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转基因豆腐口感怎么样?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转基因豆腐口感怎么样?

作者:怀疑探索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6 11:31:56 来源:书海阁

在信息传播迅速的网络时代,不实言论往往容易误导大众,就比如,有一个网民“端庄优雅生活家FuJ”公开造谣:

“转基因不安全有危害,我吃了转基因油就拉肚子,真的没有说谎!”

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言论乍一听似乎有理,实则漏洞百出。

对此,有理性的网民回复它道:要么你真撒谎了,要么患有某种奇怪的生理或精神幻觉。”

首先,从科学原理上来讲,“转基因大豆油”并不含有任何的转基因成分。

在大豆油的精炼过程中,其主要成分甘油三酯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而转基因技术所涉及的基因片段和表达产物,如蛋白质等,几乎都存在于精炼过程中被去除的部分里。所以最终我们所食用的转基因大豆油,从成分构成上,与传统大豆油并无本质区别,里面并不含有转基因相关的物质,也就不存在因转基因成分而导致身体不适的可能性。

相反,大家日常所能买到的鱼肉蛋禽奶,才可能含转基因成分。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可能食用了转基因饲料。

不过,全球众多权威科学组织和研究机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评估。结果表明,经过严格审批和监管的转基因饲料,在安全性上与传统饲料实质等同,用其喂养动物后生产出的鱼肉蛋禽奶等产品,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若转基因油真会导致拉肚子这类不良反应,那么在庞大的消费群体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类似案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可靠的大规模统计数据来支持这一说法。而个别人声称吃了转基因油拉肚子,极有可能是自身肠道本就存在疾病,或者对大豆本身的某些成分过敏等其他原因,而并非是转基因的问题。同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编造不实言论,误导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所以,面对这类言论,我们一定要依据科学知识进行理性判断,切勿轻信谣言。

这个网民“端庄优雅生活家FuJ”还造谣说:“我也吃了一种地瓜,不如原来的好吃一点都不甜,而且很硬。所以,转基因食品不好。”

这一看就是垃圾谣言,因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红薯供普通消费者购买。

仅仅在科学实验室里面有转基因红薯,但是从来没有上市过。1998年,美国科学家Prakash博士就在第二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大会上,报告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红薯蛋白含量及品质的进展,将人工合成的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贮藏蛋白基因整合到红薯基因组后,贮藏蛋白含量大幅增加,产量也有所提升 。日本近畿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利用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一种能够自我分解农药残留的转基因红薯,从老鼠肝脏中提取“p450”酶基因导入红薯细胞核内,帮助分解农药毒性物质,不过这种红薯还处于评估和试验阶段。

虽然科研层面有转基因红薯的成果,但截至目前,并没有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我们平常在市面上购买到的红薯,无论是常见的红皮红薯、黄心红薯,还是紫薯等,都属于传统育种方式培育出的品种,并非转基因产品。

红薯其实是一种天然转基因植物。科学家对来自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的291个红薯品种研究发现,所有品种的红薯基因组中都含有农杆菌的基因片段。在人类食用红薯前,农杆菌就把自身基因插入远古红薯品种基因组中,经过一代代人为选择,才有了如今的红薯 。红薯和农杆菌之间的这种基因交流,属于自然的基因水平转移现象,而且人类食用天然转基因的红薯已近万年,中国引种食用也约有四百年,安全性一直良好。

这个无知网民,还造谣说“非转基因豆腐颜色发白、细嫩,口感好,转基因豆腐又黄又粗,口感差”。

这样毫无根据的谣言并不鲜见,然而这一说法与科学事实严重相悖。

首先,从豆腐的制作原理来看,豆腐的颜色、质地和口感主要取决于原材料大豆的品种、品质以及制作工艺,和是否为转基因大豆并无关联。大豆的颜色本身就存在差异,有黄色、青色等不同种类,用不同颜色大豆制作出来的豆腐,颜色自然会有所不同。比如,用青豆制作的豆腐,颜色就会与用黄豆制作的有所区别,这是大豆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而非转基因因素。并且,不同产地的大豆,由于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的差异,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会有所波动,进而影响豆腐的质地和口感。像东北地区肥沃黑土地产出的大豆,蛋白质含量丰富,制作出的豆腐往往更加嫩滑、口感醇厚;而一些土壤肥力稍逊地区的大豆,制成的豆腐可能在口感上会稍显逊色,但这绝不是因为转基因。

第二,从制作工艺方面来讲,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成品有着重要影响。在浸泡环节,浸泡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大豆的吸水程度,进而影响豆腐的质地。浸泡时间过短,大豆吸水不足,磨浆时难以充分磨碎,会使豆腐口感粗糙;浸泡时间过长,大豆可能会变质,同样影响豆腐的品质和口感。在煮浆阶段,温度和时间的把控也至关重要。煮浆温度不够或时间过短,豆浆中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变性,会导致豆腐凝固不完全,质地松散;煮浆过度则可能使豆浆产生焦糊味,影响口感。此外,点卤环节使用的凝固剂种类和用量也会极大地改变豆腐的质地和口感。使用石膏点卤制作出的豆腐质地较为细嫩,而用卤水点卤制成的豆腐则口感稍硬,风味独特。这些工艺上的差异才是导致豆腐颜色、质地和口感不同的关键原因,与是否是转基因大豆毫无关系。

第三,凭借肉眼根本辨别不出是不是转基因豆腐。

事实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豆腐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虽然我国进口了大量转基因大豆,理论上存在被用于制作豆腐的可能性,但按照相关规定,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或加工动物养殖所用的饲料,一般不会直接用于制作豆制品 。

即便市场上真有含转基因成分的豆腐,仅靠外观和口感也是无法辨别的。

豆腐的颜色、质地和口感主要由大豆品种、品质以及制作工艺决定。大豆本身就有多种颜色和品种,不同品种制作出的豆腐在颜色和口感上自然存在差异。例如,用青豆制作的豆腐颜色就和普通黄豆制作的豆腐不同。而且,制作豆腐时,大豆的浸泡时间、煮浆温度与时间、点卤所使用的凝固剂种类和用量等,都会对豆腐的最终状态产生关键影响。浸泡时间过短,大豆吸水不足,磨浆不充分,会让豆腐口感粗糙;煮浆温度和时间把控不当,会导致豆腐凝固不完全或产生焦糊味;不同的凝固剂,如石膏、卤水、葡萄糖酸内酯等,制作出的豆腐质地和口感也大相径庭。用石膏点卤做出的豆腐细嫩,用卤水点卤做出的豆腐口感稍硬、风味独特。这些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是否为转基因大豆,所以仅从外观和口感判断豆腐是否含转基因成分是不科学的。

不借助专业的测试工具,根本无法鉴别豆腐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检测转基因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核酸检测技术(如PCR技术)和蛋白质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这些检测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员才能完成。那些声称能凭借肉眼和口感就能区分的言论,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不要被这类没有根据的谣言误导。

目前,全球众多权威科学组织和研究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都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全面严谨的评估,一致表明经过严格审批和监管的转基因产品,在安全性和主要营养成分上与传统产品实质等同。在豆腐制作中,无论是使用转基因大豆还是非转基因大豆,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都能制作出优质美味的豆腐。所以,不能仅凭豆腐的外观和口感来无端猜测其是否为转基因大豆制作,我们应该相信科学依据,避免被这类毫无根据的谣言误导。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5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