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三十一章中医药调理萤星满目症(神经性闪光)

萤星满目症(神经性闪光)

[病案]彭某,男,35岁,于1963年就诊。患者自幼即有偏头痛病史,自1952年起开始出现复视症状。每当用眼过度时,眼前会出现金星闪烁、闪光乱舞的现象,随后头痛剧烈,如刀劈斧砍,眼睛胀痛欲脱,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这些症状每20至30天周期性发作一次,每次持续3至5天,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在某医院进行检查时,发现患者有闪辉暗点的症状。随后,患者前往上海某医院进行神经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印象为枕叶癫痫发作性头痛。五官科检查发现患者焦距不集中,最终诊断为神经性闪光。十多年来,由于患者长期用眼过度,病情逐渐加重,症状愈发严重。

在中医四诊方面,患者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象显示关脉弦细带数,两尺脉濡弱。

[治则]益水涵木,平熄肝胆。

[取穴]1.风池、百会、太阳、睛明、球后、养老、光明、三阴女、足三里、太溪、太冲。2.维生素B12注射合谷穴(左右各1毫升)。上法共治疗25次,历时四个月,痊愈,追访情况正常。

[评析]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患者十余年之旧疾,我们采用了"滋水涵木,抑木扶土"的治疗原则,取得了显着疗效。这一治疗思路源于中医五行学说,通过滋补肾水以涵养肝木,同时抑制肝木过旺以扶助脾土,使五脏功能得以协调。具体而言,我们运用了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补肾,配合逍遥散疏肝理气,并佐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表现,准确判断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郁脾虚。通过四个月的精心调理,患者气血渐充,脏腑功能得以恢复,尤其是两目得以充分濡养,视力明显改善,其他伴随症状也随之缓解。

这一治疗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越性。通过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不仅治标更治本,使十余年顽疾得以显着改善。同时,这也启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当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准确把握病机,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肝木过旺会克制脾土,导致脾虚;而肾水不足则无法涵养肝木,导致肝阳上亢。因此,"滋水涵木,抑木扶土"的治疗原则旨在通过滋补肾水来涵养肝木,同时抑制肝木的过旺,以扶助脾土,达到五脏功能的协调。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其组成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在本案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了加减,以增强滋阴补肾的效果。逍遥散则是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其组成为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通过疏肝理气,可以有效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四君子汤则是健脾益气的基础方剂,其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通过健脾益气,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在患者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症状明显时,我们适当增加了滋阴明目的药物,如枸杞子、菊花等;在患者头晕目眩症状较重时,我们增加了平肝潜阳的药物,如天麻、钩藤等。通过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症状,还从根本上调理了患者的体质,使其整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显着改善。

这一治疗案例的成功,不仅验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展示了中医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中医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这也为我们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即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辨证论治,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