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彭于发:转基因实验有600多个环节

2015年11月7日,2015年媒体记者转基因报道研修班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彭于发认为,农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应将安全证书评审与具体产品的行政许可分开。也就是说,安全证书要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价,由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提出科学咨询意见,而行政许可结合科技、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决策,由种子、农药、化肥、食品、饲料等主管部门各司其职,严格管理。

作为前两次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彭于发认为,行政与市场许可可以有各种国家利益方面的考虑,可以综合科技、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决定这个产品能不能应用,是否允许生产种植,是否允许消费。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都有这方面的先例。然而生物安全证书则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来确定一个转基因产品在科学上是安全还是不安全,这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行的做法。所以需要把科学考虑和非科学考虑分开,先由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提出出科学咨询意见,然后中国到底引进不引进,种还是不种,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群众接受程度、行政管理水平以及现阶段是否需要该产品来作判断,做出决策。

此外,转基因产业化的机制亟需改革。彭于发认为,科研管理应将基础性研究与新品种应用分开:基础性研究创新以院校为主;新品种研发应用以企业为主。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满足生物安全风险评价大量数据和安全应用严格条件制度保障的要求。

彭于发说,现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时机已经成熟。从技术体系看,国产抗虫棉产业化稳步发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一批转基因新产品取得突破,基因发掘和遗传转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此外,生物安全法规和评价监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保障安全,“连美国欧盟都承认中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价管理是好的,最务实有效的,同时也是先进的”。

彭于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在转基因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彭于发强调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如同工业革命中的关键技术一样,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变革性的可能。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作物获得原本不具备的优良性状 。例如抗虫转基因作物,它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传统农业中,为了防治害虫,农民往往需要大量喷洒农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非靶标生物。而抗虫转基因作物自身能够产生对害虫有毒性的蛋白,精准地抵御害虫侵害,在保障作物产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性方面,彭于发认为经过了严格科学评估和审批的转基因产品肯定是安全的。他表示,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有一整套严格的安全评价体系。从实验室研究到田间试验,再到最终的商业化推广,至少有600多道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多方面的检测和评估。科学家们会对转基因生物的毒性、致敏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只有当各项指标都符合安全标准,证明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没有危害或风险可控时,才会被批准进入市场。而且,多年来全球范围内大量的转基因产品应用实践也并未发现其对人体健康造成实质性危害的案例,这充分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对于转基因技术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上的作用,彭于发也给予了高度肯定。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攀升,同时气候变化等因素也给传统农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干旱、洪涝、高温等极端天气频发,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如耐旱、耐盐碱的转基因作物,这些作物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生长,保障粮食产量的稳定,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彭于发还关注转基因技术在提升农产品品质方面的潜力。比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作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如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转基因作物,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具营养价值的农产品,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公众健康。

总之,彭于发的观点展现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多方面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广阔前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