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443章 万科研工作者?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443章 万科研工作者?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1 14:39:16 来源:书海阁

张启是于2014年8月31号返回燕京的,刚下飞机,他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燕京大学。如今的他,已然被聘为燕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这一身份的转变,让他既感荣耀又觉责任重大。

踏入燕京大学校门,熟悉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可张启没心思沉浸在怀旧情绪里。他脚步匆匆,径直走向研究生院的办公区。一路上,不少学生和老师认出了他,纷纷投来好奇又尊敬的目光,低声议论着这位超级年轻的教授。

张启走在研究生院的校园里面,他脚步轻快,怀揣着对新工作的期待。身为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在分子育种方向造诣颇深,他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充实而富有挑战。

刚到研究生院的办公区,他就碰上了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徐云碧教授。徐云碧教授学术履历丰富,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张启赶忙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徐教授,您好啊!久仰您的大名,能在这儿见到您太荣幸了!我是刚到的张启,以后还得多多向您请教分子育种方面的问题。”

徐云碧转过身,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回应道:“张教授客气了,都是同行,互相学习。欢迎你加入我们,以后咱们在分子育种研究上可有不少能交流合作的地方。”

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近期分子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才意犹未尽地告别。

没走几步,张启又遇到了在小麦产量性状分子设计研究颇有建树的雷天雨教授。雷天雨在学界的成绩斐然,年纪轻轻就斩获众多科研奖项 。张启主动迎上去,笑着说道:“雷教授,您好!我是新来的张启,一直关注您在小麦产量分子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太令人钦佩了。”

雷天雨微微点头,露出友好的神情:“张教授过奖了,很高兴认识你。咱们生物学领域就是需要不断交流,说不定你的分子育种经验能给我的研究带来新思路呢。”

两人就作物遗传改良的前沿技术聊了一会儿,对彼此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走廊的尽头,张启看到了正在和学生讨论问题的周军会研究员。周军会专注于草莓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究,致力于让草莓品种实现定制服务。等周军会和学生交流结束,张启走上前去:“周研究员,你好!我是张启,听闻你在草莓分子设计育种上成果显着,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周军会连忙恭敬的回应:“张教授,您真的是太客气了,都是为了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发展。以后有机会,也希望能借鉴你在分子育种的技术和经验,说不定能在草莓育种上有新突破。”

一天的时间里,张启还陆续和其他几位生物学教授碰面交流。他深切感受到,燕京大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学术氛围浓厚,教授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上发光发热。

回到办公室,张启坐在桌前,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在这样优秀的学术环境中,自己在分子育种领域的研究定能取得新的进展,也期待着与这些教授们在未来的科研合作中擦出更多的火花,共同推动生物学尤其是分子育种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张启正埋首于分子育种的研究资料中,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急促响起。他顺手接起,电话那头传来饶毅教授熟悉且爽朗的声音:“张启啊,忙啥呢?”

张启连忙回应:“饶教授,我正看资料呢。您这电话一来,肯定有要事吧?”

饶毅教授笑着直奔主题:“关于咱们联名推动转基因作物国产化技术落地的事儿,进展得差不多了。你猜猜,现在完成得咋样了?”

张启略感惊讶,思索片刻说道:“啊?这么快?饶教授,该不会完成一半了吧?”

饶毅教授哈哈大笑:“你这想法太保守啦,再大胆猜猜!”

张启心中一动,提高了音量:“难道完成百分之八十了?”

饶毅教授笑得更开怀:“远远不止啊!我们原本计划找10万名科研工作者,其中包括800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建议国家尽快推动转基因作物国产化技术落地。但现在,我跟你说,完成进度是2000%!”

“2000%?饶教授,这怎么可能?”张启满脸震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饶毅教授解释道:“原本计划的10万名科研工作者,现在我们已经联络到200万名了!这些可都是国内各领域的精英,清一色副研究员和副教授以上职称。

就咱们燕京大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授都踊跃加入了签名队伍。只要是符合职称条件的科研工作者,几乎都积极响应。还有两院院士,原定800名,现在已经有2000名院士同意签名支持了。”

张启被这庞大的数字震撼得一时说不出话,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饶教授,这……这太让人惊喜了!看来大家对转基因技术的前景充满信心啊!”

饶毅教授顿了顿,语气稍作纠正:“哦,我刚数字说得不太准,现在是两千零一十八名院士都同意签名了。这足以证明,科研界对转基因技术的价值有着深刻的认知,大家都清楚这技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张启激动地说:“是啊,饶教授。有这么多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转基因作物国产化技术落地肯定能加快进程,为咱们国家农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饶毅教授接着语重心长地说:“联名信只是开端,后续还有更重要的事。我们得做好科普工作,让普通民众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优势,消除那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忧。你在生物学领域深耕多年,在学生和公众中的影响力也不小,可得多出份力。”

张启坚定地回答:“饶教授,您放心!我一定把科普工作当作重要任务,在课堂上、公开讲座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普及转基因技术知识,引导大家理性看待。”

两人又针对科普形式、内容以及联名信后续递交等事宜详细讨论了一番,才结束通话。张启站起身,望向窗外热闹的校园,心中满是憧憬。他深知,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转基因作物国产化技术推广之路虽不会一帆风顺,但前途必定充满希望,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科技化大步迈进 。

饶毅教授清了清嗓子,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张启啊,你知道为什么这次联名信的计划推进得如此顺利,还远超预期吗?”

张启一愣,如实的说道:“饶教授,我还真不太明白,您快给我讲讲。”

饶毅教授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其实啊,以前科研工作者们并非对转基因技术缺乏了解,也不是质疑它的安全性,更不是没有信心。主要是之前的社会舆论环境太糟糕了,那些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常常遭受无端的攻击和污蔑。每次我们想站出来科普、解释,换来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恶意揣测和诋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了沉默。”

张启回想起自己曾经在科普转基因知识时遭受的误解和质疑,感同身受地点点头:“是啊,饶教授,我们之前在公开场合讲解转基因技术,也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指责,科普工作太难开展了。”

饶毅教授继续说道:“而且,以前很多科研工作者即便有想法,也觉得加入联名信没什么实际作用,不过是心理上的安慰,道义上的支持罢了。大家都觉得,就算联名上书,科研成果出来了,也难以落地实施,可能过10年、20年甚至30年都没有改变,所以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那现在情况怎么就变了呢?”张启追问道。

饶毅教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自从夏盟成立之后,局面有了很大的转变。

他们大量公益起诉那些造谣诽谤者,让那些毫无根据抹黑转基因技术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戒。

而且,相关转基因项目的成果和进展在舆论上广泛传播,民众对转基因技术增加了信心,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不仅给科研工作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也让大家看到了转基因技术落地实施的可能性。科研工作者们意识到,自己的发声和努力有了实际意义,自然就更积极踊跃地加入我们了。”

“原来是这样,”张启恍然大悟,“夏盟的积极行动和社会舆论的逐渐转变,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的努力更有价值。”

饶毅教授点头表示赞同:“没错,这次联名信的顺利推进,充分体现了科研工作者对转基因技术的坚定信心。我们都清楚,这项技术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对粮食的威胁,还能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这么多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就是希望国家能加快转基因作物国产化技术的落地,让我们在农业领域掌握更多主动权。”

饶毅教授接着兴致勃勃的跟张启讲起:“张启啊,你是不知道夏风为咱们转基因技术正名这事费了多大劲。他们联合公益诉讼部门、国家网信部门以及检察部门,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网络整顿行动。这效果,简直立竿见影!”

张启眼睛一下子瞪大,好奇地追问:“真的吗?饶教授,快跟我详细说说。”

饶毅教授那边继续说道:“他们这一出手,直接关闭了非法网站2000多个,那些藏污纳垢、专门传播不实信息的违法群也被端掉了10万多个。你想想,这些非法渠道得传播了多少诋毁转基因技术的谣言。”

“太惊人了!”张启忍不住感叹。

饶毅教授点了点头,接着说:

“还有呢,长期造谣诽谤的账号处理了8万多个,那些在网上带节奏、恶意攻击转基因技术的人,这下可没了多少蹦跶的地方。更绝的是,他们用大数据筛查,封掉了800多万个网络小号。这些小号很多都是被用来批量发布不实言论,搅乱舆论的。”

张启听得入神,不禁竖起大拇指:“这也太给力了,难怪现在舆论环境好多了。”

饶毅教授笑了笑,接着爆料:

“处理掉的违法造谣诋毁转基因的帖子有700多万个,视频200多万个。这些帖子和视频充斥着各种毫无根据的谣言,什么转基因致癌、破坏生态,全是胡扯。这一通整顿下来,整个社会风气大为转好,大家终于能在一个相对理性的环境里讨论转基因技术了。”张启兴奋地说:“这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简直是太好的消息了。之前想好好科普,都被那些谣言给淹没了。”

饶毅教授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语重心长地说:

“是啊,张启。虽然我们处理了这么多非法信息,但也得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谣言帖子和视频,很多都是十几年年前、二十几年前的,一直流传到现在,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些不实信息不断累积,持续误导大众。要是我们不及时处理,任由其发展,以后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会阻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布局。”

饶毅教授接着说:“所以,现在环境好了,我们的科普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咱们得抓住这个机会,把转基因技术的真实情况传递给更多人。我打算组织一些科研工作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线下科普活动。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张启连忙回答:“我这边已经在筹备科普讲座了,还联系了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准备一起制作科普资料。我想着先在学校里开展,然后再通过线上渠道,把科普内容传播出去。”

饶毅教授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我们要多管齐下。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安全性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讲清楚。另外,我们还可以和媒体合作,做一些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科普的影响力。”

两人又围绕着科普活动的细节讨论了许久,从活动的时间安排,到如何与媒体对接,再到准备哪些科普的道具,事无巨细。

挂了电话后,张启干劲十足,立刻投入到科普讲座的筹备工作中。

他深知,虽然联名信的成果令人振奋,但科普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他们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持续努力,才能让转基因技术被大众广泛接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