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七百八十四章中医药调理舌体血管瘤(二)

每日医案 七百八十四章中医药调理舌体血管瘤(二)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05 08:38:51 来源:书海阁

舌体血管瘤(二)

[病案]姚某,男,67岁。他最近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需要医生的帮助。在1981年3月17日,他来到一家医院就诊。

根据他的描述,他的舌体前部偏右侧有一个肿块,已经存在了一个月左右。这个肿块的直径大约为1厘米,隆起呈核状,按之坚硬不移,稍有压痛,表面色泽正常。经过某医院的口腔科检查,医生诊断为舌体血管瘤。

姚某曾经使用过普青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随后,医生对他进行了肿块的穿刺检查,发现肿块内部有空腔感,但没有吸出任何液体。但是,在退针时,医生带出了少许血液。

尽管肿块明显缩小,但过了一会儿又恢复了原状。除了这个肿块,姚某还经常感到头晕目糊,口干腹胀。他的舌苔呈现黄腻、边有紫点的状况,脉搏呈现弦状。

[治则]先拟化痰软坚,兼清瘀热。

[方药]生白术9克,制半夏9克,夏枯草9克,丹参9克,丹皮9克,连翘9克,炒楂曲9克,赤芍15克,八月扎15克,煅瓦楞15克,白英15克,海藻12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服7剂后舌部肿块依然,余症如上。原方去八月扎、炒楂曲,加沙氏鹿茸草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炒黄芩9克,紫草9克。服药一月余后,肿块已见缩小,但根底仍硬,仍感目糊、口干、脘腹胀满。脉弦,苔薄黄腻。肝脾未和,再宗效法:生白术9克,制半夏5克,炒陈皮5克,丹参9克,丹皮9克,紫草9克,连翘9克,夏枯草9克,炒赤芍15克,煅瓦楞15克,八月扎15克,沙氏鹿茸草15克,生苡仁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海藻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又服药一月,舌体肿块明显缩小至绿豆大,时或升火面红,目糊,脘腹已舒,脉舌如前。再守前法,原方去连翘,加生石块15克(先煎),嫩钩藤9克(后下)。上方加减,连续进服,舌体肿块平复,根底亦软化,随访一年稳定。

[评析]本病的形成是由于肝郁化热,导致津液被烧灼形成痰,痰热沿着心脾两经上升至舌根,使络脉瘀滞,从而形成痰核。这种病状与中医学中的“痰核”病非常相似。其病症的表面表现为痰热挟瘀,而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脏和肝脏。因此,治疗时需要标本兼治,即治疗病症的同时也要解决根本原因。

为了标本兼治,中医师会采用多种草药进行综合治疗。首先,针对病症的治疗,采用连翘、白英、白花蛇舌草等草药来清热解毒,丹参、赤芍、丹皮等草药具有凉血祛瘀的作用,半夏、陈皮、煅瓦楞、夏枯草、海藻、生牡蛎等草药则能化痰软坚。这样可以从多个方面缓解病症,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对于根本原因的治疗,选用白术来健脾运湿,八月扎则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这两种草药能够从根本上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肝脏和脾脏的功能,从而消除痰核的根本原因。

此外,沙氏鹿茸草和紫草两种草药相辅相成,能够提高清热凉血的功效,从而促使血管炎症性增生物逐渐消退。这些草药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加速病症的康复。

患者按照医嘱连续服药数月,果然取得了显着的疗效。这一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中标本兼治的原理,通过全面调理,使患者病症得以改善,病体逐渐康复。这一成功案例也再次证明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神奇疗效。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尝试采用中医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对于痰核病这种病因复杂、症状明显的疾病,中医学的标本兼治理论具有显着的疗效。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一古老的医学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