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495章 预制菜风波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第495章 预制菜风波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1 14:39:16 来源:书海阁

在2023年11月底,网络上毫无征兆地掀起了一场抵制预制菜的巨大风波。

这本和张启毫无关联,他平日里专注科研、企业事务与科普工作,对所谓的预制菜的事情并不怎么关心。可那些一直反对转基因的人却像发现了“新大陆”,开始借机来大做、特做文章。

他们强行将预制菜和转基因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捆绑在一起,四处宣扬支持预制菜的人必然支持转基因,还宣称支持转基因的人就会毫无条件地支持预制菜。

这些反对转基因的人,很无耻!而且阴险!

他们先是把预制菜抹黑成“隔夜菜”,给大众灌输预制菜有害健康的错误观念,进而将支持转基因的人也一并抹黑,仿佛他们都是在推广有害健康之物的坏人,试图把两者支持者描绘成一丘之貉。

当张启看到这些诽谤言论的时候,满脸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完全是恶意绑架,故意混淆视听。

他心里清楚,支持转基因的人并非全都支持预制菜,大家支持的只是预制菜背后高效、便捷的理念,绝非盲目支持预制菜迅速推广,尤其是推广进入校园。他身边无论是普通朋友,还是科研领域的同行,这些支持转基因的人,基本都不赞成预制菜进入校园。

深思熟虑之后,张启决定写一篇科普文章,对事实予以澄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如何正确的理解预制菜和转基因食品?》,其全文如下:

预制菜绝对不是某些外行人嘴中的“垃圾食品”,它相当于对联的印刷品。

你不能说印刷出来的对联“质量低”,但是毕竟有点儿缺乏“档次”。质量和“档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过春节的时候,你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张贴印刷品的对联,而是应该允许有人类书法家书写的对联存在。

一种食品种类是不是健康,与“懂行的人是不是长期吃”之间并没有任何必然的逻辑关系。就像我原本不喜欢吃豆制品,但是政府批准上市的豆制品本来就是安全的,我现在没有长期吃,就证明人类不能吃豆制品?

证明豆制品或者其他种类的食品是不是安全,唯一可靠的判决依据来自于具有专业资质的科研机构。而给科研机构的鉴定做审批的政府部门,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在全中国的范围内,认证食品是否安全的,只有一个部门,就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安全的才能上市销售,只要允许上市销售,就是法律上认可安全了。而买不买,是每个单位的自由,是每一个人的自由。

预制菜是1920年左右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实现了各种类型的预制菜商业化经营。通过中央厨房的系统化调配(当然,中央食堂和预制菜没有必然关系),用现代标准化集中生产和科学包装,采用急速冷冻技术保存,及时保障菜品的新鲜度和原味。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预制菜的安全性,只要是政府批准可以上市的,经过了严格监管的,都肯定是安全的。不管里面有没有什么添加剂,有多少添加剂,它都一定是安全的。所以,即使是“都有长达两页的添加剂配料表”,甚至是“十页”“二十页”,那依然是安全的。很多人一看化学名词就害怕,其实大可不必。添加剂的剂量是有严格国家标准的,而且绝大多数本来就是可食用食品的一部分。很多添加剂本身就是食用油的油脂类,只不过其化学名称看得让普通外行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它是安全健康的。

不过,我要说明的是,预制菜分为几个等级,而且绝大多数预制菜是不需要采用食品添加剂的。大约只有不到1/100的预制菜才需要采用食品添加剂。很多预制菜也是快进快出,根本无需长时间存储。

当然,虽然我很确认预制菜在逻辑和设计上是安全的,但是也不认为它就应该被全面推广。就我个人而言,预制菜应该首先向野战部队、抗洪抢险部队推广。至于学校、医院之类的地方,则没有必要推广,应该完全交给消费者自由选择。这是因为在非必要情况下,民众需要一个选择权。而预制菜是很多地方并不是生活必需品,无需全方面推广。

实事求是,预制菜绝对不是某些外行人嘴中的“垃圾食品”,它相当于对联的印刷品。你不能说印刷出来的对联“质量低”,但是毕竟有点儿缺乏“档次”(至于什么是“档次” 见仁见智,这是主观的东西)。质量和“档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春节的时候,你不能强迫所有人都张贴印刷品的对联,而是应该允许有人类书法家书写的对联存在。

这才是关键所在!

此外,岳正义的粉丝们所谓的“所有食物,肉类,豆类,饮料都是转基因”这句话也有严重的错误。

事实上,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仅仅批准了番木瓜一种转基因食品上市(全球番木瓜都是转基因的),并没有其他转基因食品可以提供选择。肉类转基因目前没有上市。豆类则用于炼油,过程中去掉了核酸和蛋白质,也不含有任何转基因成分。饮料类同样不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而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仅仅由具有资质的国企统一收购,用于饲料,并不会流通入市场。所以,他们的这个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不过,假设有一天可以接触到各种品种的转基因食品,我们会如何选择呢?

很简单,无需刻意的去吃。

转基因转入的就是安全的蛋白质,你可以理解为“加强版蛋白质”。任何不安全的蛋白质,从一开始就不会转入。

转基因食品和鸡蛋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被证明绝对安全的蛋白质。吃转基因食品,就相当于吃鸡蛋。

对于一个无所谓的东西,根本就不必去刻意的去吃或者不吃。

应该是:哪个便宜就吃哪个。这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

也就是说,如果转基因食品便宜,我就吃转基因食品。如果转基因食品更贵,我就吃传统食品。二者没有任何区别,还不是随便吃吗?根本用不着去区分。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既然有了便宜的,就用不着去买贵的。

……

张启写完这篇文章,反复审阅,总觉得还差点火候,不太满意。正打算再仔细琢磨时,他在网上浏览到科普作家“怀疑探索者”的文章,便专门点进去看。果不其然,这位科普作家也写了一篇谈及预制菜的科普文章——《科普从未有错:我斗胆说说敏感话题预制菜》,全文如下:

本人为人民群众义务的科普多年,从来没有在大原则上错过一次。这是因为,对于不了解的,宁愿一辈子闭口不言;只要开口,必须要求不偏不倚,保持绝对的准确性。下面,我就来稍微谈谈目前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敏感话题——预制菜。预制菜就是一些食材料理包,把原材料预加工之后做成成品或者半成品,可以根据需要加一些辅料(极少数会用食品添加剂)。很多人现在拼命攻击它,按照思维惯性认为它不好,还涌现了很多的阴谋论。

第一个:要不要在校园全面推广预制菜?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需要。

哲学上有一条定理,叫做奥卡姆定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就是说,不是非有必要的原因,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预制菜虽然有一定优势,在安全上有保障,但是它的适用人群并不是校园里面的学生,也不是企业、事业、机关里面的工作人员。对于他们来说,预制菜并不是“生活必须品”。预制菜的适用人群,目前主要限制于差旅人群、就餐不便人群、野战部队、海市部门、灾区人群等等。既然不是“生活必需品”,就没有必要在校园里面强行推广。就像肯德基必胜客之类洋快餐,即使再美味,也没有必要在所有人群里面强行推广,毕竟也有不喜欢吃的人。

我之所以反对预制菜,不是因为它不够安全,而是因为群众需要一个选择权。你再安全、再美味,但是没有必要强行推广。校园的旧有食堂就餐模式,已经足够保障学生的正常就餐。

还有一些餐厅,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也用了预制菜,但是价格又不便宜一分钱。这也是一个知情权的问题。

第二个:预制菜安全吗?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分析。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截图,就是一个所谓的发票,里面因为涉及到“食品添加剂”,所以遭遇了很多人的反对。

虽然我也反对在校园推广预制菜,但是我也要强调——反对食品添加剂,认为食品添加剂是不够安全的,这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只要在法律规定的剂量以内,是肯定安全的。截图中的食品添加剂,其实就是最普通的一些东西,应用了几十年,不会出现健康问题。当然,如果你就是不喜欢,我也无所谓,您随意就好。

那么,预制菜是不是一定用食品添加剂呢?

很多人误以为,预制菜就是用了什么防腐剂啊,什么食品添加剂啊,所以才能长久的保鲜。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我告诉你们真相:预制菜也分几个等级。最低等级的预制菜,才有可能用上食品添加剂之类。而绝大多数的预制菜,是不用食品添加剂的。按照官方数据,仅有1%的预制菜需要使用食品添加剂。

可能有人会说,预制菜里面的防腐剂吃多了会有危害。

我告诉你们:绝大部分的预制菜是不加防腐剂的。完全密封的产品也不加防腐剂,比如罐头类。加防腐剂属于极个别,而且要看添加量和食用量。

总之:绝大多数的预制菜,根本不需要食品添加剂。

那么,预制菜凭什么原理长久保持新鲜呢?

答案是:冷链技术。

那么,使用了冷链,就可以保证预制菜的绝对安全吗?我们得知道冷链技术是什么意思。

我国预制菜的安全保障,核心点就在于冷链技术。我们普遍食用的冷饮产品就是运用了冷链。医院里很多运用低温环境保存的药品和试剂,就一直是运用冷链。冷链就是把产品始终处于冷冻或冷藏的状态,在特制的冰箱里面进行长期的保存。你吃的冷饮食品就是运用了冷链技术。

而很多人认为,“隔夜菜不能吃”,担忧“长期的存放”会“得癌”,这是因为,他们家里面使用的是普通冰箱,而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制冰箱。还因为,他们家里的剩菜并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处理,是直接放进去的。而预制菜在源头上就经过了技术处理,保证不会有细菌霉菌,并且进的是特制冰箱。

总之,预制菜是预先用了专业技术处理,然后放进特制冰箱。

不过,我还要强调一点:也并不是所有的预制菜都是长期保存起来的。事实上,市场上的净菜,绝大多数都是快进快出,不需要长时保存。

菜场上的净菜,意思是人家卖家提前给你择好,洗干净,这就是预制菜的一种。这类预制菜是不需要冷链的。绝大多数的预制菜,名义上可以保存几个月,实际上通常不超过3天就卖掉了。主要是提供给一些都市写字楼的白领。他们就爱这个。

此外,将预制菜定义为所谓的“隔夜菜”,也是完全错误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预制菜和隔夜菜的定义。预制菜是指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经过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一系列工序,采用急速冷冻技术或其他保鲜技术保存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而隔夜菜,通常是指经过烹饪后,放置一夜的剩余饭菜。从定义就能看出,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从制作工艺来讲,预制菜在生产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正规的预制菜生产企业,从食材的源头就开始严格把控,选取新鲜、优质的原料。在加工车间,整个环境按照高标准的卫生要求进行管理,避免微生物污染。例如,在蔬菜处理环节,会采用先进的清洗设备,确保蔬菜表面的杂质和农药残留被彻底清除;肉类加工时,对温度、湿度等条件精准控制,保证肉质的新鲜度和品质。而且,在制作完成后,会迅速采用保鲜技术,像急速冷冻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将菜品温度降至极低,使细菌等微生物难以繁殖,最大程度保留菜品的营养和口感。

反观隔夜菜,一般是家庭或餐厅烹饪后剩余的饭菜,放置在常温或普通冷藏环境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饭菜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流失,尤其是维生素等对温度敏感的营养物质。同时,常温下细菌等微生物会快速繁殖,即使冷藏,也无法完全阻止微生物的生长,这就导致隔夜菜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比如亚硝酸盐含量可能会升高,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从储存方式和保质期来看,预制菜因为采用了先进的保鲜技术,其保质期相对较长。冷冻预制菜在零下18℃左右的环境下,保质期可达数月甚至更久;冷藏预制菜在0 - 4℃的条件下,也能保存数天。这是因为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和化学反应都被极大程度抑制。而隔夜菜,即使放在冰箱冷藏,通常建议存放时间也不超过24小时,常温下则更短,否则很容易变质。

所以,预制菜绝非等同于“隔夜菜”。

此外,我注意到,一些视频作者也搞了一些伪科普。意思是说,他们百度了一下,说一个蛋炒饭的预制菜,里面的成分是改性大豆磷脂,这个东西百度上说,“长期大量吃会危害健康”云云。

科普可不是依靠所谓的“百度”!

这实际上是瞎扯的。“长期大量吃会危害健康”,这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即使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食品,或者世界上所有的食品,长期大量也吃会危害健康。就像可乐,据说会导致杀精,但是每天喝上几吨以上才能做到。

而这个所谓的“百度”来的资料,也完全是网民个人编辑上传,根本不做数的。实际上,“百度”来的玩意,绝大多数都是不靠谱的。不是有句老话说嘛:信“百度”,大盐都卖馊了。

没有sci论文的反复确认,所谓的“百度”就没有意义。就说这个改性大豆磷脂,很多人只知道瞎百度,其实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预制菜分为四个类别,蛋炒饭那个就是最后的一类成品类,也就是罐头食品中的软罐头。预制菜是很笼统的说法,不能因某类或某种产品代表全部。就好比你不喜欢旋转门,就强行说地球上所有的门都不能要。至于这个蛋炒饭的产品,它里边的改性大豆磷脂其实很正常,就是个最普通的乳化剂,提高分散性,又具有营养性。

我再说的简单一点吧。改性大豆磷脂,它就是一种油脂,而且是食用油脂。油脂,它分为脂肪油、磷脂和固醇三个种类。而改性大豆磷脂本身就属于食用油脂类,属于油脂类中的磷脂。

而磷脂,在人体内主要存在生物膜、肝细胞和脑神经中区信息传递质中。其具有多种有益功能,如促进人体的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脂肪肝、酒精肝、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修复受损的生物膜、延缓衰老、增加记忆、预防老年性痴呆等。也就是说,改性大豆磷脂本身就是对身体有益的。而蛋炒饭预制菜里面使用一点极其微量的改性大豆磷脂,有什么问题呢?根本没有问题!

我告诉大家,多吃一些改性大豆磷脂,就相当于你多喝食用油。多喝油,理论上你每天喝上2000毫升,身体肯定要出问题。你就是拼命喝白开水,也会出现“水中毒”反应。但是蛋炒饭里面的改性大豆磷脂乳化剂,含量成分非常稀少,以零点零几毫克计数的。这么一点儿食用油脂,而且本来就是可以直接吃的,哪里的危害性?

当然,你要是抬杠,说我每天吃份蛋炒饭,我佩服你,算你赢。

最后,我也要说明一个事实:目前还没有出现预制菜有害健康的任何案例。

那么,预制菜就一定没有缺点了吗?

当然有!

第三个:预制菜的缺点是什么?

第一,对传统厨艺不利。因为预制菜的普及,很多餐馆会逐渐减少对厨师的需要量。这会连累传统厨艺。以后就是工业化,做的味道都几乎一模一样,体现不出差异。预制菜的口味是统一的,没办法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更不可能尝到所谓“食神”的精髓。

传统的厨师当然会不喜欢,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第二,一些菜的口味,是预制菜工艺无法达到的。除了心理因素,确实有一些菜需要现场现做,才能有最佳的口味。比如,我早上去买包子,放着到晚上,即使再加热,口味也会大不如以前。还有上面的我说的那个蛋炒饭,也是刚刚热炒的最佳。

当然,口味问题目前预制菜工艺基本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除了一些特殊手艺的菜肴,绝大多数预制菜的口味几乎可以乱真。就是一小部分的菜还做不到现做的风味。还有个别品种达不到以前的口味,这本身是中餐的特色。我们中餐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

此外,一部分预制菜由于是之前经历了超低温冷冻,凝结的冰晶体也会破坏口感。

第三,预制菜里面以肉为主,蔬菜比较少。这是因为,蔬菜更近难以长期保存,所以预制菜会有目的的选择一些更加容易保存的蔬菜,比如豌豆、笋干、胡萝卜之类,这导致如果你长期吃,就得不到更加丰富全面的维生素。不过,如果是当个应急食品,那也无所谓了。总比火车上吃方便面更有营养价值。

而且,由于预制菜的食材更喜欢采用肉类,那么长期的吃肉,会导致“三高”。而吃普通的菜品,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吃肉和吃蔬菜。可以吃一份肉,两份蔬菜,这样就不容易发胖 而预制菜吃多了,确实容易发胖,因为肉比较多。

第四个:我还有几句话要说,一定要说!

1,虽然预制菜里面绝大多数不用防腐剂,但是我认为,可以继续予以改进,争取百分之百的不用防腐剂。这个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无非是成本提高一点。

2,虽然预制菜理论上可以很长期的保存,但是考虑到民间的接受程度,其实用不着过于激进。可以修改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比如,那个上面我说过的蛋炒饭,理论上可以保存365天,我觉得可以食品安全法规做个新规定:以后预制菜以保存30天为上限。现在菜市场都不存在时鲜,十天八天是普通现象。预制菜以30天保存期为限,是一个民众可以接受的“阈值”。

3,对于预制菜,当然要大力推动,以后可能大规模用于国防。军人上了战场,也可以吃上可口的饭菜了,而且安全性也得到保障。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强行推广,否则反而不美。就像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食堂传统作业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预制菜又不是什么必需品,可用可不用,用不着立即全面大规模的推广。

也就是说,推广一个不是必需品的东西,一定不能急,要循序渐进,要倾听民意。而且一定要在急需的适用范畴以内推广。如果一定要进校园之类的地方,也不能全部都搞这个,而是应该有具体的区域划分。比如,这个窗口专门卖预制菜 那几个窗口只卖普通菜。让大家有个选择。

其实,绝大多数人未必认为预制菜真的有安全问题。毕竟它又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早就在市场上出现很多年了。要是有问题,早就被曝光打假了。王海也没有见动静。绝大多数人是恼恨校方不打一声招呼,就直接全部上这个东西,让你不吃也得吃,这有点不尊重人的感觉。鉴于此,我也不喜欢校方搞这种粗鲁的方式。

4,最重要的,还是监管问题!如果公信力强,民众也不会有太多顾虑。就是食品方面的监管目前还有待进步,所以大家才不放心。什么时候监管工作和发达国家一样真正做到滴水不漏,相信争议也会减少绝大多数。

……

张启看完科普作家“怀疑探索者”的文章后,继续在网上浏览着相关信息。突然,一篇文章映入他的眼帘,他的嘴角不自觉地挂起一丝微笑。原来,这是茅山派少掌门人刘小明刚刚写的文章。张启清晰地记得,刘小明多次前来他们神农科技集团参观,每次来都说是找他这个大哥玩耍,他们早已经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

之前在饭店里,刘小明就对他说过,自己吃过预制菜,当时就预感到预制菜的发展趋势是挡不住的。尽管当下反对的人众多,但刘小明觉得那是因为很多人还没吃过,一旦尝过,就会改变看法。刘小明还曾笑着打趣:“实际上,速冻水饺那可不就是预制菜嘛。”

看着眼前刘小明的这篇文章,张启脑海中浮现出两人相处时的画面,他饶有兴致地开始阅读起来。其标题是——《食品添加剂、预制菜、转基因,普通人都误解了!》。其全文如下:

我是茅山派大弟子,今天非要抬一抬杠。

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所以普通人第一本能是调动直觉。

而直觉主要与人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密切相关。

对于我们这样摸爬滚打多年、实战经验丰富的道士来说,就善于捉鬼。实际上,反对转基因的人就是鬼。

对于普通人来说,直觉就是看字面意思。如果字面意思超过个人知识和经验范畴,就会产生对未知的恐惧。

比如,我们的一般人在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以及没有经过思维训练的前提下,突然接触到下面这几个词汇——食品添加剂、预制菜、转基因——其第一印象会怎么样:

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仅仅从字面意思上看,猜测就不是好东西。

比如,食品添加剂。

一个“添加”二字,就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它可能不属于食品范畴,是从“可以食用的食品”以外添加进去的。认为食品可以吃,添加剂则不是食品。一个“剂”字,又让人联想到“药剂”“杀虫剂”,那肯定有剧毒。

所以,第一印象就对食品添加剂感觉到恐惧。里面好多奇奇怪怪的化学名称,都看不懂。越看不懂,越心存恐惧!因为初中学习化学课,都是什么酸啊,碱啊,硫化氢啊!都有毒啊!可怕可怕!

其实,食品添加剂就是名称起的不好,它依然属于食品膳食范畴,其中绝大多数本身就是可以吃的。

比如,最近很多人攻击的“改性大豆磷脂”,它其实就是一种油脂,而且是可以食用的油脂。油脂分为脂肪油、磷脂和固醇三个种类。而改性大豆磷脂属于食用油脂类中的磷脂。吃改性大豆磷脂,其实就相当于喝油。

只要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那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

比如,预制菜

普通人第一印象看见“预制菜”,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主要是两个。

第一,是联想到隔夜菜。隔夜菜不新鲜,怎么可以吃?吃了会致癌!

问题是,隔夜菜是没有用专业技术处理过的。

第二,是误以为预制菜“等同于食品添加剂”。可以保存几个月,那肯定是使用了超级多的食品添加剂!而食品添加剂不属于食品范畴,还能吃吗?

问题是,绝大多数预制菜根本不使用食品添加剂,而是采用冷链技术。只有不到1%比例的预制菜,才会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

当然,我也不认为预制菜有多么好。归根到底,如果要打一个比方,预制菜相当于书法作品中的“印刷品”。

打个比方,像司马南老师,一副书法至少卖到1000元以上。这个是真人手工创作,所以价格贵。而如果使用印刷技术,把司马南的书法复制个张,那就“档次”低了。虽然从质量上看,印刷品和司马南老师手工的字一模一样,但是你肯定只愿意出10块钱。

几个狗屁专家说预制菜是“垃圾食品”,其实预制菜就是类似于书法印刷品。

预制菜的质量丝毫不亚于传统食品,可能有些品种的口味差一点,有的营养不够均匀,但是质量是及格的。它主要还是“档次”不行。

质量≠档次。

总体上,预制菜是一种方便特殊人群的食用方法,不是所有人的生活必需品。既然如此,就不需要全面推广,尤其是不能强行进入校园。但是,也无需对此恐惧,无需对之妖魔化。

比如,转基因。

转基因这个名称,一听就让人不爽。

基因多么重要啊,居然给转掉了。万一转入有毒的基因怎么办?

其实,究其本质,转基因的本质就是“转入健康的蛋白质”。你可以理解为“加强版蛋白质”。

抬杠和脑子有病的人非要说蛇毒也是蛋白质,蛇毒也有毒。问题是,有毒的蛋白质在实验的第一步、第一个程序阶段就被彻底剔除出去了。凡是可以进入下一步实验程序的蛋白质,必须是对人体绝对安全健康的蛋白质。

科学家和企业只需要老老实实的从事蛋白质的科研工作,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名利,根本没有必要专门拿有毒的蛋白质去“投毒”,把原本风风光光的自己整进监狱里面去!

还有“抗虫作物”“bt毒蛋白”,这名称一听就让人害怕。他们由于缺乏基础知识,只能从直觉里面联想:虫子都被抗了,那肯定是作物里面含有农药……蛋白里面有一个“毒”字,那肯定能把人毒死。

其实,从一开始这些抗虫的科学原理就与农药的化学毒性原理南辕北辙。

抗虫作物的原理是使用对害虫有作用的物质,而这种物质与害虫体内独特的酶能够起作用。而人类体内根本就不含有这种酶,所以是绝对安全的。

此外,害虫体内和人类体内的酸碱毒是不一样的,完全相反的。

害虫体内完全是碱性环境,Bt的伴孢晶体溶解则必须依赖这种碱性环境。也只有碱性环境,才能促使其释放化学物质。

而人类体内的环境是酸性环境。与昆虫根本就不一样!在酸性环境种,bt根本不起作用!

科学研究还表明,Bt蛋白对人类、其他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益虫是无害的,因为其胃中没有相应的受体,它们只会将Bt蛋白分解成无害的氨基酸。

所以,bt蛋白的“毒”,仅限于针对害虫。某些反对转基因的人天天拿这个说事,就是把他们自己等同于蟑螂。

值得一提的是,农药它不是有机物,任何农作物里面都是不可能转入使之含有农药成分的。

总之,生活中很多东西一听见起来,就比较“违背常识”。但是它们确实合理存在,合理的为你服务,并且用科学道理都可以解释。

记住,你认为的“违背常识”,仅仅是因为你不懂科学原理。

只要科学原理可以解释的,其实都不是“违背常识”,而是你自己没有知识。

啊,天暗了!我现在抓鬼去了!”

……

张启饶有兴致地读着刘小明的文章,眼神里满是欣赏。他一边看,一边微微点头。读完后,他靠在椅背上,脸上挂着一抹会心的微笑。

“这小子,还是这么风趣又一针见血。”张启轻声呢喃,脑海里浮现出刘小明那副总是带着爽朗笑容的模样。他回想起两人相识以来的种种,从最初的并肩作战,到后来在各种场合毫无保留的畅谈,彼此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想了想,张启决定把自己的文章再补充补充,只见他继续写道:

“在围绕预制菜的舆论纷争中,不同群体的态度折射出其背后的认知差异。值得关注的是,反对转基因的人群与他们对预制菜的态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支持转基因的群体则展现出了对预制菜的理性认知。

反对转基因的人,他们全部仅凭自媒体信息和主观臆断行事,对预制菜同样抱有诸多误解。在主流科学界,预制菜的安全性是得到充分论证的。它并非如部分人所认为的“隔夜菜”那般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例如,市面上常见的速冻水饺、自热米饭等预制食品,它们经过严格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检测,在保质期内能够保持良好的品质和安全性 。但反对转基因的人群,往往不假思索地将预制菜妖魔化,传播各种不实言论。

反观支持转基因的群体,很大一部分人也支持预制菜,但他们的支持并非毫无条件。以我身边的许多人为例,他们在尝试过预制菜后,认可预制菜的发展趋势,但坚决不支持其进入校园。在他们看来,预制菜在安全保障方面确实值得肯定。当下预制菜多采用冷链技术保鲜,而非依赖大量添加剂,只要冷链技术成熟,其安全性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不过,支持转基因的人也理性地指出预制菜存在的弊端。预制菜普遍存在高糖高油、蔬菜少肉类多的问题,长期食用易导致发胖,破坏人体营养均衡。正因如此,他们认为预制菜并非完美无缺。

在推广层面,支持转基因的人秉持理性态度,坚决不支持预制菜全面推广。他们认为预制菜并非生活必需品,不应盲目进入校园。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预制菜却能发挥重要作用,如野战部队、医院等特殊岗位,对便捷、即食且安全的预制菜有实际需求。同时,他们强调公众的知情权,像饭店等场所,应明确告知消费者菜品是否为预制菜。

支持转基因的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抹黑也不神话预制菜,用理性视角剖析其优劣,切实保障了民众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而反对转基因的人,由于缺乏正确的信息检索能力,被谣言误导,对预制菜持有偏见,用不实言论绑架和愚弄民众,剥夺了大众客观了解预制菜的机会,阻碍了公众基于真实信息做出合理选择 。

我们应学习支持转基因群体的理性思维,摒弃无端偏见,以科学态度看待预制菜这一现代化食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