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79章 中医药调理发作性睡病

每日医案 第79章 中医药调理发作性睡病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发作性睡病

[病案]张某,男性,40岁。自1980年4月11日开始,八年来一直饱受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困扰。患者平时畏寒腰酸,嗜睡现象也日益加重。据描述,工作期间甚至也会不自觉地入睡,每日发作1~2次,每次睡眠时间从半至一个小时不等。有一次,患者在驾驶拖拉机时发病陷入睡眠,导致车辆失控,最终陷入沟中熄火,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在家中烧火做饭时,张某也常常在灶边突然发病,陷入沉睡。尽管患者曾多方求医,尝试过服用苯丙胺、咖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甚微。苔薄,脉沉细。在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医生为其诊断为“发作性睡病”和“猝倒症”。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短暂性肌无力发作(猝倒)和入睡幻觉等。猝倒症则是在情绪波动、大笑、惊讶等情况下突发性的肌肉无力,导致患者突然跌倒。对于张某的病情,医生建议他接受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家人和同事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帮助他更好地应对这种罕见病症所带来的困扰。

[治则]温肾补阳,佐以扶脾。

[方药]附块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鹿角霜10克,茯苓10克,苡仁10克,吴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服4剂无变化,考虑药轻,故用原方将附块改30克,肉桂25克,干姜25克,加益智仁10克,又服4剂,睡意减,但仍畏寒。原方改附块60克,益智仁25克。服5剂,畏寒减,腰已不痛。用温肾壮阳药合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处方为:附块60克,枸杞子10克,益智仁10克,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熟地15克,桂枝15克,山药15克,白芍12克,鹿角霜12克,杜仲12克,茯苓12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甘草6克。服10剂,嗜睡基本愈,头已不胀。以后再根据上方略有化裁,又服5剂巩固疗效,前后治疗约一月病愈。已恢复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

[评析]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常见于现代社会的睡眠障碍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中医理论,发作性睡病多因阳虚阴盛所致,即人体内的阳气不足,阴气过盛,从而导致机体功能失调。此外,还有脾气虚弱湿胜困脾或阳虚湿遏阳气不升下陷所致的发作性睡病。

现在,患者表现为阳虚阴盛的症状,因此采用大剂量的温肾助阳药物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益智仁、鹿角霜、杜仲、仙灵脾、仙茅等。这些药物旨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通过补充人体阳气,从而消除阴气过盛的症状。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采用了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来调和营卫,重镇摄纳。桂枝汤本身具有调和营卫、祛风解表的作用,而龙骨、牡蛎则具有重镇摄纳的功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此外,还使用了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山药等药物来补充后天以养先天,从而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经过如此配伍,药物作用于患者的身体,使得多年痼疾得以蠲除。如此治疗方案,不仅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且注重调理身体整体机能,使患者在短期内能够恢复健康。当然,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患者密切配合,遵循医嘱,调整生活习惯,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