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双桥 > 第222章 《阳光捡漏》计划书与荒漠草原生态修复关系大辩论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钱什么也办不成。

范局长你别假清高,南山坡松树有多高攀附光明,地下根系就有多深依赖黑暗。

你摘桃子,我栽桃树。

刘世杰知道文教局长范子进,对他不满意,话里有话讽刺他。

刘世杰知道他费劲心血撰写的《阳光捡漏》计划报告书,已超越了民政局长职权范畴,触痛了文教局的短板,触怒了范局长。

作为民政局长,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他又不是石窟《尸毗王割肉救鸽》的王子,也不是《撒埵舍身饲虎》的写实壁画的撒埵,而是一个贫困县的民政局长。

萨埵看到吃掉自己幼崽的母虎,为了救幼虎,他刺破自己的喉咙、跃下山崖跌落虎旁,让这只饥饿的母虎把他吃掉。

而他刘世杰就不行,在西河县看到贫苦的妈妈,抛弃自己的孩子,他无能为力,他一月工资也才490.78元钱。

于是他就给范局长打哈哈,范局长我又不是人行行长。

民政局长,最有实权的,就是管理一个下属单位殡仪馆,死人都得火化。

可惜民政局只管理一个火葬场,印的是冥币,对死人管用,对活人就不管用。

教育基金,我还得到市民政厅,市教育厅,求爷爷,告奶奶,我是在化缘,让人家给点施舍,拨一点教育款,我不说严重一点能行吗?

刘世杰有饱经风霜的童年,他也体会过人情冷暖。

要上一点扶贫教育款,你们文教局是狮子大开口。

这个乡教育基金有缺口,那个村还有几个民办教师工资没有列入计划。

要么就是那个乡的中学缺乏教学器材,还有就是那个村小学窗户玻璃烂了。

或者又是教室漏雨了需要修缮,给你们文教局拨款,也没有听说你们文教局嫌多。

刘世杰呵呵笑着,似乎在开玩笑,但是又不是开玩笑,官场吗,你明知道这个气球升在空中要爆裂,但是你又不能点破。

那也不能把我们文教局说的一无是处,我在位文教局长,这几年的成效在哪里?

文教局长范子进闷闷不乐。

西河县是贫苦县,这就是我们西河县的现实状况,谁当文教局长都这样,你不要往心里去。

等我们从市上要来了教育基金,你这个文教局长的日子就好过了。

刘世杰也为文教局长范子进着想,《阳光捡漏》计划书,只是一个范本,也是一个副本,还要何县长内审,县政府通过才能送到市民政厅、市教育局。

刘世杰忙打圆场,毕竟官场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

就是他刘世杰工作再完美,也有纰漏,到时候同僚打打圆场,对自己的工作也有好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为公家的事情,有必要给自己树敌吗?刘世杰是这么想的。

西河县双桥镇疯狗又咬死了一个人,是狂犬病。

县长何惠民到农业局兽医站,开一个疫病防治协调会。

其实有县长何惠民与无县长何惠民,对西河县农业局兽医站都是一样的。

疫病还得防治,疯狗还得杀灭,兽医人员还得下到双桥镇,最终县农业局还是提到一个钱字。

县长何惠民堵得慌,似乎他管辖的各个部门都缺钱。

亚当斯在《国富论》有这么一段阐述:别把吃到面包,喝到美酒,当做酿酒师,面包师的恩惠,这些人统统有自己获利的自私想法,他们只是大分工组成文明社会的一部分。

别以为这些部门缺钱,这些人统统有自己获利的自私想法,什么下乡补助,就餐补助,疫病补贴,加班补助,节假日补助····这些都是正当的。

县长何惠民无话可说。

好好,从国家疫病防治基金,划拨五十万元到你们账上,可省着点化。

这就是县长何惠民亲临现场的作用,县农业局长就听县长何惠民这一句话。

西河县农业局兽医站,并不一定是贫困县,就省着点化。

亚当斯的《国富论》对面包师的阐述,就适合兽医站。

今天的西河县做几乎任何事物,都与钱有关,没有钱有很多事情都难以解决。

县长何惠民约谈了文教局长范子进,民政局长刘世杰如何到市民政厅,市教育厅要教育基金,这可是一件大事,没钱寸步难行。

所以县长何惠民从农业局,匆匆往县政府赶。

何县长。

民政局长刘世杰,文教局长范子进起身。

坐坐。

县长何惠民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就说:“刘局长你的那份《阳光捡漏》计划书,我看了,书生气太重,夹杂太多的情感在里面,救助这些由于家庭变故,而不能上学的儿童。”

“可以化泥土为麦香,化石头为金属,化冰雪为雨露,没有救助这些儿童体系,即便是泥土也变不成肥沃的良田。”

“没有教育救助,我们西河县一片荒芜,你说的是危言耸听。”“远的不说,就说现在,我们西河县是戈壁省状元县,那个农村孩子,任一飞考上了宇宙大学,我代表县政府送去了两万元慰问金。”

“范局长还在整个文教系统,召开了表彰大会,奖励了一万元,怎么能说对教育不重视呢?”

何惠民批评刘世杰的《阳光捡漏》计划书。

“我们西河县今年重点大学就考取了四十多名,在我们戈壁省高考第一,怎么能说我们不重视教育呢?”

“你那个《阳光捡漏》计划,捡的什么漏?漏下的都是不好好上学,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那些孩子。”

“国家的免费教育计划,在我们西河县普照大地,那里捡什么漏?”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我们西河县的办学宗旨。”

“每个村有老师,黑山村金小茗老师教的有十几个孩子,就是我们推广的典型。”

“分明就是诬蔑我们西河县文教局,这些年我们西河县培养的人才比比皆是。”

“那个留学美国的刘梅花,现在已成为美国《国家地理》的编审,祁连雪已成了金城市长,就是你刘局长,现在也是人才,是民政局的局长。”

“你到京城,那个部门,那个司局级没有我们西河县的人?”

“京城海边区一条街,高校西河籍的教授就有十三人,文学大师赵飞天、经济大师钱大鱼,化工专家李灿烂、机电变频大师孙善德·······”

“还有航天航空大师李永年,纠正了卫星空中翻转的姿态,为西河人争了光。”

文教局长范子进,一一罗列西河县这些名人,反驳民政局长刘世杰《阳光捡漏》计划就是胡言乱语。

刘世杰知道他的《阳光捡漏》计划书,触到了文教局的痛处。

同僚之间分歧已经很严重了,不要在无知的人,当中谈论非常艰涩的问题。

何县长,教育款市政府拨下来,又不是我民政局,还是如数的划拨到你们文教局的账上,我不说严重一点,市政府能通过吗?

再说教育款还是一个未知数,范局长说的没错,有一种现象叫视而不见。

市长祁连雪能上大学,是因为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没有上过学。

那个航天航空大师李永年能成为专家,也是一个姐姐上不起学。

他的姐姐李雪莲,我们民政局也救济过,救济了十只绵羊,让她的丈夫给宰了,卖了羊肉换酒喝,结果还是越扶持越贫穷,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西河县比比皆是。

经济大师钱大鱼,弟弟不识字,连小麦都不会种,是五保户靠救济。

化工专家李灿烂姐姐不识字,被丈夫家暴,不敢控诉,被民政局救助站收留好几次。

机电变频大师孙善德,妈妈农村留守老人,连饭都吃不上·······”

就说我们兄弟两个,我上了大学,

我弟弟刘世雨高中辍学,而当了兵,我妈负担不起学费。

虽说我弟弟立了功,可是他要是被资助上军校又是一回事,有可能就是一名将军而不是一个水库泄洪闸板工。

何县长,我也是为西河县着想啊。

好了,好了你们别争了。还是县长何惠民平息了这场纷争。

县长何惠民不赞同,民政局长刘世杰《阳光捡漏》计划书,而文教局长范子进更是否定了《阳光捡漏》计划书。

难道西河县文教局,开创了戈壁省新纪元,是高考状元县,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就被刘世杰《阳光捡漏》计划书给否决了。

即便是遗漏,遗漏的也是一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筛筛子,哪有不遗漏的。

今天的西河县做任何事物都与钱有关,没有钱很多事情都难以解决。

刘世杰鼻子里冷哼:“范局长,今年扶贫教育款你就少要点,你就派老师到各个村,一个老师教七八个孩子,一年级一个孩子,二年级二个孩子、三年级一个孩子、四年级一个孩子······

然后六年级没有一个孩子,然后再请县广播局播一个新闻,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你就是孔子在世:“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心灵是脆弱的,对社会有一种仇视的态度。

《阳光捡漏》计划书,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学习,而是为了教育公平,大理石地板走廊、不锈钢护栏,绿色的草坪,电教实验室、互联网统统与这些孩子无关。

我们西河县别说干部,就是市民,那一个人把孩子送到农村,接受这样的教育,就是我的孩子,我也请了家教······

县长何惠民把茶杯,往沙发上重重一扣,打断了刘世杰的话。

够了,只要是全国各地贫困县,都有这种现象,刘局长你又不是不知道,注意你的身份是局长,不是社会闲杂人员。

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透,这是官场潜规则。

我们西河县的教育被你说的一文不值,那么你的工作,我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范局长的工作,我们做了些什么?不要拿自己的手,往自己嘴巴上抽,这些年我们对西河县的教育,群众是有目共睹。

高考状元县是戈壁省不可否定的事实,范子进是做出贡献的西河县一中校长,然后才调任文教局长。

你的《阳光捡漏》计划书,我首先否定了,就不在常委会讨论了,不过可以作为一个内参让常委们传阅。

何县长,我不够冷静。

范局长我说的严重了,不过我出于公心。

今天的西河县做任何事物都与钱有关,没有钱很多的事情都难以解决,不说的严重些,教育款怎么要?

最终刘世杰的《阳光捡漏》计划书,在县长办公室被否定,题目改成了《调整学校结构,改革教学制度,使普通教育步入历史的转型,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下发到金城市民政厅,市教育厅。

转送到金城市政府····

“贫困县”对西河县来说,如同虚化了幻觉,就好比是一个处于骨折的病人,在手术时,注入了麻醉剂,暂时缓解了疼痛。

高考状元县这种思想“沉淀”到西河县每个人的潜意识深处。

甚至在西河县村民遗传密码基因里,也是代代相传,变成一种集体无意识,成为一种特殊的力量,如同演绎了一幕神话戏剧。

让无出路的人,情感得到发泄,把高考状元无限的放大。

我们不能否认西河县,这样做为国家造就了大批人才,但是繁重的学费,消耗了一个家庭几乎全部的收入。

在西河县随处可见假期四五个孩子,在戈壁滩上用搂耙子。

搂戈壁滩上稀疏的枯草,为的就是在枯草中寻找珍贵稀疏的发菜。

发菜贴在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 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也被人称之为“地毛”。

是一种疾名 贵的食物,因发财跟“发财”谐音。

港、澳、海外,南方发达省, 不惜以重金购买,馈赠亲朋。

搂发菜的破坏极大,经西河县草原站调查计算,产生二两发菜,需要搂10亩草场。

二两发菜的收入为40元,即40元的发菜收入,就破坏了10亩荒漠草场,导致草场10年没有效益。

再加上人群涌入荒漠草原后,吃,住,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而发菜收益仅仅几千万元。

这种付出的代价,就连小学的孩子都能算出,原本脆弱的生态更加脆弱。

更为严重的是,还在沙漠里起到防风固沙的野甘草,被这些孩子斩草除根。

沙漠中到处可见两米深的大坑,如同月球环形山的地表,被太空陨石冲撞的坑坑洼洼,惨不忍睹。

有的还在挖过的沙坑上再挖新坑,整个沙漠绿洲遍体鳞伤。

如今,西河县甘草资源将不复存在。

近年来,西河县沙尘暴频袭,与甘草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也有直接关系。

你可以说西河县部门不作为,但贫穷可以使人突破做事的底线。

几千公里的荒漠戈壁沙漠中,要有多少人看守?

就如同天上的星星,即便是你看到有几个孩子,在戈壁荒漠上搂发菜,在沙漠绿洲中挖甘草。

面对只有衣不遮体的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值几角钱,对草原生态破坏极大的铁搂耙子。

编织袋子装着一袋子枯草,就是在枯草里才能找到几根发草。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你怎么办?

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就是那袋子枯草,找发财需要时间与精力)。

罚款,没钱、没收非法所得,就是一堆枯草,无非就是烧了。

孩子们的那种恨,恨到了血液里,他会仇视社会,作为公职人员如何选择这个艰难的课题呢?

唯一所做的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样一来生态环境恶化,在词典里也找不出几个字表述。

那种悲痛只有生活在那个地方的人才有体会。

就这样西河县,才造就了文学大师赵飞天、经济大师钱大鱼,化工专家李灿烂、机电变频大师孙善德·······

航天航空大师李永年这些被视为人才。

其次就是一个家族,对那些步入仕途的寒门学子盲目崇拜。

金城市长祁连雪,县长何惠民,文教局局长范子进,民政局长刘世杰……已成为家族的偶像。

而对那些在当地维护道义与公正的,落榜学子,认为就是一个劳动者,他们本身的才华被掩盖。

他们的一切得到与付出归结为两个词“命运”。

如功臣刘世雨,食为天超市老总张亦然,北京戈壁胡杨林厨师长郑雪艺·····

而对家庭出现变故,无法上学的这些儿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要让孩子懂得,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知世故而不世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