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六十三章中医药调理气痹

每日医案 八百六十三章中医药调理气痹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3:31 来源:书海阁

气痹

[病案]傅某,男,47岁。1980年6月9日初诊。患者素患腰痛,病史多年,每遇情绪波动、劳累过度后症状加重。其腰痛以胀痛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抽掣样疼痛,并放射至左下肢。近日因生活琐事烦扰,心情不畅,导致旧疾复发,出现左髋部及腿前外侧疼痛伴抽掣感,疼痛沿下肢前外侧放射至足趾,致使下肢无力,站立、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患者兼见食欲不振,口干但喜热饮,咽喉部有不适感,自觉胸闷不舒。大便偏干,排便不畅;小便清长,日解十余次,夜尿增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查体:患肢活动受限,不能伸屈,抬举困难。血压13.3/9.3kPa(100/70毫米汞柱)。综合脉症,诊为";气痹";。

[治则]开胸顺气,宣通闭阻。

[取穴]膻中、阳陵泉(双)。以快速进针,泻法。当捻转半分钟后,膻中穴周围(3×3厘米)呈充血状,自感心胸较前舒畅,左下肢亦较轻快,又捻转半分钟,疼痛已除,唯左小腿外侧尚有不适,继针阳陵泉(左),疼痛不适顿除。以原法前后共针3次,病告痊愈。唯感头脑不清,纳差,口干少津,便干,舌淡、苔薄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以善其后。

[评析]气痹一症,俗称气串筋,是一种由于情志内伤导致的气机郁滞、筋脉失养的痹病。其病机主要与七情内伤密切相关,因长期情志不遂,如忧思、郁怒、悲伤等情绪过度,导致气机郁结,进而累及筋肉,引发肢体痹痛、麻木等症候。此病名最早见于华佗所着的《中藏经》,其中详细阐述了气痹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华佗指出:";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久而不消则伤肺,肺伤则生气渐衰而邪气愈胜。";这段话揭示了气痹的核心病机,即情志过极导致气机郁结,久则伤肺,肺气受损则正气渐衰,邪气乘虚而入,进一步导致气机运行不畅,痹阻筋脉。

《中藏经》进一步描述了气痹的多种临床表现:";留于上则胸腹痹而不能食;注于下则腰脚立而不能行,攻于左则左不遂;冲于右则右不仁,贯于舌则不能言,遗于肠中则不能溺,壅而不散则痛,留而不聚则麻。";这些症状反映了气痹的广泛影响,气机郁滞可累及全身各处,导致胸腹痹阻、食欲不振、腰脚无力、肢体偏废、语言障碍、排尿困难等,且气滞之处或表现为疼痛,或表现为麻木。

本案所述的气痹症状与《中藏经》中的描述完全相似,患者多因长期情志不遂,气机郁结,进而出现肢体痹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主,兼顾调理情志,以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行,解除痹阻,改善症状。此外,气痹的预防也至关重要,保持情志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是防止气机郁滞、预防气痹发生的根本之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