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斩龙 > 第423章 脑子都要晕了

斩龙 第423章 脑子都要晕了

作者:通吃道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7-05 20:23:33 来源:书海阁

『乱』,太『乱』!

折腾一上午,孙元化回到客栈时就觉着脑子炸裂。就这两三个时辰,他听到看到的事都太过挑战过往认知,思维稀里糊涂的,必须要静静。在京城时,朝中百官对于‘革命军’的评价就千奇百怪。他觉着实地探访应该能有更多了解,可到了天津也是雾里看花。

孙元化来天津,带百多两银子完全是故意的。这些银子若是被反贼抢了去,他反而要开心,觉着反贼也不过如此,长此以往也得腐化堕落。可反贼寻常的守城军士竟然不为所动,他又以为这是少数反贼骨干高风亮节。

直到锦衣密探吐『露』实情,说是守城的反贼分成两批相互监督。反贼内部有监察人员时常会假扮行人商贩前来调查。据说这是‘革命军’设置从制度上防范贪腐——报纸上还天天宣传,百姓发现贪腐行为可以去警察局检举揭发。一旦确认,重重有赏。

孙元化听得脊背凉飕飕,他将‘革命军’的报纸找来看,果然发现每天都有对市民监督的报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公务人员因为各种犯罪被处罚。

周青峰甚至亲自写布告致歉——基业草创,我‘革命军’队伍中龙蛇混杂,思想教育难免疏漏。望百姓多多监督,每日完善,永不懈怠。

想到茶馆遇见的那名落魄书生,孙元化又向锦衣密探问起城中官学之事。密探对此又是嘲讽又是凝重,“反贼花了大价钱兴学办校,真的是几万几万的银子撒下去,眼都不眨。可他们招揽的学生真是什么人都有,从五六岁的孩童到五六十的老叟,都可以去。

据说孩童免费教育,还补贴每日三餐。年轻人也免费上学,提供中晚餐。老年人旁听,不提供照顾。学得好的还有银钱奖励,有白花花的银子拿。

据说有人光靠读书考试就能养活全家。就算拿不到奖学金,学习及格也能一直蹭饭。就为一口吃的,天津周围大把的人要来上学,毕竟这年头无隔夜之粮的穷人太多了。这其中孩童可以一直学习蹭饭,可年轻人若是三次考试不及格就要被赶走。”

锦衣密探说到这教育是又恨又怕,“天津这里办学时间还短,看不出什么影响。可辽东四卫那边已经办学一年,听说成效卓着。只要上了反贼的学堂,基本就是铁杆贼人。我们锦衣卫派人暗中策反必定被举报。

反贼的报纸上就得意吹嘘,说什么仅仅办学一年就培养了两万多初小学历者。这些人进工厂,下田地,入伍当兵都能更快更好的运用所学,为革命大业提供有力支持。还说什么今年教育投入将提高到五十万两白银,培养五万初小学历者。”

“五十万两?”孙元化听到这数字都惊呆,他心中暗想:“朝廷前不久到处搜刮钱财用以强军,可筹集的军费都没这么多。”

锦衣密探重重的点点头,“这点是真的。最近天津这里笔墨纸砚的生意特别好做。京城那边不少王公侯爷都想尽办法水路运来大批货物,江南那边从漕运海运而来的船只也慢慢增加,售卖的货物中有大量纸张。此外山东文教兴盛,做这类生意的商人也赚翻了。”

孙元化对此还是不解,“‘革命军’有钱竟然不扩军备战,反而用来教书育人。他们本在辽东贫瘠之地,到了天津也没多久,真有这么多钱?”

说到钱这事,锦衣密探是又恨又骂,都要捶胸顿足,“孙大人,这反贼敛财之术真是敲骨吸髓呀。当初他们抵达大沽口时,蓟辽总督就劝城中富户纳粮捐钱,一同守城。可那些愚昧之人都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等到反贼来了便砍了他们的头,所有银钱都收缴。

反贼为此在报纸上得意洋洋的自夸,说什么仅仅清缴天津周边土豪劣绅的家产就得银五百万两,粮食超过一千万石。足以满足‘革命军’改造天津周边的资金需求。反贼如此大手大脚,花的都是我大明官绅的血汗哪!”

孙元化更是大惊,“五百万两,一千万石,拷掠天津一地就收缴如此多银钱粮草?前不久新皇登基,要京城富户纳捐,得银才……。”他都没好意思说那个数字,跟‘革命军’抄家所得完全差了两个数量级。

锦衣密探哀苦的点点头:“国朝创立,天津此地便是漕运必经之路。两百多年积累,这里不知有多少富豪之家。五百万两银子还不是上限,最近报纸时不时就说反贼警察局又找到了谁家谁家的藏银,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两。

反贼大帅也是大方。『奸』贼马可世每有表现,他便将找到的藏银分一部分给警察局扩编。如今城中警察越来越多,据说还要办一所警察学校。据说他们这个月领的奖金就超过两万两,最早投靠过来的十几个爪牙都已经富的流油。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银粮,反贼做什么事都喜欢搞得特别大。他们一口气就在天津周围建立了二十多家官学,招收数万人入学教育。用几餐饭食就吸引乡间那些愚夫愚『妇』学习不断。我看过他们学的东西,就是些粗陋的识字和算术,学会也就是不当个睁眼瞎。”锦衣密探说的轻松,满是不屑。孙元化心里却不这么认为。大明朝开科取士,每次中秀才中举人中进士的数量也不多。如果‘革命军’能一口气让数万人不是睁眼瞎,只要假以时日其识文断字的人数可就不得了。

想到入城时见到那位说话条理清晰的军士,再想想这种粗通文墨的人遍地都是,那就是文教兴盛的景象呀。再则‘革命军’能培养数万人脱盲,谁能说其不能继续培养更加高级的人才?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只是……

孙元化又问道:“反贼对教书育人如此大投入,其他方面的投入只怕也不会少。五百万两看似很多,可如此花销只怕也撑不住多久。万一那天没钱了怎么办?拷掠地方得来的银两终究会耗尽的。”

“赚呗!”锦衣密探苦笑乐道:“反贼不但擅长盘剥官绅,收税也特别多。这客栈过去三十税一,若是衙门里有人照应,给个几两银子就不用缴税了。可反贼不但收税多,还特别来劲。前不久这里的掌柜试图做假账不交税,结果被当场识破,罚款三倍。

再则反贼还擅长做生意。最近他们从辽东那边海运来了大量棉布,厚实细密,又韧又好,颜『色』也多。反贼棉布价钱还特别便宜,上市便引发抢购。他们水运布匹买到江南去,再从江南收购棉花回来,一来一回都赚钱。除了布匹,反贼还做盐铁的买卖,那就更赚了。

反贼辽东那边有大盐场,听说他们不用灶户烧海水煎盐,而是用晒的办法制盐,出盐极多。他们船运贩盐天津,山东,江南,各地百姓都欢喜。不过各地的盐商势力大,据说江南那边就有人不乐意,闹了些龌龊。可架不住反贼卖的盐售价极低,还是卖的极好。

再一个赚钱的大项便是铁。大人应该知道,这反贼兵甲极好。可他们卖的寻常刀具,铁器也极好。我们这客栈后厨一口气买了十几把菜刀,全都好用的很,又轻又利,堪称宝刀。可就这种好东西,现在只要二角银子便可买一把。

还有庄户人家用的铁犁锄头之类农具,反贼卖的都是又便宜又省力。人家还搞什么人力手摇播种机『插』秧机。哎哟……,那个东西可真是好宝贝,种地能帮上大忙。

属下亲眼去见过,那什么播种机就是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可到了地头播种真是又快又好。过去累一天都干不完的农活,现在半个时辰做完。”

谈到‘革命军’的种种奇异之处,锦衣密探说的口若悬河,唾沫星子直飞。孙元化听得更是心驰神移,几乎当神话在听。尤其是那什么播种『插』秧机,那都是孙元化无法想象的。可听到半个时辰『插』一亩地的秧苗,他表示自己绝对不相信。

“天下皆知种地的辛苦,千百年来从未变过。若有半个时辰『插』一亩地的物件,这就是神器了。”孙元化摇头摇头再摇头,“这若是真的,从此种地易耳,百姓不再辛苦,实乃泽被当世,造福苍生。”

看孙元化摇头,锦衣密探也没了脾气,“大人,这事别人跟我说时,我也不信。天下若有这等好东西,可省下老大事了。我家过去也是农户,每年春耕都极其辛苦。一家几代人下田播种,真是要把人的腰都累断。可现在那机器就在地里推着走就把活给干了。

我听说那机器还只是什么试验品,后头还有犁地播种一体的机械,更加省事。大人若是不信,大可去城外的集体农庄看。反贼对这事不但不遮掩,反而极力宣扬。说什么鼓励‘发明创造’,要让工匠从过去的苦哈哈变成有钱人。”

“还能当场看?如果此事是真,孙某定要去亲自去瞧瞧。若是能偷学到其中窍门,我当为圣上敬献此宝。半个时辰,轻轻松松就伺候好一亩地啊,世上怎么会有这等好东西?”

孙元化听得心头砰砰『乱』跳,暗想自己这次来天津是来对了。他精通西学,于机械铸造之道有所擅长。只要能偷师学艺,他还真有可能搞个大明朝的自强之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