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240章 中医药调理阴躁

每日医案 第240章 中医药调理阴躁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阴躁

[病案]李某,一名18岁的年轻男子,近期身体状况堪忧。他在五月份时,开始出现鼻衄症状,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出血量时多时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某的头痛、眩晕、烦热等症状逐渐加剧,同时伴随有身体寒冷、出汗、手足不温、麻木等不适。此外,他还经常感到喉中有异物感、口干不欲饮水,小便呈现清长状态。

入秋以来,李某的烦躁症状愈发严重,每天需要冷浴2至3次,每次1至2小时才能感到舒适,否则他会坐立不安,无法忍受。观察患者的面色,发现他苍白无华,两颧处略带淡红色。他的舌头呈现出淡红色,胖嫩,且表面覆盖着一层薄白苔。此外,他的脉象表现为浮弦细数。

根据李某的临床表现和脉象,医生诊断为阴躁。

[治则]益气温阳,敛阴和营。

[方药]桂枝50克,熟附片25克,黄芪30克,白芍25克,白术25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患者服用了两剂后,症状有所缓解,如知饥思食、头痛、手足麻木稍减,但仍有烦躁不安。

于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上方的基础上增加了茯苓25克,川芎15克,以加强方剂的疗效。10月8日再次就诊时,患者已经不再去江边洗冷水,但仍然口燥鼻干。因此,医生又在方剂中加入了丹皮20克,麦冬15克,以滋阴润燥。

患者又服用了两剂巩固疗效,以后随访,未再复发

[评析]患者患有阴躁病症,表现为真寒假热和阴盛格阳的症状。由于血溢衄血长达一个月,导致血虚,清阳失营,从而引发头痛、眩晕、胸闷、心烦燥热等症状。检查时,患者的体温并不高,但存在气血虚弱、血循不畅,四肢冰凉、手足逆冷麻木等症状,这正是阳虚的表现。此外,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导致胸闷、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症状,而颧部却呈现出淡红色,这是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的典型表现,也称为戴阳征象。

针对患者的病情,中医采用温阳化气、疏通经络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中包含桂枝、附子,以温阳化气;黄芪补气助阳固表;白芍养阴活营,抑制桂枝、附片等药物的燥性;白术、甘草健脾和中;柴胡通达腠理,以调和表里;茯苓渗湿利窍;川芎活血通络。

在治疗过程中,本方中桂枝、附子的用量较大,目的是尽快恢复患者的阳气,抑制阴气过盛。然而,在治疗后期,患者出现口干鼻燥、津液损伤的现象,因此,原方中增加了丹皮、麦冬等药物,以滋阴养阳,使阴阳平衡,从而巩固疗效。

总之,患者经过中医温阳化气、疏通经络的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患者阴阳平衡得到调整,疗效得到巩固。这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彰显了中医在治疗阴躁病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