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四十六章中医药调理左眼球外突(脑震荡后遗症)

左眼球外突(脑震荡后遗症)

[病案]郑某,女,29岁,工人。1977年4月22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在工作中不慎被掉落的重木击伤头部,当即晕倒,意识丧失约10分钟,随后出现持续性头晕头痛,经当地医院急诊处理(具体治疗不详)后,头晕头痛症状逐渐缓解。然而,自受伤后左眼出现持续性不适,主要表现为眼内胀痛感,尤其在用眼过度或疲劳时加重,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与学习。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眼病。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眼部检查:左眼外观可见轻度内陷,眼球向外侧突出,以下俯位时尤为明显,侧卧位时眼球向左右侧倾斜;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晰,晶状体透明。右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力检查:左眼视力由受伤前的1.5下降至1.0,右眼视力保持1.5。眼压测量:左眼18mmHg,右眼16mmHg,均在正常范围。眼底检查:左眼视盘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比例正常,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

[治则]调节眼肌。

[取穴]下睛明、球后、合谷;上睛明、健明、合谷。两组穴交替使用,每日一次。第一组穴针刺五天后,改用第二组穴。治疗一个月,左眼已恢复正常,视力亦增至1.5。刺法是球后、健明、上下睛明针刺1~1.5寸深,用捻转进针法,留针15分钟,每5分钟捻转一次。

[评析]根据中医针灸理论,针对动眼神经损伤导致眼球运动障碍的治疗,可采取特定穴位交替针刺的方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一组选取下睛明、球后、合谷三穴;第二组选取上睛明、健明、合谷三穴。两组穴位每日交替使用一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针灸治疗时,下睛明位于目内眦下方0.5寸处,球后位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合谷则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上睛明位于目内眦直上0.5寸处,健明位于眶上缘内侧1/3处。

动眼神经受损后,患者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具体症状包括眼球偏斜(多为内斜或外斜)、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等。这是由于动眼神经无法正常支配眼外肌(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瞳孔括约肌的活动,导致眼球运动功能失常。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复视、视力下降等伴随症状。

针刺治疗通过以下机制发挥疗效:首先,针刺特定穴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其次,针刺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改善神经细胞的内环境,为神经再生创造有利条件;再次,针刺可刺激神经干,增强神经冲动的传导,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最后,通过穴位刺激还能调节眼外肌的张力,改善眼球运动协调性。临床观察表明,坚持针灸治疗4-6周后,多数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斜视程度减轻,复视症状缓解,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眼球运动功能。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用眼,配合眼部按摩可增强疗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