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2章 中医药调理冬季两腋大汗

每日医案 第32章 中医药调理冬季两腋大汗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冬季两腋大汗

[病案]陈某,男性,年龄 37 岁。于 1971 年 11 月 12 日前来就诊。该患者每到冬季时,腋下就会出现不由自主地大量出汗现象,然而其他季节即使从事重体力劳动,出汗量也和正常人一样。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每年一到冬天就会发作,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汗出得也就越来越多,甚至连内衣两侧都被汗水浸湿,为此感到非常痛苦。经过西医诊断,确定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于是转看中医,并按照自汗或盗汗来进行治疗,服用过玉屏风散、牡蛎散、补中益气汤、当归六黄汤等几十种方剂,但仍然没有任何效果。经诊断观察发现,该患者身形消瘦,面色苍白且泛黄,舌苔呈现薄白色并伴有腻感,舌头颜色稍微偏淡,脉象迟缓且微弱。

[治则]温肾壮阳益精。

[方药]熟附片 10 克(先煎),此药需先放入锅中煎熬一段时间,使其药效充分发挥。肉桂 1 克(后入),这味药材需要最后放入锅中,以免因长时间熬煮而损失药效。淫羊藿 10 克,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菟丝子 20 克,可补肾益精。巴戟 15 克,常用于肾阳虚衰所致诸症。白芍 10 克,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作用。枸杞子 10 克,能滋补肝肾、明目。当归 6 克,补血活血。熟地 25 克,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五味子 10 克,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炙甘草 5 克,调和诸药。

患者服用了 3 剂之后,出汗量明显减少;接着又按照上方加减服用了 5 剂,出汗现象完全消失。医生嘱咐患者继续按原方再服用 10 剂,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至今,患者未曾复发,身体也比以前更加强壮结实。

[评析]这个例子中的汗症相当特别,它的自然出汗应该属于自汗的范围。通常情况下,自汗是因为阳气虚弱导致的,而盗汗则是由阴气不足引起的。总的来说,这些都属于人体阴阳偏颇的表现。然而,这位患者虽然被诊断为阳虚自汗,但之前服用了玉屏风散、牡蛎散和补中益气汤等药物却没有效果。而且他的出汗特点是在冬季开始发作,汗水从两侧腋窝流出,天气越是寒冷,出汗就越发严重。冬季时令以收藏为主导,人体五脏与肾相对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脏虚亏会导致封藏功能失调。冬季寒冷气候当道,阴寒之气容易损伤人体阳气,肾阳虚衰同样可能引起心阳不足。此例患者出汗部位位于腋下,恰对应心经中的“极泉”穴位。汗液属于心液,而肾脏主宰着五液的运行,心肾阳虚无力固守则会导致阴气外泄。所谓“阴在内,阳之守”,正是因为阳气虚弱无法坚守,失去了封藏之力,所以越是寒冷症状就越发严重。如今运用右归丸这种方法来补肾阳、滋肾阴,从而实现“阴阳平衡”的状态,让人体的精气得到封存和收藏,那么出汗的症状自然就会停止了。正如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所言:“善于补充阳气的人一定会从滋阴的角度来寻求阳气,这样阳气就能借助阴气的滋养而源源不断地生成。”这种治疗方法与单纯使用补阳固表敛汗的方法不同,其疗效也有所差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