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第81章 中医药调理交作性嗜睡与不寐

每日医案 第81章 中医药调理交作性嗜睡与不寐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24 08:08:30 来源:书海阁

交作性嗜睡与不寐

[病案]时某,男,52岁,1973年2月28日就诊。患者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有过脑震荡病史,自1960年起,便时常感到嗜睡和不眠的困扰,病情逐渐加重。在过去的四五年来,他的嗜睡和不眠症状交替出现,每次睡眠时间长达三、四十天,昼夜不醒,饮食需由家属呼唤并喂食,边吃饭边睡觉,有时还会出现小便自遗的情况。当清醒时,他又会连续十数天不睡觉,感到烦躁、喜欢活动、狂乱不安,头晕且胀痛。

此外,患者平时还患有腰疼、怕冷、手足冰凉的症状,面色晦暗。自从患上这个病症以来,他曾四处求医,但效果甚微。目前,患者表现出神倦、呆钝的症状,在诊病过程中时常入睡,家属表示他的饮食尚可,口干、大便困难且干燥,排出的粪便呈燥屎状。观察患者舌苔为白腻,舌边呈紫黯色,脉象沉细且濡润。

[治则]清心涤痰,镇潜宁神。

[方药]炒川连1.8克,茯苓12克,橘红4.5克,制南星9克,广郁金9克,石菖蒲9克,灵磁石30克,当归12克,钩藤12克(后下),淮小麦30克,白金丸(吞服)4.5克,礞石滚痰丸(吞服)9克。7剂药后神倦嗜睡之象略见好转,然手足依然逆冷,病由肾阳不振,阴霾弥漫,痰浊内阻,痰凝气结所致,法当标本兼顾,改投温肾阳,化痰湿,理气化瘀之剂。处方:熟附片9克(先煎),川桂枝9克,炒茅术12克,茯苓12克,制南星9克,制半夏12克,石菖蒲15克,陈皮6克,当归12克,桃仁12克,川芎6克,全鹿丸9克(吞服),礞石滚痰丸12克(包煎)。14剂药后即能自行起床,起床后无烦躁狂乱诸症,且感神情爽朗,四肢转温,神情已得正常。前方既效,毋庸更张,略为出入,继服30余剂,得以收功。

[评析]仲景《伤寒论》中记载:“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对其的注释如下:“患者自身阳气微弱,神志似清非清,呼唤时精神略有振奋,但片刻后又恍惚不清,这就是所谓的‘但欲寐’,病入少阴,无不如此。”此外,本病还伴有腰疼、怕冷、手足逆冷、舌苔白腻、脉象沉细等症状,显然属于肾阳不足,痰浊弥漫所致。而不寐烦躁的现象,则是由于阳气不能入于阴分导致的。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表明体内有瘀血停滞。因此,可以判断肾阳不足是本病的根本原因,而痰浊和瘀血蒙蔽心窍则是其标证。因此,在药方中使用了附子、桂枝和全鹿丸来温补肾阳,这就是所谓的太阳照耀天空,阴霾自然消散。之所以选择桂枝而不是肉桂,是因为桂枝的温通作用比肉桂的温守作用更适合这种疾病。对于症状,则使用导痰汤、礞石滚痰丸等来排泄化痰热,用当归、川芎、桃仁等来化瘀。肾阳得到温补逐渐振奋,痰浊得到排泄逐渐清除,这样嗜睡的症状就会消失,浮游的火也会被收敛。这是一种补泻结合的方法,同时照顾到了根本和表面,由于病症复杂,治疗方法也应该是多种药物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治愈多年的顽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