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六十二章中医药调理气厥

每日医案 八百六十二章中医药调理气厥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3:31 来源:书海阁

气厥

[病案]焦某,女,22岁。1979年10月15日急诊。由同事代诉,患者于入院前1小时突发神志不清,伴抽搐。患者平素性格内向,情绪抑郁,常有焦虑、紧张等表现,尤其惧怕突然的惊吓刺激。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癫痫、高血压等病史。据同事描述,事发时患者正在工作岗位上,忽然有一人从其背后大声惊叫恐吓,患者闻声后当即昏厥倒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胸廓起伏明显,呼吸急促,四肢痉挛抽搐,手指紧握如鸡爪状,持续约1分钟后抽搐稍缓,但仍未恢复意识,遂紧急送至我院救治。

入院时查体:患者意识昏迷,面色潮红,呼吸深大且急促,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呈僵直状态,皮温偏低,触之冰凉。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神经系统检查:浅反射存在,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

[治则]调气散郁,宣窍启闭。

[取穴]膻中、内关(双)。以快速进针,泻法。行针半分钟后,患者逐渐苏醒,唯四肢抽搐,僵直不除,留针10分钟后,又行针半分钟,四肢转温,可自行伸屈。前后留针半小时,行针3次,即告痊愈。

[评析]本案症属“气厥”。气厥多系情志不遂,气机逆乱所致。本案患者素来精神抑郁,肝气郁结不舒,突受惊恐后,气机骤然逆乱,上壅心胸,阻塞清窍,遂有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固等症。肝气上逆,气机闭塞,乃致胸高气满,呼吸气粗。阳气被郁,不得通达四末,筋脉失养,乃见四肢不温、抽搐。

《黄帝内经》云:";百病生于气也";,气厥之证,多因情志内伤,气机逆乱所致。本案患者素体肝郁,肝主疏泄,情志不调则肝气郁结,复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气机逆乱上冲,壅塞心胸,蒙蔽清窍,故见昏厥;肝气上逆,气机闭塞,胸中气满,故见呼吸气粗;阳气被郁,不能温煦四末,筋脉失养,故见四肢不温、抽搐。

治疗以疏肝理气、开窍醒神为法。取膻中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具有宽胸理气、开郁通阳之功,可疏解胸中气机郁滞;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强心理气、和胃降逆之效,既可调理心气,又可平肝降逆。两穴相配,一上一下,一表一里,协同作用,共奏疏肝理气、开窍醒神之效,使气机调畅,阴阳和调,诸症自除。

在实施治疗的时候,对于膻中穴这一穴位,我们需要采取平补平泻的针刺方法。将银针垂直刺入该穴位 0.5 至 0.8 寸深,待感受到针下有了“得气”之感后,再运用捻转的手法来进一步刺激穴位。而针对内关穴,则应选用泻法进行针刺操作。同样也是将银针直直地刺入 0.5 到 1 寸的深度,并在此基础上施行提插与捻转相结合的手法。完成这些步骤之后,让银针留在穴位里大约 20 至 30 分钟的时间。当膻中穴与内关穴相互配合使用时,它们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作用,相辅相成。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内部的气机运行,使之顺畅无阻。同时也能促进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协调,从而使得各种病症自然而然地消除不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