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南宋铁血奸雄 > 第1975章 临安城动荡,吐蕃使团至

南宋铁血奸雄 第1975章 临安城动荡,吐蕃使团至

作者:轩辕守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5 17:49:22 来源:书海阁

汴京路大部分地方都是刚刚收回来的,之前被金国占据几十年,这些世家大族,根本没时间伸手进去就已经被沈堂接手了。

而且,汴京路上下,从地方官到军中部属,大多是沈堂的嫡系,再不济也是精挑细选而来的。

所以说,那些世家大族想要依靠之前的两点来给沈堂造成麻烦基本是痴心妄想,现如今,汴京路几乎和一个独立的国中之国类似,军政商,大多都在沈堂手中掌控着,其他人想要伸手进去一时间也做不到,所以,他们能如何奈何的了沈堂?

好在对于其他地域,沈堂也没有伸手的意思,所以,那些文臣或者世家大族只能捏着鼻子,任由沈堂分走一部分利益与权力。

但是,他们忍受沈堂的存在,不代表他们能够容忍更多的沈堂出现。

现如今在沈堂的扶持下,部分军中将校已经非同小可,之前接连的大战,品级的提升,甚至有一小部分被封爵,这对于文臣一脉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而现在,要说大宋出兵吐蕃,开疆拓土,这种事情对于大宋来说不是坏事,或者说,对于那些文臣或者世家大族也并非坏事。

可这件事坏就坏在,一旦他们认可了这件事情的正确性,那接下来的封赏和封爵就无法避免了。

开疆拓土,这种大事要册封多少爵位出来?甚至,那张浚是不是要接着向上封赏?毕竟,开疆拓土的大功,封赏少了也不合适啊。

所以,为了不让军中得到更多封赏,那就必须否认这件事情的正确性。

但是还有个前提,之前吐蕃可是也曾对大宋侵伐过,哪怕老百姓都知道,你打我一回我也要打过去,堂堂一个大宋王朝,被别人干了,就不能报复回去?没道理只能挨打不能打别人吧。

在这种情况下,文臣一脉只能是强词夺理,以‘仁义’来说事儿。

毕竟,咱们大宋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咱们不能跟那些蛮夷一个样不是?人家打咱们是没道理,可当时咱们也打回去了啊,而且,当时成都府一战大宋获胜,吃亏的也是吐蕃,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揪着人家的小错误现在悍然出兵,不仅自己的兵马会损伤,更是会让对方兵马、百姓死伤无数,这合适吗?肯定是不合适的啊,这不符合道理,也不人道啊。

于是,这些人先是暗中联合,而后忽悠了百姓和学子造舆论,以此来给朝廷和赵昚造成压力。

而吐蕃使团的到来,则是给了他们增加了一个论据,你看看人家都找上门来了,肯定是咱们不对啊?人家也没干什么,你就冲进去打了人家一顿不说,还抢了人家东西,这不是蛮夷的作为吗?咱们堂堂天朝上国,怎么能跟那些蛮夷一样?

所以,随着吐蕃使团的到来,一时间反对这一次出兵的言论甚嚣尘上。

朝堂之上,赵昚高居龙椅之上,下方的气氛有些浓重,也有些暗流涌动的意思。

吐蕃的使团到了临安之后,便是想要陛见赵昚,不过之前被赵昚推拒了,可现在眼看就要到了年节,这件事情自然没有办法继续拖下去,所以稍后朝会结束,吐蕃使团会上殿参拜赵昚。

也正是因此,朝堂上其他人也没多少心思提及其他的事情,毕竟,稍后必定会有一场争执。

站在前方的史浩眉头一直皱着,这一次的事情,本来他并不在意,毕竟,打赢了仗,还是开疆拓土的大事,论功行赏是合乎情理,谁知道却是有人因此而反对?

而且,此事愈演愈烈,到现在竟是有了不小的声势,就说这临安城上下,不少百姓和学子都被携裹了进来,各种各样的声音尽皆不少,再加上吐蕃使团到来,使得声势更大,甚至于,据说今日吐蕃使团从驿馆前来皇宫的时候,还有不少百姓和学子随行以壮声势?

史浩很想骂一句,这TMD不是开玩笑么?

大宋和吐蕃什么时候是朋友了?自从大宋立国,与吐蕃之间的冲突就没断绝过,吐蕃兵马抢劫大宋边境州府的事情没一百次也有几十次,更何况,之前若非沈堂以及金国借兵,不仅是成都府路,整个西部五路甚至都有可能被吐蕃所吞并。

不错,最后大宋的确是胜了,可是那一战,大宋兵马损伤十数万之中,百姓遭难数十万。

吐蕃这样一个仇敌的使团前来,不仅没有得到百姓的敌视,反而得到了百姓以及那些年轻学子的支持?面对这种情况,史浩只觉得可恨而又可悲,什么时候,一个所谓的天朝上国,变成了被欺负就不能还手的道理了?

对于那些文臣所谓的礼仪之邦,史浩更是嗤之以鼻,那些玩意儿,什么时候在乎过礼仪了?

如果真的在意的话,那些人一个个早就该自己撞死在墙上才合适。

所谓仁礼,只不过是那些人的遮羞布或者是攻击其他人的手段罢了,他们在争夺利益的时候,谁在乎过这些玩意儿?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些人不要脸的程度比之那些军中的粗汉还更甚三分,他们说攻打别人不义,可是这些人强取豪夺的时候,什么时候说过不仁不义?

今日虽然是大朝会,不过进度进行的却是很快,除了一些必须要奏报的事情,其他的小事儿直接拖延到改日再说,所以,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是再无人开口。

见此,礼部尚书当即出班说到,“禀陛下,吐蕃使团前来,请求陛见,还请陛下应许。”

赵昚深吸一口气,“允!”

而后,有内侍朗声唱喝到,“宣,吐蕃使者上殿!”

声音传出,没过多久,便是见到数名吐蕃人鱼贯进入大殿之中。

“吐蕃王国论钦奥玛伏骞/纰论伽罗笃波嘉楚桑,参见大宋国皇帝陛下!”

这为首的两个,一个叫伏骞一个叫嘉楚桑,伦琴奥玛和纰论伽罗笃波是吐蕃官职,一个是副相,也叫小论,算是禄东赞之下的官职,另一个相当于外事总管,可以说,这一次吐蕃使团的级别不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