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365章 中医药调理产后肢体冷痛

每日医案 第365章 中医药调理产后肢体冷痛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产后肢体冷痛

[病案1]林某,一位28岁的女性,在1981年8月的某个日子前来就诊。她回忆起在冬季分娩的经历,当时由于条件艰苦,只能使用冷水来洗衣。这导致她的指尖出现麻木和发凉的症状,渐渐地,这种症状扩散到她的四肢,引发麻木和酸痛。每当遇到寒冷时,她的症状就会更加严重。

林某在过去的半年里一直在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如今,正值夏季,她仍然穿着夹衣,头戴方巾,以保护自己免受寒冷的侵袭。由于肢体活动不便,她感到肢体缺乏温度,一动就会气喘吁吁,容易出汗。面色苍白,体型消瘦,胃口也不太好。她的舌头呈淡红色,舌头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苔藓,脉搏沉缓。

[治则]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方药]黄芪6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当归30克,乌蛇肉15克,木瓜15克,白术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生姜3片,大枣7枚。3剂药后肢体麻痛稍减,因恶寒,桂枝改为45克。服3剂药后汗出如洗,桂枝改为20克。前后共服120剂,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案2]马某,女性,现年34岁。1982年11月25日就诊。

患者于今年8月份在流产时,不幸被一台电风扇吹到,随即出现全身寒冷、肌肉紧缩的不适症状。在接下来的十天里,她在洗浴和乘凉过程中再次受到寒冷的侵袭。当天晚上,她便出现全身沉重、酸痛,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症状,甚至逐渐发展至手指、足尖麻木,扶物时有触电感,关节处有明显的冷气感。每当遇到寒冷时,她的酸痛症状加重。

患者曾使用抗风湿灵、强的松和炎痛喜康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在就诊时,患者的二便情况正常,但肢体温度较低,舌质呈淡红色,舌苔为薄白色,脉象表现为沉缓。

经过化验检查,患者的血常规和血沉结果均为正常范围。然而,类风湿因子检测呈阳性,抗“O”滴度为833单位。

[治则]温经散寒,通阳止痛。

[方药]麻黄10克,黄芪30克,桂枝20克,白芍15克,木瓜15克,天麻12克,全蝎10克,乌蛇肉12克,薏苡仁30克,川乌10克,干姜10克,防风10克。服5剂药后肢体痛减,共服60剂,体暖。以后用黄芪60克,薏苡仁60克,木瓜30克,天麻15克,大枣15枚煮粥食之。并配以人参再造丸,前后共治疗三个月,病愈。

[评析]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身体处于空虚状态,腠理不密,气血虚弱,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一旦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产妇会出现肢体关节麻木酸痛和恶风怕冷等症状。产后肢体关节酸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其难以治愈,使得治疗变得困难。某些药物,尤其是西药,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健康,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病案1中,患者以肢体麻木酸痛为主要症状。治疗时,在益气补血方面,采用当归和黄芪等草药,同时加入大量桂枝,以达到温经通络、透达营卫的效果。通过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着的疗效。

病案2中,患者以恶风怕冷为主要症状,寒湿凝滞为重点。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加入了川乌、干姜等草药。采用乌头汤加减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温经散寒、通阳开腠理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治疗,寒湿得以消除,脉络通畅,因此患者的病情得到治愈。

通过这两个病案,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在产后肢体关节酸痛治疗方面的优势。在针对不同病情时,中医药能够灵活地调整草药配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中药治疗避免了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风险,为产妇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