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563章 中医药调理脂膜炎

每日医案 第563章 中医药调理脂膜炎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脂膜炎

[病案]潘某,男性,57岁。1970年2月20日初次就诊。在1969年11月初,潘某发现自己双侧大腿内侧和小腿前侧出现了多个大小不一的硬疙瘩,这些疙瘩逐渐增大,并扩散至大腿外侧和小腿后侧,形成一片连贯的区域,但痛感并不明显。潘某考虑到自己过去曾有慢性风湿病史,便认为这次发病是风湿病发作,于是前往某医院就诊。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给出了三个可能的诊断:①脂肪瘤;②脂膜炎;③慢性风湿性颈椎关节及肩关节炎。由于诊断尚不明确,治疗效果也不佳,潘某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在病史中,潘某表示从未使用过溴、碘类药物。

中医专家在检查时发现,潘某的双下肢大腿内外侧和胫前均有硬包块,隆起但不红肿(股内侧较多)。较大的包块直径约3厘米,较小的直径约1厘米,较大的包块有轻度压痛。此外,各关节外观均无异常,仅颈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潘某的舌苔较薄,呈白腻状,脉象表现为沉弦。

根据潘某的症状和体征,中医专家诊断为痰核兼痹症,

[治则]祛风湿,涤痰,活血化瘀。

[处方]何首乌15克,鸡血藤15克,菟丝子12克,桃仁6克,**6克,桑寄生21克,千年健9克,秦艽9克。服药二周颈及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情况有所改进,改用下方:常山3克,草果9克,槟榔9克,甘草6克,陈皮6克,青皮6克,乌梅18克。并进行病理检查,报告:“镜下观察,切刀片部分为脂肪组织,脂肪细胞中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附近有多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还见到较多的不典型的泡沫细胞。结合临床所见,诊断为脂膜炎第Ⅱ至Ⅲ期。上药服7剂,股内、外,胫前、后的包块大部消退,改方:何首乌15克,鸡血藤15克,桃仁6克,**6克,菟丝子12克,红花9克。再服10剂,包块及结节全部消退,嘱继服上药以巩固疗效。随访至1978年5月,从未反复,亦无发热。

[评析]回归发热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反复发作的皮下脂肪层炎症包块或结节性疾病。该病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这种疾病被认为是由于风痰引起的,气滞血瘀,痰凝结于皮下导致。由于此病治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在西医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炎症和疼痛症状,但并不能根治疾病。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切除病变的脂肪组织。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和瘢痕形成等。

在中医治疗方面,常用的中药包括祛风养血、涤痰化瘀等。这些中药具有调节身体免疫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等症状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治疗方案通常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调整。在一些病例中,中医治疗已经取得了显着的疗效,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

综上所述,回归发热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作为一种复杂且罕见的疾病,需要综合运用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手段。在西医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同时,中医治疗可以调整身体机能,促进康复。通过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医生和患者可以共同努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