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六十八章中医药调理拘症

每日医案 八百六十八章中医药调理拘症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3:31 来源:书海阁

拘症

[病案]患者何某,男,36岁,于1981年9月8日来诊。病史:患者于10天前因外感风寒而出现发热、头痛等感冒症状,经自行休息及服用解表药物后,上述症状在3天后逐渐缓解。然而,在感冒症状缓解后,患者于就诊当日晨起时突然出现右肘关节剧烈疼痛,疼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伴关节屈伸不利,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自述曾服用止痛药物,但疗效不佳,疼痛未见明显缓解。

查体:右肘关节呈屈曲60°位,处于保护性体位,被动活动受限。触诊可见肱二头肌腱和桡侧腕长肌腱明显紧张,触之如弦,张力增高。肘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旋转活动均明显受限,活动度明显减小。局部皮肤无明显红肿,但触压痛明显,尤以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压痛为着。

望诊:患者面色稍红,神情略显痛苦。舌象:舌质红,舌苔白腻微黄,舌体略胖,舌边有齿痕。脉象:脉弦滑,按之有力。

[治则]宣导气血,舒筋活络。

[取穴]曲池、曲泽、手三里、外关、养老、内关、合谷等穴,经三日治疗,获效甚微。即改用头针疗法,取头部左侧感觉区中2/5,用28号、2.5寸长的毫针,以30°角左右,刺入帽状腱膜下。当针刺达一定长度,将针捻1分针后,患者即觉针感沿颠下项,从颈斜行传入右上肢,过肩、肘、腕部直抵指末,患者骤觉患处轻松。又将针捻转3分钟,肘关节屈伸自如,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评析]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肘关节屈伸不利、局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当属于中医";拘症";范畴。《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明确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续短,小筋弛长,续短为拘,弛长为痿。";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拘症的病理机制:外感湿邪,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之邪阻滞筋脉,导致筋脉收缩而形成拘挛之症。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此病相当于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或炎症所致的功能障碍。

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患者长期从事水下作业,加之居住环境潮湿,导致湿邪侵体。湿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湿热之邪蕴结于肘部经络,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故出现拘挛疼痛。同时,湿热之邪阻滞经络,导致局部气血瘀滞,加重了症状。正如《医宗金鉴》所云:";拘挛者,筋脉拘急也,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或湿热内蕴所致。";

在本例治疗中,采用头针疗法具有独特优势。根据《黄帝内经》";头者精明之府";的理论,头部为诸阳之会,经络气血汇聚之处。选择针刺感觉刺激区,能够通过经络传导,使针感直达肘部病所。具体操作时,取百会、风池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宣导气血、疏通经络。通过针刺,可调节局部气血运行,促进湿热之邪的消散,恢复筋脉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治疗目的。

现代研究证实,头针疗法能够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观察表明,经过3次治疗后,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疼痛程度显着减轻,总有效率达90%以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整体观念";的治疗特色,也验证了《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论述。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遵循《金匮要略》";治湿当以通利为主";的原则,配合中药内服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如使用薏苡仁、苍术、黄柏等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加速康复进程。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色,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通过本例治疗,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经典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也验证了头针疗法在治疗拘症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为今后类似病例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彰显了中医药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