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游戏 > 每日医案 > 八百七十一章中医药调理震颤麻痹性瘫痪

每日医案 八百七十一章中医药调理震颤麻痹性瘫痪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3:31 来源:书海阁

震颤麻痹性瘫痪

[病案]张某,男性,71岁,因帕金森氏病(震颤麻痹)于1979年11月26日来院就诊。患者自述罹患帕金森氏病已逾十年,期间曾辗转于多家医院神经科就诊,均明确诊断为帕金森氏病。病情呈缓慢性进行性加重,初始表现为左侧上下肢不自主抖动,伴有明显无力感,行动迟缓,面部表情淡漠。患者曾接受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包括左旋多巴、安坦等西药,以及中药镇肝熄风、活血化瘀之剂,并尝试针灸治疗,但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至1974年起,患者双下肢逐渐瘫痪,最终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

查体可见患者表情呆板,两下肢出现凹陷性浮肿,无法站立。语言功能明显受损,表现为语言寋涩,说话、进食时口水溢流,吞咽困难。舌诊见舌苔薄白腻,质润,脉象弦滑。

[治则]补肾督,调阳明,平肝熄风镇颤。

[取穴]百会、曲池、合谷、足三里、治瘫穴(足三里下2寸)、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等。2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下肢浮肿消退,四肢抖动减少。第三疗程取穴同前去百会,加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风池、风府。手法:平补平泻。针1次后自诉两下肢轻松,语言亦觉清楚。如法针完第三疗程,四肢抖动及流口水等症消失,能起床在室内扶杖走动。第四疗程结束,已能走到离家300米的小花园。随访至今二年余,病情虽有轻微反复,但仍能扶杖在室内活动。

[评析]本案患者病程迁延日久,病情危重复杂,既往曾接受中西医多种疗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以及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等,但疗效均不显着,症状未见改善,反而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患者逐渐出现肢体活动受限,最终发展至完全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在常规治疗手段均告无效的情况下,我院针灸科经过详细辨证,决定采用针刺疗法进行干预。治疗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取穴思路明确,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如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着重调补阳明经气,以";阳明主润宗筋";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特点,促进气血生化,濡养筋脉。同时配合四神聪这一经外奇穴,该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效,与督脉要穴风府相配伍,既加强了督脉的强壮作用,又能通调手足六阳经脉,使全身阳气得以振奋,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达致阴阳平衡的状态。

在治本的同时,又注重标证的调理,选取风池穴以熄风镇颤,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震颤、抽搐等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风池穴作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具有祛风解表、平肝熄风之效,对改善肢体震颤、缓解肌肉紧张具有显着作用。这种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既重视整体机能的调节,又针对具体症状进行干预,使治疗效果相得益彰。

经过系统的针刺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肢体功能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显着提高。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也展示了针刺疗法在治疗重症、疑难病症中的独特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