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24章 花生的妙处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24章 花生的妙处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边疆的烽火持续燃烧,每一封急报都如同燃烧的火焰,灼烧着皇宫中的每一个角落。

“陛下,今日边境又送来了第三封皇后的信件。”小框子轻声禀报,手中捧着那叠沉甸甸的信封,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皇后的信,一日三至,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边疆战事的忧虑与无奈。她不仅亲自领兵出征,身边还带有那三千精锐的御林军,这支军队的存在,既是她的力量源泉,也是她无法摆脱的责任枷锁。按照古老的制度,御林军的每一份动向,都需通过急报汇报给皇宫,否则便会招来异主佣兵的嫌疑。

小框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封,用他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朗读起来:“边疆药品告急,粮草已不足一月之需,臣妾忧心忡忡……”皇后的信中,提及最多的是药品的匮乏与粮草的短缺。那寥寥可数的一个月粮草,仿佛是大军生存的倒计时,每一口粮食都显得格外珍贵。面对这样的困境,皇后虽强作镇定,但字里行间的忧郁却难以掩饰。

赵成宇回想起重阳过后种花生的习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念头:或许,花生,能成为解救大军于水火之中的关键。

赵成宇深知,红皮花生营养价值在花生中算是比较高的。若能在国内大面积种植,便可多出一季农作物,还能肥沃土地,春种时便能事半功倍。如果,多了一季农作物,农民能增加收入,还能让粮商为了买进花生,低价卖出存粮,边境便能够解决粮草问题,更能为将士们提供充足的粮食,增强他们的战斗力。

上朝之日,赵成宇将司农都和几位司空召至大殿之上。众人初入大殿,心中皆是忐忑不安,以为皇上又要因农业的不济而大发雷霆。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赵成宇并未有任何责备之言,反而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向他们提出了种植花生的计划。

大殿之上,气氛因大司农的反对而骤然紧张。大司农神色凝重,直言不讳地提出质疑:“皇上,花生在民间不过是闲暇之余的零嘴,既不能作为主食果腹,也难以制成高档的宴席佳肴。若让农民大面积种植,恐怕会面临市场饱和、无人收购的困境。”

赵成宇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随即转向殿中的司空们,温和地问道:“那么,平日里诸位爱卿是如何食用花生的呢?”

一位司空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回皇上,臣家中常以陶锅翻炒花生,撒上少许盐巴,作为下酒小菜,别有一番风味。”

另一位司空补充道:“臣的家乡有习俗,七夕之夜必做花生酥以庆佳节,那香脆可口的滋味。”

这时,一名站在旁侧的官员也忍不住插话:“臣家中也常煮花生,虽味道平平,但胜在简单易得,偶尔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

赵成宇轻轻点头,似乎对这些回答并不意外,他话锋一转,继续追问:“那么,诸位可曾试过用花生来煮肉?”

此言一出,大殿上的大人们不禁面面相觑,显然这个问题超出了他们的常规思维范畴。片刻沉默后,一个司空犹豫地问道:“皇上,这……花生煮肉,岂不是暴殄天物,浪费了好肉吗?”

赵成宇微笑着摇了摇头,耐心解释道:“非也,花生煮肉非但不会浪费,反而能相得益彰。特别是选用带肥的肉与红皮花生同煮,经过一个半时辰的慢炖,花生会吸收肉汤的精华,变得如同肉一般香甜软糯。而花生本身富含油脂,又能为菜肴增添一份独特的香气,使得整道菜更加美味可口。”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更不必说,花生还能榨取油脂,其油质清新,用于烹饪素菜能显着提升口感。即便是带壳水煮花生,只需添加少许盐或香料,也能成为一道饱腹佳肴。至于红皮花生,每日生食二十颗,更有助于缓解慢性胃部不适,此乃医家所言。”

话音刚落,一位司空站了出来,神情激动地说:“皇上所言极是!臣的家乡确有红皮花生生长,只是多为野生,少有人大面积种植。臣也曾听医者提起过,每日适量食用红皮花生,对胃疾确有裨益。若真能推广种植,不仅可解边疆粮草之急,还能惠及万民健康,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大司农摸摸下爬说:“若是能炼制出食用油,倒是可以成为主要的调料。”

赵成宇摇头说:“花生油并非调料,它和猪油相得益彰,而且算不得荤食,修行之人也可食用,素菜能变得更美味。是可以全国推广的食用油。”

此言一出,大殿上顿时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司农都听后,先是惊讶,随即陷入了沉思,又说:“若是如此的确值得大面积种植。”

赵成宇一拍大腿说:“好了,等下朝就研究花生的用法。小框子,你去让宫里的采买,弄几担不同品种的花生进来,下朝我就要看见。不许要高价!”

小框里立马领命,让人去传话。

赵成宇双手背于身后,目光如炬,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大司农,既然你今日在此,我们不妨深入聊聊宫中采买之事。为何我耳闻目睹,宫中所需之物,其价格竟比民间高出一倍有余?这其中,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缘由?”大司农闻言,脸色骤变,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带着大殿上除了两位丞相之外的官员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殿内跪倒一片,气氛凝重。

赵成宇的目光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了苏丞相身上,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苏丞相,你乃朝中重臣,我问你,你家日常采买萝卜,一担需多少银两?”

苏丞相闻言,面露难色,支吾道:“回皇上,臣向来不喜萝卜之味,家中采买之事,皆是内人打理,臣并未过问。”

赵成宇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却无半点愉悦之意:“哦?原来如此。苏丞相连家中妾室都养得金枝玉叶,对夫人采买之事却一无所知,这岂不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苏丞相连忙拱手作揖,解释道:“皇上明鉴,非是臣不关心夫人,实在是内宅之事,臣向来少有插手。”

赵成宇闻言,脸色一沉,猛然抓起身旁侍卫的帽子,手臂一挥,那帽子便如离弦之箭般朝苏丞相飞去。苏丞相躲闪不及,被帽子击中,身体失去平衡,踉跄几步后跌倒在地,尽管他迅速用手护住了头部,但脚踝处还是被硬邦邦的帽子边缘砸中,发出一声清晰的骨骼与硬物碰撞的声响,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赵成宇站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到苏丞相面前,怒喝道:“你乃一国丞相!文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武应能上阵杀敌,箭无虚发。如今,你连家中萝卜的采买价格都不知,如何能管理好那些负责农业、司法的官员?又如何能确保军队粮草充足无虞?”

言罢,赵成宇的目光又转向了高丞相,高丞相心中警铃大作,连忙拱手作揖,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息怒,下官虽对边疆军粮采买之事有所涉及,但宫中采买之细节,确实非下官所专长。”

赵成宇的冷笑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他的眼神如同锋利的刀刃,直刺高丞相的心房。“高丞相,你素来以敏锐着称,连皇后陛下的情绪波动都能洞察秋毫,怎么,到了关乎国家根本的宫中采买之事上,你却突然变得如此‘无知’?这未免太过蹊跷了吧!”

高丞相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己无法再逃避这个问题,只得也缓缓跪下,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皇上明鉴,宫中之事,历来由内务府专管,下官虽为丞相,但也不敢轻易插手。臣等职责所在,是辅佐皇上治理天下,而非涉足后宫琐事。”

赵成宇闻言,冷笑更甚:“好一个‘不敢插手’!古有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视之为至亲至信之人,今日我赵成宇,却发现自己身边的两位丞相,一个对民生疾苦漠不关心,另一个则是对后宫之事了如指掌,却对国家大计视而不见。你们可曾想过,这朝廷之上,究竟还有没有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还有没有将天下的百姓放在心上?”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苏丞相见状,也连忙跪下,身体微微颤抖,显然是被皇上的怒火所震慑。而大殿外的官员们,听到里面的动静,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整个宫殿内外,跪倒了一片。

赵成宇发泄了一通怒火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仅凭一时之怒来解决问题。于是,他缓缓开口,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从今日起,我要求全国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都必须撰写一篇策论,题为‘家乡农业振兴所想’。我要你们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疾苦与需求,思考如何振兴家乡的农业,为国家的粮仓添砖加瓦。写不好的罢官,写得好的连升三级!”

此言一出,大殿内外一片哗然。官员们面面相觑,既感到压力山大,又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写作任务,更是皇上对他们能力与忠诚的一次考验。说是写不好罢官,有可能还会掉脑袋。就算皇上不要他们的命,若是没了官身,平日里不对付的也不会放过他们。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业振兴策论”运动,在赵成宇的推动下,迅速席卷了整个国家。官员们纷纷走出官府,深入民间,有的还假模假式要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花生油的古法榨取工艺,虽非现代科技那般复杂,却也蕴含着先人的智慧与匠心。赵成宇在初中时期,出于对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曾深入研究过这一技艺,其步骤与要领至今仍历历在目。他记得,古法榨油关键在于选料、炒熟、压榨等几个关键环节,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方能获得品质上乘的花生油。而在这个时代,虽已有一些简陋的榨油方法,但出油率往往不尽如人意。赵成宇凭借记忆中的知识,结合现实条件进行多次尝试与改良,终于成功地将出油率提升至三到五成,这一成果不仅让他倍感欣喜,也悄然间改变了朝堂上的风向。

随着秋季种植花生计划的策论广泛传播,官员们开始纷纷响应,他们意识到这不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更是自己展现治政才能、积累政绩的绝佳机会。于是,原本空旷的田野上,在秋收之后迅速被一片片花生田所取代,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与喜悦。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相关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石墨与大锅等榨油工具的需求激增,使得这些行业的生意异常火爆。员外郎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不仅要忙于田间地头的巡视指导,还要着手修建花生油压榨工坊,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榨油需求。

然而,就在赵成宇为这一系列积极变化感到欣慰之时,一个新的难题悄然浮现——堆积如山的策论文章让他犯了难。官员们为了能在皇上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或是为了弥补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纷纷倾尽心力撰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家乡农业振兴的见解与规划。这些文章数量庞大,内容各异,如何高效、公正地审阅它们,成为了赵成宇面临的一大挑战。

他忍不住苦笑起来,心中暗自嘀咕道:“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吗?”就在这时,赵成宇突然看向小框子,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仿佛想到了什么鬼主意。小框子见状,无奈地苦笑回应着他,似乎已经猜到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