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298章 亚洲生物学大会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298章 亚洲生物学大会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5 07:14:34 来源:书海阁

2014年2月1日,亚洲生物学大会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这场盛会吸引了来自亚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顶尖生物学家,一时间,南京成为了亚洲生物学界的焦点。

饶毅教授和张启教授作为燕京大学的杰出学者,也受邀出席此次大会。

二人乘坐高铁,一路畅谈着近期的科研成果以及对此次大会的期待。饶毅教授手中拿着一叠最新的学术资料,神情专注地说道:“张启,这次大会汇聚了亚洲各地的科研精英,会上肯定会有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分享,这对开拓我们的眼界很有帮助。”

张启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期待:“是啊,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说不定能帮我们突破现有的研究瓶颈。”

到达南京后,他们一出站,便被不远处的玄武湖吸引。

湖面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远处的古城墙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古朴。

饶毅教授深吸一口气,感慨道:“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每一次来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历史韵味,在这样的环境里参加学术会议,别有一番意境。”

张启点头赞同:“没错,这千年的历史沉淀,也为我们的学术交流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

两人沉浸在这美景中片刻,随后带着对学术交流的满腔热忱,打了一个车,朝生物学大会的会场赶去。

从南京火车站打车到南京大学不过二十来分钟,饶毅教授和张启教授就抵达了目的地。

南京大学的校门口彩旗猎猎作响,一条写着“隆重祝贺亚洲生物学大会召开”的巨型横幅高高悬挂,极为醒目。身着统一制服的服务人员们站在门口,他们身姿挺拔,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眼神中满是专业与专注,有条不紊地引导着每一位参会嘉宾。

饶毅教授和张启教授刚一下车,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便立刻快步迎了上来,礼貌又恭敬地询问他们的姓名与单位。完成登记后,工作人员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二位教授,这边请,我带你们进入会场。”

一路上,饶毅教授不断与周围认识的同行们打招呼。这些同行们一看到饶毅教授,眼中立刻流露出了崇敬之情。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快步走上前,紧紧握住饶毅教授的手,激动地说道:“饶教授,可算又见到您了!您上次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神经细胞轴突生长的调控机制’的研究,可真是给我们指明了新方向啊!”

饶毅教授谦逊地笑了笑,回应道:“过奖了,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嘛。”

而张启,这位看起来不过十**岁的年轻人,跟在饶毅教授身旁,吸引了不少参会者好奇的目光。大家纷纷交头接耳,对他的身份充满了疑惑。“这年轻人是谁啊?这么年轻,居然也能参加这么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人群中传来一阵低语。

当他们走到会场入口,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看到饶毅教授,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满脸崇敬地快步上前说道:“饶教授,您可算来了!您的座位早就准备好了,里面请。”

在工作人员引领着他们进入会场进行登记时,看到张启教授登记的身份是燕京大学教授,周围的人顿时发出一阵惊叹。

“什么?19岁的教授?这简直闻所未闻啊!”一位中年学者忍不住出声惊叹道。“后生可畏啊,看来咱们生物学界又要注入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了!”另一位教授感慨地说道。

张启面对众人的惊叹与议论,只是微微颔首,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和饶毅教授一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会场。会场内灯光辉煌,座无虚席,来自亚洲各地的生物学家们正热烈地交流着,满是对学术的热忱与期待,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即将开场 。

很快,亚洲生物学大会正式召开,会场内,原本还在热烈交谈的学者们纷纷安静下来,目光聚焦在舞台中央。

一位女主持人走上台,面带微笑,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生物学界同仁们,大家早上好!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日子里,我们齐聚于南京,共同迎来这场备受瞩目的亚洲生物学大会。”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中饱含着大家对这场学术盛宴的期待。

首先上台致辞的是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他也是张启和饶毅教授的老熟人了。张启曾经和施一公在杨振宁教授家中见过面,当时还相谈甚欢。

作为生物学领域的学术泰斗,施一公在结构生物学领域成就卓着,他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细胞内的基本生命过程有着深远影响。施一公目光坚定,言语中满是对生物学未来发展的憧憬:“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一年里,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从基因编辑技术的新进展,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策略,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我们所有生物学人的心血。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就是要分享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饶毅教授坐在台下,认真地聆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身旁的张启同样全神贯注,眼神中闪烁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接下来是主题演讲环节。第一位演讲者是来自日本的知名生物学家。他走上台,身后的大屏幕上随即展示出一系列复杂的实验数据和精美的研究图片。他开始详细阐述自己团队在细胞代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述着如何通过对一种特殊酶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细胞代谢的全新调控机制。台下的学者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有的还拿出手机拍下屏幕上的重要图表。

饶毅教授听得十分专注,他微微皱眉,思考着演讲内容中的一些细节,偶尔和身旁的同行低声交流几句。张启则一边听,一边快速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脸上带着专注而认真的神情。

在这个充满学术氛围的会场里,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共同探索着生物学的未知领域,期待着能在这场大会中收获更多的启发与灵感 。

接下来,亚洲生物学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前几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学家,分享了各自在生物进化、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台下的学者们沉浸在一场知识的盛宴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讨论。

终于,到了第七位报告人出场。主持人面带微笑,语气中满是期待:“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来自清华大学的颜宁教授,她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精彩报告。”

话音刚落,会场内瞬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年轻的科研人员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纷纷挺直了腰板,准备聆听这场备受期待的演讲。颜宁身着简洁得体的职业装,步伐轻盈而自信地走上台。她的眼神中透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站在聚光灯下,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

饶毅教授微微侧过身,低声对身旁的张启教授说道:“这位女士,是施一公的得意大弟子,学术造诣极高,在膜蛋白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张启微微点头,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紧盯着舞台上的颜宁。其实上一世的时候,张启和颜宁也是彼此认识的,当时虽然二者没有什么频繁交集,但是颜宁对身为资深院士的张启那是满心崇拜。

只见颜宁打开手中的激光笔,身后的大屏幕上随之展示出一系列精美的实验图片和复杂的数据图表。她的声音清脆而富有感染力,开始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从如何巧妙地运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到这些结构对于理解细胞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机制的重要意义,每一个细节都被她讲解得清晰透彻。

台下的学者们听得如痴如醉,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有的则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舞动。当颜宁讲到关键的研究突破点时,会场内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在演讲过程中,颜宁还分享了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最终攻克了这些难题。她的讲述不仅让大家了解到科研成果背后的艰辛,更激发了在场年轻科研人员的斗志和热情。

随着颜宁的演讲接近尾声,会场内的气氛达到了**。大家纷纷举手提问,颜宁耐心地一一解答,与台下的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这场演讲,不仅展示了颜宁在膜蛋白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更让大家感受到了她对科研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

上午的学术报告在热烈的氛围中持续进行,每一位演讲者都带来了前沿且富有深度的研究分享,台下的学者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颇丰。

随着时间的推进,终于到了上午的第十个演讲者,也是会议行程中上午的最后一位演讲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主持人满怀敬意地介绍道:“接下来,有请大夏国的朱作言院士,他将为我们带来关于转基因鲤鱼的研究成果分享。朱作言院士在鱼类基因工程领域有着开创性的贡献 。”

朱作言院士稳步走上台,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学者的睿智与沉稳。他微微点头,向台下的同行们致意后,便开始了讲述。“在我的科研生涯中,深受童第周教授的影响。在童第周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合作完成了鲤鲫间的细胞核移植,这为后续的鱼类基因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朱作言院士的声音浑厚有力,带着岁月沉淀的质感。

随后,他将话题引入到转基因鲤鱼的研究上。“我们所研究的转基因鲤鱼,有着诸多优势。通过基因技术,我们将特定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基因组中。”大屏幕上切换出转基因鲤鱼与普通鲤鱼的对比图片和相关数据图表。“从生长速度来看,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比普通鲤鱼提高了约40%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养殖周期内,养殖户能够获得更多的产量,极大地提高了渔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转基因鲤鱼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更高。”朱作言院士指着图表上的数据继续说道,“在饲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一特性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从肉质角度来说,经过严格检测,转基因鲤鱼的肉质与普通鲤鱼并无差异,同样鲜美且营养丰富,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台下的学者们听得全神贯注,不少人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还有人拿出手机拍下屏幕上的数据。朱作言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转基因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解决全球粮食与蛋白质供应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很快,上午的会议就结束了,散场休息。

饶毅教授带着张启,径直朝着施一公走去。施一公也看到了他们,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三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寒暄起来。

“一公,这次大会办得真是太成功了,汇聚了这么多优秀的生物学家,大家思想碰撞,收获满满啊。”饶毅教授笑着说道。

施一公点头回应:“是啊,看到这么多新的研究成果,我对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张启这小子,最近研究进展怎么样?上次见面还跟我念叨他的新课题呢。”说着,他看向张启,眼里满是欣赏。

张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施教授,多亏您之前的指导,现在项目推进得还挺顺利。”

饶毅教授想起了什么,对施一公说:“一公,咱们去见见朱作言院士吧,我还想再跟他讨教一下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呢。”施一公欣然应允。

他们来到朱作言院士面前,饶毅教授和朱作言院士热情地握手,表达着对他上午精彩演讲的钦佩。“朱院士,您关于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太有开创性了,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啊。”饶毅教授真诚地说道。

朱作言院士谦逊地笑了笑:“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正说着,饶毅教授眼角余光瞥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不仅有陈君石院士,还有戴景瑞院士。他兴奋地招呼大家聚到一起。众人围拢过来,现场气氛瞬间升温。

戴景瑞院士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他在玉米遗传育种领域成就非凡 ,一开口就分享起自己对转基因作物在农业应用前景的看法:“现在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越来越关键,能有效提升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不过推广过程中还是面临不少误解和阻碍。”

陈君石院士也加入讨论,从食品安全角度发表见解:“其实只要做好严格的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关键是要让公众消除顾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学术心得,分享着各自的研究进展,欢声笑语回荡在会场的一角,全然不顾时间的流逝,沉浸在这场学术交流的盛宴中,仿佛忘记了一切疲惫。

众人正热烈地讨论着,这时,又有几位生物学界的知名学者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饶毅教授眼尖,率先看到了迎面走来的蒲慕明,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抬手招呼道:“慕明,可算把你盼来了!快过来一起聊聊。”蒲慕明在神经科学领域建树颇丰,他的研究成果对揭示大脑奥秘意义重大。

蒲慕明快步走来,笑着回应:“我在会场那边就听见你们这热闹得很,过来凑凑热闹。”刚站定,他便自然地加入话题,“刚才听你们聊了不少生物技术应用,我觉得在神经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像光遗传学,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神经元功能的重要工具,这对理解大脑的神经环路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极大帮助。”

话音刚落,旁边有人接话:“光遗传学确实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不过在细胞生物学层面,我们对细胞命运调控的研究也有新进展。”说话的是李劲松,他在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领域成绩斐然,开创性的工作为生殖医学发展带来曙光。

李劲松推了推眼镜,接着说道:“我们团队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调控因子,或许能为器官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站在一旁的颜宁也来了兴致,说道:“从结构生物学角度看,理解这些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关键还得解析它们的三维结构。我们在膜蛋白结构研究上的方法,或许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借鉴。”

施一公笑着点头:“看来各个领域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大家的研究相互启发,生物学的未来真是充满无限可能。”众人纷纷应和,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现场气氛愈发高涨,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学术的狂欢里,忘却了时间的流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