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82章 中医药调理食后嗜睡(谷劳病)

每日医案 第82章 中医药调理食后嗜睡(谷劳病)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食后嗜睡(谷劳病)

[病案]李某,女性,52岁,于1965年10月18日初次就诊。患者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吃饭后感到身体疲惫、嗜睡、食欲减退等。近期的症状更加严重,患者端起饭碗刚吃一半,就会突然倒下呼呼入睡。此外,她还表现出全身乏力、头晕、出汗以及背部疼痛和四肢麻木等症状。

患者曾在西医诊所接受过治疗,但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决定寻求中医专家的帮助。在中医诊所接受诊断时,医生发现她的面色呈现出一种萎黄的状态,精神状态明显倦怠。她的舌头呈淡红色,表面湿润且略带油腻感,脉搏表现为缓慢、微弱且细。

[治则]补脾健胃,辅以养血活络。

[方药]党参15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草豆蔻9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天麻6克、当归12克,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之效。服3剂后病情减轻,饭后已不再贪睡,但仍有痰涎。为巩固疗效,原方再进3剂。11月1日到其家追访,患者食量增加,饭后已不再沉困欲睡,精神状态良好,康复如初。

[评析]谷劳病,这一古老且神秘的疾病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着名医学家葛洪所着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该病病因病机主要源于脾胃阳气不足,导致运化功能减弱,进而使水谷精微无法充分输布到全身,从而引发谷劳病。

谷劳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进食后立即感到困倦,甚至食中即睡。这种现象在现代医学中也被称为餐后嗜睡,可能与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在古代,人们将这种现象归结为谷劳病的典型症状。

对于谷劳病的治疗,古代医家认为应以振奋脾胃之气为主。他们建议采用四君子汤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剂,该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具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木香和草豆蔻两味药,它们具有芳香醒脾的作用,能进一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当归、天麻等补虚养血之品,以滋养身体,提高疗效。这样的综合疗法旨在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促进气血生化,从而缓解谷劳病的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谷劳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发现它其实就是一种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过度劳累导致的脾胃虚弱之证。而四君子汤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从而缓解谷劳病的症状。此外,这些药物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因此,使用四君子汤等药物治疗谷劳病可以说是对症下药,疗效显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古代医学家在认识和治疗谷劳病方面的局限性。毕竟,他们所处的时代科技水平较低,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远不及现代人。如今,我们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部病变情况,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现代营养学的发展也让我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帮助其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面对谷劳病这一古老的病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优势,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这样既能发挥中药的独特疗效,又能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古为今用”,让传统医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