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 第105章 翩若惊鸿 鱼玄机

证道红楼结婚就变强 第105章 翩若惊鸿 鱼玄机

作者:幕与倾心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7 12:39:24 来源:书海阁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里挤满了人,一驾囚车从人群中缓缓穿过,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囚车中那位即将被斩首示众的年轻女子身上,她叫鱼玄机,一个在长安城里才名远播的美艳女道士。

鱼玄机的死即便是一干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因妒答杀婢女绿翘而被京兆尹温璋判处死刑,这一判决在当时也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正史性质的笔记小说《北梦琐言》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竟以杀侍婢,为京尹温璋杀之。因为按照唐朝当时的律法,无罪杀奴婢只需要徒刑一年而已。

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唐律

但吊诡的是,疑点重重的鱼玄机妒杀婢女案在当时审理不清的情况下,又被判了如此重的刑罚,这让本就自带流量的鱼玄机在行刑当日收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场观礼。

历朝历代的王朝故事里,为帝王将相留足了空间,却极少会为女子记载只言片语。所以我们没办法从史书中找到临死前的鱼玄机有着怎样的心境?她是否也曾在临刑前夜,于阴暗的监牢中,就着如水的月光细细思量过自己27年的人生呢?

从出生红灯区的良家女,到晚唐大V温庭筠的红颜知己,而后到当朝状元李亿的入门妾,再到艳名远播的女道士,最后到锒铛入狱的杀人犯,除了世人熟知的风月桃色,她还是大唐诗坛的翩若惊鸿。

如今再提起大唐,我们脱口而出的,是李白式“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豁达,盛唐气象像是体内流淌的鲜血般时刻在唐朝百姓心中沸腾;纵然是经历安史之乱后,诗佛王维还是能看着万邦来贺的大明宫早朝盛状,吟出那句着名的“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但这样的风光并不属于大唐的每一个人,历史只记住了帝王将相,只记住了文士风流,绝大多数组成大唐风华的凡人都如同江河湖海中的蜉蝣,随着历史的大潮滚滚而去,无人问津,而鱼玄机就是这样的人。

虽然出生在长安城,但帝都的繁华与鱼玄机没有半点关系,因为并不是每一个长安城里的人都能享受生活,如鱼玄机这样出生在底层的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必须为了接下来能吃到一口饱饭而拼命努力。

鱼玄机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的事情了,那时候的她还不叫鱼玄机,而叫鱼幼薇。

作为唐朝后期还算有些作为的皇帝,唐武宗统治时期算是晚唐阴郁天空上的最后一道明霞。但就像是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的那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于鱼玄机来说,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殷实的家底,年幼的鱼玄机就在穷秀才的父亲指导下,开始疯狂汲取圣贤书中的智慧。

古代对于男人的宽容永远高于女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因为纵然没有显赫家世,对于寒门子弟来説,只要有足够的才华,总还有科举入仕这一条路可以试试,但女子就不一样了,历史的舞台并没有给她们留下多少施展拳脚的空间,才华到了女子身上似乎成了累赘。

若此身未见光明,一生囿于黑暗也能泰然处之;但若侥幸尝过阳光的温暖,又怎会甘心困顿于黑暗?在鱼玄机因为才华名动京华的时候,她人生悲剧的命轮已经开始缓缓转动了。

作为帝国的心脏,长安城从规划之日起就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坊市布局,在长安城的正中央修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天街,各国使节的车队到访之时,必须得穿过天街入朱雀门,最后得见天颜。而作为长安城的中心,达官显贵的府邸都坐落于天街两侧,但钟鸣鼎食之外,这里的绝大多数地方还是属于底层的百姓。

被盛唐气象吸引而来的,何止是外邦使节,大唐辽阔版图上的子民们也不远万里赶来长安,只为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帝都的风采。不过若说起长安城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科举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齐聚长安,于考场上奋笔疾书,只为十年寒窗一朝榜上有名。

诗人孟郊曾在中榜后提笔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里提到的长安花不仅仅指的是长安风光,更多引申的是平康坊里的美女如花。

香艳的平康坊是长安城的风月中心,她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撩拨着每一个进入长安城的人。因为在这里,肤浅的皮肉生意只是最低级的,平康坊里的姑娘们大多都通文墨,明诗书,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达官显贵、名士才俊,日日流连平康坊的原因。

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开元天宝遗事》卷二

试想那夜幕笼罩下的御河之上,在两岸烛火映衬下的画舫随水漂流,面前是美酒佳肴,怀里是婀娜美人,就着晓风明月,听着婉转歌曲,只有那一刻才能真正明白,苏轼笔下那句“**一刻值千金”的含义了。朱雀大街是达官显贵的纸醉金迷,平康坊是平凡百姓的醉生梦死。无数文人墨客在流连风月之间,于这里写出了大量流传后世的诗文。但那些奋笔疾书的唐朝男人们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平康坊的灯火阑珊深处,一个浣衣女的家里,有个才华羞煞他们的姑娘即将闯入这全是男人的大唐诗坛。

《唐才子传·鱼玄机》中说: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鱼玄机的天赋与才情早在年幼时就已经显现出来,而历史给她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年仅十岁的鱼玄机遇到了她人生里牵扯不断的第一个男人——温庭筠。

我想鱼玄机在临死前回顾人生的时候,一定会再回想起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那个阳光的午后。

日光微醺,风轻云淡,晚唐大V温庭筠穿过纸醉金迷的烟花柳巷,路过繁华表象下的触目惊心,然后在平康坊一个破败不堪的角落小屋里,看到了那个正在认真读书的小姑娘。

其实当时的温庭筠过得也并不快乐,已经42岁的他科举屡战屡败,曾经名震考场的“温八叉”如今也只剩下舞风弄月的闲情。出于怜惜和爱才,温庭筠向鱼玄机伸出了自己的双手,并开始带着她,正式朝着浩如烟海的诗词江湖纵马驰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父亲早逝后的鱼玄机,第一次从另一个男人身上找到了归属感,这个大自己三十岁的男人,如师如父般站到了身后,开始为自己遮风挡雨。而有了温庭筠的指点,鱼玄机的诗文才情更如江河潮泻般奔涌而至千里,关于鱼玄机的名字,逐渐被越来越多京华名士所熟知。

但也正是这样的陪伴,少女怀春的鱼玄机对温庭筠产生了爱情的懵懂,小姑娘的心思是瞒不过花间词鼻祖温庭筠的双眼的,但面对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花季少女,已经鬓发染霜的温庭筠犹豫了。

在温庭筠的笔下,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所有人:若爱请深爱,不必管那么多繁文缛节。但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温庭筠终于还是犹豫了。温庭筠说: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想他对于鱼玄机的入骨相思自始至终都不知,又或者说,他知道,却不愿意承认。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11岁的鱼玄机借着诗作《早秋》问出了那句: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怀春的少女正在苦苦思念远方的人,因为无人传达书信而内心焦躁难耐。

而在同一年,43岁的温庭筠写下了《早秋山居》,温庭筠说: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鱼玄机的思念,温庭筠没有看到,温庭筠只看到了他眼中的山林惬意,只感受到了他内在的心如止水,也是从那一刻起,鱼玄机绝了她对温庭筠的爱情。从此山高水长,只剩下“如师如父”这四个字。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科举放榜,那正是长安城里最热闹的时候,按照唐朝进士及第可以“周游帝都,提名雁塔”的传统,一众青年才俊在祝贺的人潮簇拥下,来到了长安城外的崇真观。

每一个人都得意洋洋地在崇真观留下了自己的诗作,而为了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才华,每一个人都绞尽脑汁,用尽才华,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留下的墨迹,会在百年以后仍然继续受人瞻仰。

而轮到当朝宰相李亿提笔的时候,他的余光扫到了崇真观南楼上的一个美艳女子,而在听到那个姑娘口中吟诵的诗句后,那只悬在空中,正待落笔的手,却怎么也落不下去了。

“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恨只恨我是女儿身,不能参加科举,只能羡慕那些金榜题名的人。)

李亿细细品读这首《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后,忙问身边人说:刚刚那女子是谁?

“鱼幼薇。”身边有人回复道。

“鱼幼薇……鱼幼薇……”李亿将这个名字念了一遍又一遍。

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起,旧时女子的身不由己在鱼玄机的人生境遇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才子佳人本是古代戏本最爱唱的桥段,出身贫寒的书生郎,遇到了豪门大家的闺秀,两个人随着书生考取功名而修成正果。但当家境贫寒的不再是书生,而是佳人的时候,这样的故事往往都没有太好的结局。

一个出身腌臜之地的孤女,能得到当朝状元的青睐,纵然是入门为妾也是祖坟冒青烟。这场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鱼玄机捡了大便宜的婚事,在温庭筠的撮合下,终于圆满完成。

亲手操办着鱼玄机的婚事,温庭筠的内心终于常常舒了一口气,但温庭筠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其实间接酿成了鱼玄机人生悲剧的因果。

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起,到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止,鱼玄机做了李亿八年的妾侍,但在这八年里,她过得并不快乐,才情催动了她对自由的渴望,但现实却又无情禁锢了她自由的灵魂。鱼玄机嫁给李亿的时候,李亿已有正妻,对于正妻裴氏来说,自己可是来自显赫豪族——河东裴氏的贵女,怎么能跟鱼玄机这样的风尘女子共侍一夫?

于是在裴氏的百般阻挠之下,鱼玄机就像是被困在牢笼中的金丝雀般,虽然锦衣玉食,却始终没得到夫郎的半点庇护。八年的妾侍生活里,鱼玄机也曾想过自我排解,她将满腹苦闷都写进诗里,希望能得到夫郎的些微怜惜。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春情寄子安》

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寄子安》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情书寄李子安》

……

李子安就是李亿,鱼玄机在诗中一遍又一遍呼喊夫郎的名字,但最终等来的结局是,她不能被正妻裴氏所容,终招李亿舍弃,逐出府邸。

对于李亿来说,正妻身后的裴氏,是个能给自己仕途带来裨益的宰相世家(有唐一朝,裴氏出了17个宰相);而鱼玄机呢,除了美貌和才华,什么也给不了自己,美貌的女子有很多,才华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是个鸡肋。如此看来,鱼玄机被弃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了。

被逐出李府的那一天,应该是鱼玄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吧。曾几何时,她曾带着满怀的希望和满心的爱情来到这里,而短短数年的功夫,她又不得不以这样一个狼狈的方式离开。从当朝的状元妾,变成长安咸宜观的一个女道士,那一刻的鱼玄机,内心世界彻底崩塌了。

黯然**者,唯别而已。遭受抛弃的鱼玄机,替古今所有女子说出了那句亘古不变的心里话:易得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出身寒微,被夫所弃,绝望的鱼玄机开始用自己的才华征服每一个遇到他的男子。这是鱼玄机的复仇,也是她不断被人遗忘后,想要让所有人记住自己的方法。

于是没有过太久,长安城里少个一个工于诗词的女诗人鱼幼薇,多了一个擅吟风月的美艳女道士鱼玄机。每个来长安的人不止将平康坊作为必去的地方,鱼玄机所在的咸宜观也成了一定要去的网红打卡地。

鱼玄机就像是种在每个男人心里的种子般,只要一天没见到,那颗种子便疯狂膨胀却又始终不破壳,猫爪挠心般的酥痒,让每个见过鱼玄机的男人都流连忘返。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入鱼玄机的法眼,因为在她的眼中,自己的理想型只有一个人的模子——温庭筠。才华横溢是博得鱼玄机青睐唯一的办法,纵然相貌丑如“温钟馗”,(温庭筠因为长得丑,有个外号,叫温钟馗)鱼玄机也毫不嫌弃。

而在那么多拒绝者中,京兆尹温璋就是其中一人,这位向来以阎王手段闻名京华的酷吏,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能毁灭鱼玄机的机会。

于是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一桩离奇的命案出现了。按照唐末传奇小说《三水小牍》的说法,鱼玄机因嫉妒杀了侍女绿翘,并埋尸庭院,后被人告发,鱼玄机锒铛入狱。

但从后世者的角度来看,疑点重重,最大的疑点莫过于,纵然鱼玄机真的杀了婢女绿翘,也罪不至死,为了在被释放后的第二年,又被重新判为死刑呢?

千年悠悠而过,如今再讨论鱼玄机是否真的为冤死已经没有意义了,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诗,是她在被捕入狱后,写下的那篇《狱中作》。

黑暗潮湿的大牢里,透过缝隙射进来的清冷月光,碎了一地,纵然置身污秽之地,也仍然保持着美艳容颜的鱼玄机静静地坐在那里,说出了足以总结她一生的话。鱼玄机说: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没有惊慌失措,没有自怨自艾,没有绝望痛哭,也许是这个女人已经经历太多的波折,让她即便是面对死亡威胁时,也展现出了常人没有的淡定;又也许这个女人因为经历太多的磨难,那颗曾经鲜活的内心已经彻底死去,这万丈红尘对她而言已经毫无意义。

但即便是到死的那一刻,鱼玄机还在执着地告诉所有人一件事,一件关于她的事: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就像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的鱼玄机,出生于妓女云集的平康坊,却能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样;十数年后的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的鱼玄机,即便是被世人诟病为招蜂引蝶的香艳女道士,她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和尊严,就像是落在幽涧里的泠然月光,就像是吹动衣襟的凉爽清风,一直纤尘未染,何处惹尘埃?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里挤满了人,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想看这位艳名远播的女子在人生最后是怎样的模样?

当囚车缓缓在人群中穿过的时候,那些被鱼玄机拒绝过的男人们失望了,鱼玄机还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她姣好的容颜上虽然沾染污秽,但她那双清冷的目光却没有动容和恐慌,她就这么直直的看着远天,和当初拒绝那些男人一样,目光从来没有落到他们身上去。

年仅27岁,就像是翩若惊鸿般,鱼玄机在豪杰如云的大唐诗坛一闪而过,留下的点点涟漪让多少男人即便是千百年后仍然心意难平。

如果有人想问,那么年轻就死去的鱼玄机就真的没什么要说的吗?

其实鱼玄机已经说过了,在她对温庭筠死心后,又被李亿逐出家门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鱼玄机说:易得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不知道当温庭筠和李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有何感想。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