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科幻 > 斩龙 > 第424章 人才最重要啊!

斩龙 第424章 人才最重要啊!

作者:通吃道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7-05 20:23:33 来源:书海阁

孙元化的老师徐光启很牛『逼』吗?

请跟我大喊四个字——《农政全书》。

这本书堪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农学书籍,没有之一。

作为人生巅峰达到礼部尚书兼任文渊阁大学士的徐光启竟然写了一部如何种地的书,这在古代士大夫中是极其少见的。关键是人家写的还特别好,这是个真正实干的大才。

虽然1617年的徐光启还没写这本书,可他已经写了许多别的农业书籍,为《农政全书》打下基础。因此作为徐光启的弟子,当孙元化得知‘革命军’在种地这事上很有成就时,他其实是非常不服气的——这伙反贼再牛『逼』难道还有我老师牛『逼』?我老师可是真正懂行的。

‘革命军’大兴教育,有教无类,可这在孙元化看来也是不服气的——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这个词就是徐光启确定的,这本书过了四百年后都还是中小学生必学的课程。

(『插』一句,欧几里得生活在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275年的古希腊,当时的中国是春秋时期。这个人真是妖孽,他在两千多年前就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中国要在一千八百多年后才引进了这些知识。)

徐光启在天文学方面同样成就不凡,他在老年时期编制了《崇祯历书》。所以孙元化不觉着‘革命军’给平民教授的知识能超越他的天才老师——徐光启放到现在都是最顶级的科学家,在农学,数学,天文学方面造诣精深,他甚至还懂军事。

而作为徐光启的得意弟子,孙元化又是什么人?史书上写他‘学贯中西,绝世聪明,于古今远近之书无不读’,只可惜他死太早了。

可就算如此,孙元化写的《西法神机》是中国第一本专门讲如何造火炮的书,《经武全书》则讲述了西方战术。他是明末最厉害的火炮专家,同样是没有之一。他死之后,中国就没了真正懂造炮的人。中国人要等到清末被列强痛扁一顿再来发愤图强。

这对师徒实在是bug级别的存在,绝对不比周青峰身边的文若兰差。周青峰在搞定贾刚的‘人体无线电’后,再次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往往是靠那么几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推进。

周青峰近段时间其实挺烦的,他的布匹,食盐,铁器,渔获等生意正在不断展开。可控制京杭大运河的漕帮愣是油盐不进,居然想收他的税,垄断他的买卖,就跟当初天津牙商一般——周大爷不去收别人的税就不错了,竟然还有人想收他的税,真是胆大包天啊!

漕帮不配合,江南的士绅也不配合。

海路运去的商品对南方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松江府的布商和扬州的盐商最是反抗激烈。周大爷动不动就搞倾销,卖的货又特别便宜,『逼』得对方没活路。

江南的士绅势力极大,又特别有钱。他们被『逼』急了公然在海上拦截‘革命军’的商船,甚至在市场上严查‘革命军’的货物,焚烧货栈,打击跟‘革命军’合作的商贩。这更让周青峰恼怒万分。

拦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周大爷本来是要想办法收拾这些不听话的混蛋,现在却忙不过来。他的心思被这更重要的人才问题给牵绊住了——文若兰身边有不少正在培养中的小神童,可等他们成长起来至少需要五年。

等五年?周青峰一年都不愿意等。

既然自己的人才培养没那么快,那就只能先看看大明有什么人才可以招揽了。翻翻史书,头一个引入眼帘的是谁?

宋应星。

这位老兄写了一本《天工开物》。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综合『性』着作,号称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生物,物理,化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记录包括冶炼,选矿等‘革命军’急需的技术。

对于只会空言清谈的无聊文人,宋应星太实在了。他搞的这些东西都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基本面,属于能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学术着作。大明朝廷里那些进士学士凑一堆,也抵不过他一根寒『毛』有用。

宋应星出生于1587年,目前才三十岁,正是青壮时期。可他这会还在江西九江府白鹿洞书院读书,距离天津有点远。周青峰又没办法亲自去,只能让手下的叶娜驾驶三翼机去九江——能劝来就好好劝,有啥要求让他随便提。他若是不为所动,绑都给我绑来。

叶娜去了好几天了,却一直没消息回来,也不知道找到人没有。好让人心烦。

第二个要绑票,不……,要请来的人才是谁?

徐霞客。

这位老兄跟宋应星同年,虽然他不是技术人才,可他干的事比搞技术的还稀缺。他称得上是地理学家,‘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西方列强在对外殖民的同时也在不断探险,中国难道不应该去埃及挖一挖法老墓?去复活节岛看看新奇?去美洲圈地盘?周青峰倒不用把徐霞客找来,他想给对方送些学生,并且资助其跑遍中华的每一寸土地。徐霞客大可以把他去过的所有地方都记录在他的游记当中。假以时日我们就可以翻出他写的书跟外人讲——看见没?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这块地可是‘自古以来……’的啊!

徐霞客现在才三十岁,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东跑西跑。他可以乘坐蒸汽船去东南亚和澳洲啊,可以乘坐三翼机去北极啊,可以跨越大洋发现新大陆啊,还可以远涉重洋到旧大路记载一下欧洲那些没羞没臊的白皮猪呀。他肯定乐意,对不对?

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去走走。

只要徐霞客写进书里的就是我们的领土。

有理有据,可不是我们欺负人!

中国的科学家还是很多的,人才遍地都是。能不能用好他们,就是统治者的责任了。周青峰翻遍史书找人才,很快就找到了徐光启——这位老爷子今年快六十了,好像就在京城。

相比其他几位只学习了本土知识的科技人员,徐光启的眼界就开阔多了。科学就是要多多碰撞交流的,泰西的科学技术正在发力,人才辈出。中国也需要有人去了解世界,徐光启正是领军人物。

周青峰大喜,连忙把王鲲鹏喊来下命令:“给我想想办法,毕恭毕敬的把这位大才请到天津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爷子年纪大了,千万别惹恼了他。大不了绑票他的儿子孙子什么的,一定好好的劝。听明白了吗?”

王鲲鹏点头,领命而去。可过没两天他就传回消息,说徐光启原本在詹事府挂职。可前不久这位老爷子突然就被重用了,目前是詹事府的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督连新军——人家现在是实权大官,这只怕是不太好劝的。

现在泰昌皇帝上位,将原本的蓟辽总督薛三才革职查办,新任命了大理寺左丞熊廷弼为蓟辽总督,统领京畿大军。这位老先生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处决了十几个作战不利的明军将官,就连杜松都被他一脚踢开给弹劾到罢职,重新提拔了一大堆敢战的年轻将领。

徐光启这会算是给熊庭弼配合,两人干的挺不错。

周青峰挠挠头,对这个状况也没办法。现在徐光启是明廷的重要官员,接近都难,更别提绑票了。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问道:“徐光启有个学生叫孙元化的,这家伙在哪里?”

“孙元化就在我们天津。”

“啥?”

周青峰激动的莫名其妙。

王鲲鹏顺势说道:“属下在京城方向也收买了不少探子,加之马可世马局长在京城的旧识极多,打听点消息易如反掌。徐光启受明廷首辅方以哲的提拔,他便顺势举荐了自己的学生孙元化。可不知怎么的,孙元化不在京城好好待着,他竟然跑到我们天津来了。”

周青峰脸『色』瞬间变阴,“这孙元化现在何处?”

“孙元化住在城中云来客栈,那是明廷锦衣卫设在我们这的巢『穴』。我们一直派人盯着,甚至还收买了其中几人。原想着可以借这个暗巢给明廷传递些假消息,同时也能策反点人手。大帅若是担心,我这就派人将其清剿了。”

安全部的不少人是徐冰用现代侦缉经验训练的,就连王鲲鹏这人也学了不少超越时代的情报对抗手段。再加上‘革命军’给的经费充足,只要花钱基本上是无往不利,搞定锦衣卫并不是难事。

周青峰摇摇头,“你们如何对抗锦衣卫,我不管。那是你们的任务。不过这孙元化他来我们天津做什么?”

“可能是为刺探军情,毕竟他老师徐光启就在通州练兵。正所谓‘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他来天津也是正常的。”王鲲鹏说道。

“孙元化到天津都做了些什么?”

“他来了才两日,就是四处转悠,并无特别。”

“好好盯着,不过他要看就让他看,我们的技术可不是那么好学的。我倒是希望他能看出什么秘密来。”

“大帅,据说孙元化此人极为聪慧,善于西学。若是真被他偷学了什么回去,对我‘革命军’只怕大不利。”

“他能偷学有成,这就说明他真的有才嘛。让他学,必要时候甚至可以帮他一把。若是他什么都学不到,我就不想理他了。他若是真的那么聪明绝顶,我绑他过来才有成就感嘛。大不了老子亲自去绑。”

周青峰乐得哈哈大笑,丝毫不以为意。王鲲鹏没搞懂自家大帅为何对这孙元化如此重视,却知道这人定然要小心伺候。

此刻的孙元化正站在天津城外,偷偷『摸』『摸』的盯着路边一辆最近投入城市使用的公交马车瞧。别人顶多惊诧这四轮马车载重量大,拉人拉货都很轻松。可他却绕着马车转圈,目光不离车轮两端的车轴。

“这车刚刚挤了二十多人,这重量不下两千斤。两匹马拉车居然还跑的飞快,一路行来不见丝毫凝涩。这车轴到底怎么做的?太奇怪了,实在太奇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