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 第25章 农业策论

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25章 农业策论

作者:墙绘夏子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6 02:09:41 来源:书海阁

在赵成宇的皇宫内,一场前所未有的“策论盛宴”正悄然上演。赵琪儿,珍妃与冷妃三位后宫佳丽,以及朝中重臣苏丞相与高丞相,竟都被赵成宇一纸令下,齐聚一堂,共同面对桌上堆积如山的策论文章。这突如其来的任务,让平日里习惯了各自忙碌的他们,都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叫苦。

赵成宇站在高台上,望着眼前这群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人物,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他故意摆出一副无赖的模样,说道:“各位爱卿,各位娘娘,三日内,这些策论必须阅完。我知道,其中或有代笔之作,但只要真正为国为民着想,我也可网开一面。然而,若是那些词不达意、满篇谄媚之词,哼,就别怪朕不留情面了。到时,名单呈上,罢官还是杀头,之后再说!”

苏丞相闻言,眉头紧锁,似乎有话要说,却又在赵成宇那不容置疑的目光下,硬生生将话咽了回去。

高丞相连忙拱手作揖,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皇上,微臣斗胆进言。此番阅读策论虽是大事,但地方官员的任免亦不可轻视。若因此导致官职空缺,即便即刻任命,亦需时日方能填补空缺,这对于皇上您力推的花生种植计划,恐有不利影响。”

赵成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他依旧保持着那副不耐烦的神色,淡淡说道:“县衙之中,若真有文官能独当一面,解决花生种植之难题,我非但不会吝啬提拔,反而要重重奖赏!县令之位,能者居之,岂可空置?”

高丞相被赵成宇一番话堵得哑口无言,只能默默应下,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调整策略,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亲自执笔,写下了一道诏书,宣布将在此次策论审阅中表现突出的官员,尤其是那些能解决花生种植问题的文官,列为重点提拔对象,并命人即刻公布出去。

一时间,整个朝廷乃至地方都为之震动。官员们开始更加重视此次策论撰写,而百姓们也对这位年轻帝王的魄力与决断力有了新的认识。在这场看似荒诞的“策论盛宴”中,赵成宇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审阅策论的难题,更在无形中推动了官员队伍的优化与农业发展的进程。

随着赵成宇那道关于策论的诏书传遍全国,各大菜市口前纷纷竖起了百米皇榜,将几份诏书内容一字不落地公之于众。百姓们驻足围观,议论纷纷,对这位年轻帝王推动农业发展的决心表示敬佩。而朝中的官员们更是紧锣密鼓地投入到策论的撰写中,期望能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结果连所有学院的先生都给自己的学生布置策论的课业,自己也写了自己的策论,供人阅读。一时间农业发展就连不识字的农人都能聊上那么两句。

在这股热潮中,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忙碌了两日。直到夜幕降临,灯火阑珊之时,赵成宇才恍然想起,自己似乎还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在一旁默默整理文书的赵琪儿,问道:“对了,那二位丞相的策论呢?我怎么没见着?”

此言一出,苏丞相和高丞相皆是一愣,随即面露苦笑。这两日来,他们不仅要审阅官员们的策论,还要处理日常的政务,加之年事已高,身体自然有些吃不消。此刻被赵成宇问及策论,他们心中虽感无奈,却也只好如实相告:“回皇上,臣等忙于公务,尚未能腾出时间撰写策论,请皇上恕罪。”

赵琪儿见状,连忙上前打圆场,她深知父皇的脾性,也心疼两位丞相的辛劳,于是温婉地说道:“皇上,两位丞相这两日也是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实不易。不如今日就让他们留在御书房的偏殿休息,明日上朝前,他们可以在书房里静心撰写策论。待写好后,直接呈给父皇审阅,也好为其他官员做个榜样,如何?”

赵成宇闻言,心中虽有不满,但转念一想,赵琪儿所言在理,自己确实不该过于苛责。况且,看到两位丞相疲惫不堪的模样,他也不禁心生恻隐。于是,他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应允了这个提议,同时也不忘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嗯,就依你所言吧。不过,二位丞相,你们可得记住了,明日朕可是要看到你们的策论的,别到时候又说没时间写。”

两位丞相闻言,连忙躬身行礼,感激涕零:“臣等遵旨,定不负皇上所望。”

就这样,一场小小的风波在赵琪儿的巧妙周旋下得以平息。御书房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而两位丞相也得以在偏殿中得到片刻的休憩,准备迎接明日新的挑战。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静默。赵成宇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正等待着两位丞相的策论,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首先呈上的并非来自高堂之上的作品,而是几卷由赵琪儿——如今已晋升为赵妃的她,精心挑选自京城各大书楼的民间策论。

这些策论被宦官小心翼翼地捧至赵成宇面前,一一展开。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声戛然而止,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宁静之中。他们未曾料到,这位年轻的帝王竟会对民间的声音如此重视,一时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这些朴素的纸张所吸引。赵成宇拿起一卷策论,细细品读,每翻一页,他的眼神便多了几分赞许。大臣们见状,也纷纷安静下来,静静地等待着皇上的反应。朝堂上,只余下翻动纸张的细微声响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突然,赵成宇的目光停在了其中一篇策论上,他抬头,目光扫过众臣,沉声问道:“这马靖,你们可曾听说过?”

一位官员闻声而出,恭敬地答道:“回皇上,马靖乃西市一名卖菜的穷书生,微臣府邸恰好邻近西市,偶有交集。他虽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时常手不释卷。偶尔,他还会亲自为邻里送菜,性情颇为纯良。”

赵成宇闻言,眉头微挑,显然对这位马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哦?京城之地,地价高昂,他一个穷书生,如何能在此立足?”

官员继续解释道:“马靖并非京城本地人氏,而是从遥远的西城千里迢迢而来。初到京城时,因衣衫褴褛,还被误认为乞丐,在城外徘徊月余。幸而一日偶遇一管家小姐遭遇劫匪,他挺身而出,身手敏捷地抓住了小偷,并送至官府。那家人感激之余,不仅收留了他,还发现了他的才华,多次向我举荐。只是微臣官职卑微,实难相助。于是,那家人便安排他在西市卖菜,以便他能在繁忙之余继续研读诗书。”

赵成宇听罢,心中暗自思量。他再次仔细审阅马靖的策论,只见字体工整,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他心中暗道:此人既有才华,又无背景,若能得我所用,必能成为一股清流,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于是,赵成宇微微一笑,对那名官员说道:“你把这人和他所救的那小姐以及父母都找来,我就在这等你。快去!”

小框子还没等那官员应下,忙让人准备快马将那个官员送出去,然后坐城门口的马车把人都带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阵轻微的骚动。大臣们纷纷交换着眼神,心中暗自揣摩着皇上的用意。

随着赵成宇对民间策论的深入审阅,他逐渐发现,尽管这些文章已经过精心挑选,但仍不乏一些仅注重辞藻华丽、内容空洞无物的花架子之作。他轻叹一声,摇了摇头,随即将几篇他认为虽有瑕疵但潜力可挖的策论挑选出来,对一旁的侍从吩咐道:“这几位作者,即刻安排他们入住官家驿站,明日待朕公布被罢免官员的名单后,便让他们填补空缺,上任新职。”侍从领命而去,朝堂之上再次恢复了短暂的宁静。

这时,位于朝堂最末端的冷大人,眼见皇上对民间策论如此重视,心中一动,决定趁热打铁,为自己的学生争取机会。他轻轻整了整衣襟,缓缓站出身来,躬身行礼道:“皇上,微臣府衙中亦有几位才华横溢的学生,已准备好举荐于朝。既然皇上正广开才路,不知可否让微臣的学生也参与此次审视?”

赵成宇闻言,目光微转,似乎看穿了冷大人的心思,却也不以为忤。他微微一笑,图省事地询问道:“哦?你的学生们也写了策论吗?”

冷大人连忙拱手作揖,答道:“回皇上,微臣已命他们撰写策论,以表对国事之关切与见解。”

赵成宇点了点头,显得颇为满意:“既然如此,那人就无需亲自来见了。你且将他们的策论送来,我自行审阅便是。若真有过人之处,自会安排他们前往客栈等候。县令之位,虽非显赫,但若能为民造福,亦是仕途之起点,我还担心你的学生本是为了做京官来的不愿前往呢!不过你也要问问他们,要是不愿意的,就不要递名单上来,免得不小心就欺君了。”

赵成宇看着众人脸上精彩纷呈的表情,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他忍不住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宫殿里,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骨上升起。他们的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原本坚定的心开始动摇。有些人甚至不自觉地后退几步,仿佛想离赵成宇远一些,以免被他那恐怖的笑声吓到。

冷大人听罢,心中大喜,连忙谢恩道:“微臣代学生们谢过皇上隆恩!定当督促他们勤勉治学,不负圣望。”

朝堂之上,随着冷大人的退下,一场关于人才选拔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但赵成宇的心中却已有了更深的盘算。

赵成宇在仔细审阅完最后一篇策论后,脸上难掩疲惫之色。他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扫过仍站立在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心中暗自思量,似乎还有许多事务尚未处理完毕。然而,身体的疲惫已不容他再继续逗留,于是他轻轻一笑,将目光投向了身旁的苏丞相和高丞相,略带调侃地说道:“二位丞相,朕看这策论看得眼睛都疼了,实在是困乏至极。你们可别告诉我,连皇后都比你们有能耐啊!这剩下的事情,你们就辛苦一下,整理成简章,待晚点送去御书房再行审阅吧,我躺会。”

说罢,赵成宇故意装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弯下腰,一只手轻轻捂着眼睛,仿佛连睁开的力气都已耗尽。他缓缓走出朝堂,留下一众官员面面相觑,随即又连忙各自忙碌起来,准备将未尽之事整理成简章,以待皇上御览。

而另一边,被赵成宇召见的几波人,包括那些即将被安排任职的民间才俊,也被引领至御书房外等候。不多时,换上一身轻便便服的赵成宇,悠然自得地走进了御书房。他随意地坐在椅子上,双腿交叉,脚尖轻轻晃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与方才朝堂上的威严形象判若两人。

马靖作为被选中的民间才俊之一,初见这一幕,不禁有些吃惊。他从未想过如此孩子气模样是皇上,与传言中那个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帝王形象大相径庭。但转念一想,皇上也是人,或许在私下里,他也有这样放松的一面吧。

倒是那位陪同马靖前来的官员,对此情景显得颇为淡然。他曾在朝堂上亲眼见过赵成宇举剑杀人的果敢与决断,因此对于皇上此刻的轻松姿态,并未感到过多的惊讶。他心中暗笑,或许这就是皇上的独特之处吧,既能在朝堂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能在私下里展现出如此真实、可爱的一面。

在御书房内,赵成宇与这些民间才俊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询问了他们的来历、志向以及对未来的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