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先知的我,一路狂飙 > 第496章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第496章: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老周现在跟陈元生的关系是:【他好,我也好!】

别的不用说,仅仅这二百亿的资金砸下来,高新区就能成为当之无愧的青州第一区。

数字动力城这个项目越火,投资越大,建设越漂亮,他这个新书记就越露脸。

周景民甚至还当起了销售代表,给陈元生推荐一块江水转角处,类似于魔都外滩的地皮,强烈建议数字动力城建在那里,打造青州的黄金外滩。

但是,在陈元生看来,周景民的并不足以打造出一个

当然,站在这个时代考虑,老周作为一个传统的官员,以前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行政管理上,你也不能奢望他有划时代的理论突破。

所以他能想到的筹备高新区的计划,不外乎“地皮好、风水好、要政策、给支持、拉投资、税收减免……”

这些重要吗?

其实这些不是根本,都没把握住问题的核心!

后世内陆有很多高新区,有成功的,但也有一些最后都搞的变了形。

有的成了华强北关村,有的概念炒作,盖了一堆楼。

这些地方的楼盘加起来能买半个宇宙,但知名公司加起来的总利润,还不如硅谷某果公司的零头。

是缺地皮,还是缺政策,还是风水不好?

都不是,最根本的是人心。

“人心就是最大的风水!”

你将时间维度拉长到20年,再回头看看这些地方,你就知道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歪的。

当你真心为企业好,企业自然就来了。

但你如果是想把他骗来。

然后吸血、扒皮、抽筋。

死两个后面就没人来了。

这些日子,陈元生在病房内休养,也没闲着,始终在考虑这些问题。

但这些涉及行政管理的想法,你又不能写在数字动力城的策划书里。

“肿么,你在教我做事?”

今天就是个机会,利用周景民迫切需要投资的心态,灌输一些思想,以保证日后数字动力城更大的发展。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等新区轰轰烈烈的搞起来,GDP上了千亿,老周还会听你说啥?

机会难得!

此时,老周已经拿笔在稿纸给陈元生“推销”了一块地皮,然后瞥了一眼陈元生小腹的地方,撇嘴道:“你这两天就赶紧出院,我带着你先去看看那片地方,只要地皮满意,我立刻安排人讨论征地拆迁事宜,一切朝前赶。”

萧瑾芝在旁边又白了一眼,但没多说话,可能也是有点怀疑陈元生枪伤是假的。

陈元生点点头:“行、行,这些都不是事。呵呵……”

“周叔,在正式投资之前,我有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和建议,想跟您讨论讨论。”

“是我从一个企业家、商人的角度去考虑的,本质上还是为了高新区能够健康发展,没有恶意,你如果觉得有点用,咱们回头就深入研究一下。”

周景民现在满脑子都是投资,只要陈元生能把项目早点落地,咋说都可以。

他将手里的稿纸和钢笔放在病床上,点头道:“说,大胆说,随便说。”

陈元生其实想了很多条,斟酌一番后,决定先拿出一两条来看看周景民的反应,如果人家听不进去,后面的就省了。

“周叔,这第一个呢,我建议哈~新区的征服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周景民靠在椅子上,轻轻点头: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概念很早就有,他也有这方面的一些考量,有决心让新区的办公效率与众不同。

陈元生继续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些内容,在那本简体的策划书里面有。”

“我们准备模仿硅谷投资人模式,对于风险投资的新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扶持,包括公司注册、法律支持、写字楼租赁、员工住宿、网络电脑办公设施等等,本质来说,就是省去创业者的一切非必要的麻烦,像酒店的拎包入住一样,到这里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技术创新上去。”

“新区如果能在这方面进行对接,那就省去了海量的工作。”

周景民笑了笑:“这个没问题,到时候我会安排人专门给你们对接,尽可能的提供方便。”

“不,周叔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陈元生解释道:“我不是说数字动力城这个项目怎么样对接,而是希望以后整个高新区都采用这种服务模式。”

“在某些地方,注册一家公司需要数十份材料证件,。”

“老板跑一两个月也未必能跑下来。”

“甚至还要茶水费什么的。”

“我的想法,新区在这方面逐步进化。”

“比如,推行网络注册,公司在网上提交相关证件和材料,部门人员在网上审核,等材料齐备,派人跑一趟,一两个小时注册就完了。”

“再进一步,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你提交完材料,验证通过,工作人员亲自把执照送到公司。”“再进一步,政策公开,某公司开始注册的同时,工作人员就提醒他们可以享受那些优惠政策,有那些补贴。直白的提醒他们,如何赚钱,如何省钱。”

周景民眨眨眼,笑着把放在床头的稿纸和笔拿了过来:“嗯,有创意,有想法,我记录一下,回头朝这方面努力。只不过……这个网络注册,没听说过啊,现在能实现吗?”

“能!”

陈元生斩钉截铁的说道:“我旗下有软件公司,开发一款注册软件用不了多长时间。”

“嘿!你小子的投资还没到,先打起我的主意来了,要从我这里赚一笔?”

周景民开玩笑似的说道。

陈元生摇头:“周叔,我免费给你开发行不?”

“不用,不用,给你开玩笑呢。”

“我这里欢迎创新,鼓励创新,只要是对高新区发展有利的,我绝对支持。”

见周景民对第一个建议并不排斥,陈元生决定上点强度。

“第二个建议,逢进必考。”

还没等老周说话,旁边的萧瑾芝便问道:“啥叫逢进必考?”

陈元生解释道:“我的主要想法,是不要把老区的那些惯性思维和办事方式带到新区来。”

“重点用年轻人,比如新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刚从校园出来,思想单纯,也有干劲、有想法,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是准备干一些事业的。”

“而老一辈容易有‘大爷心态’,喜欢坐在办公室看着报纸,喝着茶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