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权威解答:草甘膦和BT蛋白是否危及人类健康

网民“宁静之兰”:

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转基因是否安全,请专家回答:

问1、抗虫转基因是不是通过让整株农作物含有Bt生物农药成分来杀虫?

解答:BT抗虫转基因整个植株都能抵御虫咬,抗虫是百分之百的。

问2、抗除草剂转基因除草是不是直接向农作物喷洒有内收吸传导特性的草甘膦?转基因的除草方式会不会导致整株农作物含有草甘膦除草剂成分?

解答: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可以让农民方便除草,喷洒剂量合适,除草的同时植株受到保护。

问3、转基因作物及食物是否存在Bt生物农药和草甘膦成分的残留?如有,残留量多少?

解答:不管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只要施用BT和草甘膦后,都会有残留。区别在于残留量多少,国家标准对转基因或非转基因作物的草甘膦残留都制订了标准加以管控。

依照美国制订的草甘膦大豆残留值不大于40mg/kg,欧盟20mg/kg。中国进口大豆残留检测,实测值不高于5mg/kg。

如果以每人每天吃1kg大豆折算到60kg平均体重,则每人每天单位体重可能摄入草甘膦,按美国标准允许最大值应不大于0.67mg/kg,以中国进口检测不超过小麦标准值折算应不大于0.083 mg/kg。这大约是孟山都试验中不致癌5mg/kg剂量的1/8~1/60,可以看出相关标准制订中,即使从致癌安全性角度,也已留有10~100倍率的安全系数。

至于BT的使用,因为对人体毒性微不足道,在世界上大多国家已经不再用标准管控残留量。

问4、Bt毒性蛋白、草甘膦及其代谢产物氨甲基膦酸如果直接进入或被吸收进入人体血液是否会对人造成损害?

解答:残留量只要符合标准规定值,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问5、抗虫转基因粮食等食物所含的Bt毒性蛋白是否在一定条件下可随未完全消化的转基因食物进入人的碱性的肠道?如果人的口腔和消化道有溃疡,Bt毒性蛋白和草甘膦是否可进入血液导致损害作用?

解答:BT即使进入人体肠道,由于人体肠道不存在受体细胞,即便碱性环境也不会导致人体损害。Bt基因产生的Bt蛋白可以让昆虫肠穿孔,但是却绝对对人和哺乳动物无害。因为人和哺乳动物的肠道壁上没有那种糖蛋白,而且人和哺乳动物肠道里的核酸酶可以分解Bt基因,蛋白酶可以分解Bt蛋白,所以对人和哺乳动物无害。

问6、抗除草剂转基因食物所含的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成分在人体是否会蓄积?是否能对人的肠胃、肝、肾、生殖等系统造成损害?

解答:草甘膦不存在慢性毒性,在人体内不会蓄积。低于标准限值的摄入量也不会对人体肠胃、肝、肾、生殖、免疫等系统造成损害。

问7、按部门职能分工,食品安全应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上述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是否经过负责食品安全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是农业部下属机构)组织进行专项检测、检验和试验?

解答:国家对于转基因专业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在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程序,并确认其安全性之后,转基因食品将与非转基因食品同等对待,一同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这意味着,无论是转基因食品还是非转基因食品,都将受到相同的市场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管。在这个体系下,所有食品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安全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此外,转基因安全评价的相关资料也会在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上公开,供公众查询。这些资料包括实验论文的数据等,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下载查看,以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种透明、公开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旨在让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有更全面、准确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同时也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

网民“智者智”:

问:美国大部分人一日三餐的主食是以小麦为原材料的制品,然而自转基因诞生至今30多年美国一直未批准用于主食的主粮小麦商业化转基因,并且严禁转基因小麦流入市场,也就是说大部分美国人一日三餐所吃的主食不是转基因食品。主食是最有代表性的食品,因此,说美国人吃了几十年转基因食品不完全符合事实。研发转基因的美国对其主粮主食的商业化转基因如此慎重,难道我们对自己的粮食商业化转基因不也应该谨慎吗?

解答:第一,中国小麦水稻也没有商业化,按照国家推进转基因路线图,转基因主粮放在最后,本来就是很谨慎的,不也应该谨慎之问带的是什么节奏呢?现阶段中国和全球各国都以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等榨油食用,也都用转基因饲料生产肉蛋奶,属于间接食用,美国人也一样吃了20多年,就是事实。请问不符合什么事实?第二,主粮放在最后的规划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无关,转基因水稻已经通过安全评价发给安全证书,已经确认安全性。试问:难道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籽不算主粮,种植、加工、食用你们就都不反对吗?因此,以主粮为由反转在逻辑上就是笑话。

2019年,在中美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合作项目的研讨会上,农业专家就“美国为什么还没有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小麦”进行了回应,整理如下:

1、美国没有主粮的说法。不同美国人的饮食结构差异很大,有些人吃小麦,有些人则以消费其它作物为主。

2、转基因小麦在审批政策上是宽松的,在育种领域,美国有一家公司曾做了很多研究,并在10多年前就研发出了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小麦品种,并通过了FDA的安全咨询(美方表示愿意提供FDA安全咨询的文件),但最后并没有商业化,原因是认为该品种无助于降低整体农资的投入(也就是耐除草剂这一性状的商业价值有限)。

3、转基因小麦无法商业化,从技术能力上来说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一是转基因小麦品种,农民非常容易自己留种,二是小麦属于六倍体,基因结构非常复杂,也给研发带来了难度(也就是说研发其它更有价值的性状是有更大难度的)。根据计算,商业化转基因小麦要投入约1.35亿美金,但从回报上来说,农民和商界企业的接受程度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商业化转基因小麦。

解答者:谢振邦(国家部委高级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怀疑探索者

(本文发表于2020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