县,这种权利的空白之地,便是大族的根基和衍生之地。

其二便是他们掌控的地方权力。

按照大宋的吏治,铁打的吏员流水的县令。

正常情况下,县令三年一届,很有可能就要调走了,可是,那些吏员看似地位并不高,可是却扎根地方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背后还有家族为依仗。

为何很多县令在一地难以打开局面?就如同当年的魏杞,说起来也算是能人,可还不是被下层的吏员所压制了么?这也是为什么,朝廷想要收拾这些势力极为困难的缘故,毕竟,一个不小心,就会引起轩然大波或者‘官逼民反’。

但是,这两个大杀器,对于沈堂的限制来说,实在显得有些可笑。

现在沈堂身居开封,执掌汴京路,与其他地方的情况根本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