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328章 东关街遇见周小平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328章 东关街遇见周小平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05 07:14:34 来源:书海阁

张启、饶毅和赵亚夫三人离开了扬州大学。赵亚夫满脸热忱,兴奋地说道:“下一站,我带你们去扬州的东关街逛逛,保准让你们大开眼界!”

一路上,赵亚夫化身“历史通”,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东关街:“这东关街的历史那可追溯到久远的年代,唐宋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明清,那更是热闹非凡,繁华得不像话。它可是扬州漕运发达的见证者,是扬州商业文化的一块活招牌。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一砖一瓦都藏着故事 ,韵味悠长。”张启和饶毅听得入神,对东关街的期待值瞬间拉满。

抵达东关街,踏入街口的瞬间,浓厚的历史古韵扑面而来。古旧的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泛着温润的光泽;街边的楼阁飞檐斗拱,庄重而典雅,让人仿若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张启不禁发出感慨:“这地方太有感觉了,和咱们镇江的西津渡有相似之处,却又独具特色。”

饶毅也点头赞同:“没错,同样历史底蕴深厚,但这东关街的街道明显更宽敞。”

赵亚夫笑着解释:“你们说得对。西津渡依山而建,街道蜿蜒曲折,满是古朴清幽的韵味;咱们这东关街呢,布局开阔、规整,逛起来更舒适,也更适合游客游玩。而且这边物价实惠,不管是特色小吃还是纪念品,价格都很亲民。”

三人漫步在东关街,街边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令人目不暇接。有售卖扬州特色酱菜的,醇厚的酱香飘散在空气中;有展示扬州剪纸、通草花等传统手工艺品的,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还有各类美食店,香气四溢,引得他们频频驻足。

张启走进一家卖扬州三把刀的店铺,拿起一把锃亮的菜刀,仔细打量:“这工艺,太精湛了,扬州三把刀果真名不虚传。”

赵亚夫在一旁补充道:“这三把刀可不只是普通的工具,它们是扬州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扬州独特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内涵。”

走着走着,饶毅被一家小吃摊吸引,摊主正熟练地制作着扬州有名的黄桥烧饼。三人买了几个,刚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喷香的馅料就在口中散开。饶毅吃得满足,竖起大拇指:“这味道太正宗了,赞。”

三人在东关街逛了许久,脚步渐渐变得沉重,走累了。赵亚夫抬手一指,说道:“我们到前面那个咖啡店去休息休息。”饶毅赶忙摆了摆手,说道:“赵总啊,哪能老让您破费。”赵亚夫却一把拉住饶毅和张启,热情地说:“别客气别客气。”盛情难却,他们只好走进了咖啡店。

一坐下,三人各点了一杯咖啡。不一会儿,咖啡端上桌,馥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轻轻抿上一口,醇厚的口感在舌尖散开,苦涩中带着丝丝回甘,暖了胃,也解了几分疲惫。

就在他们一边惬意地喝着咖啡,一边聊天时,旁边一对年轻游客嬉皮笑脸的说话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听其中一个年轻人满脸不屑地说:“你说那杨振宁,真是为老不尊,在国外混不下去了,跑回国内来养老。”另一个也跟着附和,尽是些不恭敬的诋毁之语。

饶毅教授和张启听得眉头紧皱,脸色愈发难看。张启更是怒火中烧,刚准备起身去反驳,这时,坐在旁边的另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噌”地一下站了起来,义正言辞地指责那两个年轻人:“你们这么说不对!杨振宁教授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仅仅大学校长就培育了10个。你们只知道在这儿信口开河、恶意揣测,不觉得羞愧吗?不应该这样诽谤一位对华夏有大功的老人!”

那两个年轻人被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张启长舒一口气,对那位仗义执言的年轻人投去赞许的目光,心里想道:“小伙子,说得好!有些人啊,就是喜欢不明所以地跟风抹黑,对真正的英雄毫无敬畏之心。”饶毅也微微点头,补充道:“是啊,对为国家拼搏奉献的前辈,我们理应怀着敬重与感恩,容不得半点诋毁。”

赵亚夫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叹:“还好有明事理的年轻人,这社会的正能量永远不会缺席。”

那两个被指责的年轻人,其中一个涨红了脸,提高音量道:“哼,他说我们诋毁,那杨振宁名声那么臭,大家不都这么说吗?凭什么就说不得!”

另一个年轻人也附和起来,脸上带着一丝倔强:“就是,杨振宁当年不肯回国,他父亲到临死都没原谅他,这可是人尽皆知的事,他为国家做过什么?不就是老了回来享清福!”

仗义执言的年轻人一听,再度激动起来,向前跨了一步,手指着那两人说道:“你们懂什么!你们只知道断章取义地听些流言蜚语!当年杨振宁在国外,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为中国人争得了极高的荣誉,他的成就推动了整个物理学领域的发展。而且后来他回国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多少科研人才,为国内科研环境的建设付出了多少心血,你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年轻人情绪愈发激动,他向前逼近一步,大声说道:“至于所谓的杨振宁父亲和父亲断绝关系,这些都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杨振宁和他父亲感情深厚,从没有断绝关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杨振宁在国外凭借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华夏人在国际物理学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整个物理学领域的发展,那是全人类的财富,更是华人的骄傲!”年轻人涨红了脸,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

“当年,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选择是理解的,认为他即使留在外面也同样是在为国做贡献。从1957 - 1960年,杨振宁三次和父亲见面,在周先生的关心下,60年代后每年暑假,他父母都会飞往日内瓦与他一家团聚。在他加入美籍到1971年访华前,他们父子会面至少10多次,联系从未中断!”

“1971年,杨振宁为促进中美交流,率先访华,他父亲高兴地对周先生说‘他就听我的’。1972年,杨振宁探望生病的父亲,他父亲满心欢喜。之后他们书信往来不断,公开场合也多次见面,直到1973年他父亲去世,杨振宁都公开回国奔丧。”年轻人越说越激动,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所谓‘父亲一直不原谅我’,那只是杨振宁自己在自传里袒露的内心感受,实际上他的父亲自始至终都没有对他有过怨言。他父亲对他留在国外虽有遗憾,但绝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年轻人怒视着那两个年轻人,“你们不了解真相,就不要被谣言误导,肆意诋毁一位为国家、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

这个年轻人又补充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在文章《回归后杨振宁先生所做的五项贡献》,列举了杨振宁对华夏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贡献,关于"杨振宁父子断绝关系"的谣言,朱邦芬院士辟谣如下:

他在文章《父亲与我》里写道,‘我知道,直到临终前,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杨振宁和他父亲一直父子情深,杨武之从未对杨振宁加入美国籍说过什么,更没有写过什么,这句话只是杨振宁自己内心的感觉。我以为只有率真、坦诚的人才会把对自己形象有损且不为人知的内心独白揭示出来。

朱邦芬院士还指出:杨先生对改变清华物理系的面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杨先生领导的高等研究院以优良的学风和卓越的导师吸引、影响和培养了很多中国年青一代的科学家。近些年来,清华物理系已经有多位毕业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借用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的一句话:‘清华物理系有今天的成就,杨教授功不可没。’”

那两个小年轻听了周小平的话,虽然哑口无言,但依然不服气,其中一个撇着嘴反驳道:“你是谁呀?我凭什么要相信你的话?”

仗义执言的年轻人听后,二话不说,“啪”的一下把身份证拍在桌上,大声说道:“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就叫周小平!”

张启听了,眼睛顿时一亮,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关于周小平的种种信息。

他想起周小平是知名的网络作家、评论人,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国家青少年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他还是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写过许多如《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等极具影响力的文章,以弘扬正能量而着称,被誉为三大正能量作家之一。

张启笑着对那两个小年轻说:“你们别小看这位周小平同志,他可是很有影响力的爱国作家,为传播正能量做了很多事情呢。他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那两个小年轻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但仍有些不以为然,小声嘀咕着:“就算是这样,那也不能说明杨振宁就没有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