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56章 中医药调理脱疽(二)

每日医案 第556章 中医药调理脱疽(二)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脱疽(二)

[病案]杜某,男,23岁,于1981年7月15日来诊。患者自述一个月前,右足出现三处色紫黯,麻木,痒痛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到了剧痛难忍的地步,尤其在晚间更是疼痛难忍。患者的身体也出现了歪斜,行走时呈现跛行姿态,触摸其肢端冰凉,身体倦怠,畏寒等症状。患者曾经多方求治,但未见明显效果,紫色症状逐渐蔓延至足背、踝关节处。经过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在诊察过程中,医生发现患者的足背动脉呈现濡弱状态,舌淡紫、滑腻,脉象沉缓。

[治则]温经祛寒,利湿通阳起痹。

[方药]薏仁90克,茯苓60克,肉桂3克,白术30克,车前子1?克。当归12克,延胡索12克,丹参15克,红花6克,川牛膝12克。外用鲜土蜂房(培干研末)以陈醋调药末适量涂敷患趾,每晚换药一次。如此内外用药,服药10剂后,患者,患肢紫色渐渐消失,肢末转温,痛止,尔后患趾结痂脱落痊愈

[评析]脱疽,又称脱骨疽或脱骨病,是一种中医病症,属于寒湿滞与血瘀阻滞在经脉所引起的病变。在《诸病源候论》中,对脱疽的症状和病因有详细描述:“发于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

脱疽的症状主要包括趾部红肿、疼痛、溃疡、坏死,以及关节变形。病程初期,患者可能仅感到局部疼痛和轻度肿胀,随着病情加重,趾部皮肤可能出现红肿、溃疡,甚至坏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的关节可能会发生变形,严重影响行走和生活。

治疗脱疽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以内服驱湿保脱汤为主导。这一神奇的汤剂乃是由多种珍贵的养血活血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首先,当归作为一味重要的药材,其补血和血之功效显着;而延胡索则擅长行气止痛,能够有效地疏通经络;丹参更是有着活血化瘀、清心除烦的作用;红花则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最后还有牛膝,它不仅能够逐瘀通经,更有利水通淋之功。这些草药相互协同,共同发挥着调节气血运行的强大作用,从而逐步实现对脱疽病症的有效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采用一种独特的外治法——土蜂房末醋敷患趾。将土蜂房研磨成细腻的粉末,然后与适量的食醋混合调匀,均匀地涂抹于患病的脚趾部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借助土蜂房的消肿散瘀之力以及食醋的解毒之效,二者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趾处的肿痛症状,并加速瘀血的消散,进一步增强整体的治疗效果。如此内外兼治,双管齐下,定能让脱疽这一顽疾得到更好的控制与治愈。此外,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在脱疽治疗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中医治疗脱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医生还会调整药方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此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等不利于康复的食物。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中医治疗脱疽的方法多样,通过内服和外敷相结合,既能调节气血运行,又能消肿散瘀、解毒,从而使脱疽得到有效治疗。同时,患者需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注意饮食调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休息,以期早日康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脱疽的方法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