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楚韵 > 第220章 接连的命案

楚韵 第220章 接连的命案

作者:韩司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5 14:05:03 来源:书海阁

“孙莲英,既事关国事,那就先拿进来吧。命人送林卿回府,今早城外的截杀,想来林卿惊魂未定,已然神志不清。”

“是。”

孙莲英板板正正地一揖,旋即接过林靖澄手中的奏疏,小心地搀起他,又吩咐孙晏如好生照料。

“臣···谢过陛下。”林靖澄几是跪得腿脚发麻,在两位公公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再行一礼。

到底是跪足了两个时辰,他连皇帝陛下的面都没见着。

孙莲英双手捧着奏疏,恭恭谨谨地立于楚帝旁侧,“陛下,奏疏。”

“念!”

楚帝斜倚在凭几上,双眸微阖,根本看不出方才怒气腾腾的样子。

孙莲英展阅念道,

“陛下圣鉴:

自臣及冠入仕,至今三十载。承蒙陛下天恩,委以重任,忝列朝堂,臣不胜感激涕零。然今臣不胜惶恐,冒死以陈请辞之情。”

话音戛然而止,孙莲英抬眸觑了一眼楚帝的神情,谨慎道,“陛下,这是林尚书的请辞疏。”

“继续念!”

他不禁打了个冷颤,紧跟着读下去,

“臣少遭不幸,早年孤苦,历经磨难,幸得陛下垂怜。自入仕以来,臣未尝敢有一日之懈怠,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之明。每思陛下之厚恩,臣常感奋而自励,欲竭力以报陛下之殊遇。

然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臣已至暮年,气血渐衰。今臣耳目昏聩,忧思成疾,实难再任繁剧之职。每念及此,臣心忧惧,恐因臣之衰朽,贻误国家之事,损陛下之威。

汝南家中尚有族叔,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朝不虑夕。臣念及族叔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未报万一,心中愧疚,难以自安。臣知忠孝难以两全,然臣无族叔,无以至今日;族叔无臣,无以终余年。望陛下体臣之苦衷,怜臣之孝情,恩准臣告老还乡,使臣得以归养。唯愿陛下圣体康泰,江山永固,社稷安宁。

臣不胜惶恐,顿首再拜。”

殿内顿时陷入一片静寂。

良久,楚帝勉强提了精神坐起,揉了揉额角,语气懒懒道,“莲英,你觉得呢?”

孙莲英琢磨片刻,“林尚书一向持重老成、克己复礼,兴许仍沉浸在丧子悲恸之中而无法自拔。”

楚帝唇角含笑,缓缓站起身,“若是染之在此,或有惊天动地之言。”

孙莲英蹑着脚步跟上去,试探地一问,“奴才可要传林御史入宫觐见?”

“你觉得染之现下会否怀疑是朕指使匪贼截杀?”

“这······恕奴才愚钝。”

“你,不敢说?”

孙莲英微怔,垂首默然不语。

“你走一遭染之府上,代朕聊表问候。”

“奴才遵旨。”

楚帝斜睨一眼他手中的请辞疏,唇角一勾,“此物一并送去,让他看个仔细。越是这个时候,他越要和朕是一条心。”

孙莲英躬身一拜,领旨退下。

转眼又是两日光阴逝去,常乐坊的喧闹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诚园旁的暗巷本就不宽,可头尾当下俱是挤得水泄不通,一眼望去也不知是在围观些什么,最里头还传来衙役维持秩序的呼喝,“府衙办案,退开!都退开!”

杜子腾望着悬于茶楼梁上的两具尸首,拧眉不语。

周文墨在此自戕后,谣言四起,茶楼也暂且歇业,紧闭门板。偏生连着两日发生命案,俱是在这间茶楼,亡者悬于梁上,睁大双目,直直地盯着诚园。

若是寻常,连着两起命案虽不是小事,但也不过是在周边街坊围观议论一阵而已,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毕竟长安一百零八坊,百万民众,纵使查不出缘由,府衙敷衍了事,也不会惹来争议。

偏生杜子腾替清雪赎身的传闻还未平息,前两日三皇子又替林明礼与京都府尹担保,倘若发生连杜府尹都解决不了的案子,三皇子就算是押解,也得将这位林府大公子送回府去。

然当下,这两桩案子,可绝非仅是命案这么简单。坊间的传闻逐渐演变成,文墨先生的妄议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日枉死的百姓不愿真相就此平息,这才接连向更夫、普通民众索魂夺命。传闻若是没个交代,诅咒只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不停息。

‘前两日林御史与林尚书父子在城外遇险,若无林御史拼死相救,唯恐他们父子已死于非命。’

‘随行的下人俱是被匪贼所杀。依我看,这位大公子哪是与林尚书在城外木屋争吵书童之死,分明是上了二郎山去见那位摒尘师太。’

‘照你这么说,摒尘师太果真是长公主?’

‘否则文墨先生道出实情后,林尚书为何要上二郎山?不是心虚是什么?’

‘林御史还是心善···’

‘慎言!’

‘听说自缢的这几人频频在坊间议论,你们几个小心死于非命。’

一时间聚讼纷纭。

长安城中,巡防营担有城门守卫、夜间宵禁及镇压械斗之类的职责。高统领已履任多年,照理这种刑名案件归京都府衙管辖,他本不该出现在这里。可前两日,先是死了一更夫,又接连有百姓于茶楼自缢,诚园门前几度引发暴动,原本于常乐坊梭巡的卫队也由一支,逐步抽调增派至三支。

高统领命卫队辅助衙役维稳,有序疏散民众,又忙从一道口子中间钻了进去,抱拳行礼,“杜府尹!”

数次呼唤之下,杜子腾方从沉思中缓过神来,回以一礼,讪然道,“望高统领恕罪,杜某一时出了神。”

高统领凑上前,小声道,“高某省的,杜府尹如今愁的夜不能寐。可高某得提醒你一句,如若再发生命案,且不说你我的前程,长安城的百姓一人一口唾沫就能将我等淹死。眼下不若先劝劝大公子,暂且回林府避一避。”

杜子腾面色凝重,疑惑道,“高统领以为大公子回了务本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至少眼下可以平息民愤。”

杜子腾攥紧双手,脸上除了疲惫和无奈,再看不到别的情绪。如若再有命案发生,且不能捉拿真凶,谁知晓陛下会有如何滔天怒火。

高统领右手握紧腰间的佩刀,迟疑片刻后,拉扯他借一步说话,“杜府尹,只要我巡防营增派兵力,料想这元谋也不敢如此顶风作案。说到底,大公子回了务本坊,巡防营和衙役近些时日再梭巡得勤快些,届时再寻个十恶不赦之徒担下一应罪责,你我都好有个交代。”

杜子腾余光看了他一眼,却也没说什么话。

“陛下虽未问责,可前几日林御史和尚书令父子在城外遇险,陛下盛怒之下叱责巡防营、城门侯皆是拿着俸禄不干事的废物,难道杜府尹是在等陛下降罪吗?如今谣言四起,此刻若不尽快平息,更待何时。”

高统领抬眸环顾四周,看了看周遭的动静,又郑重其事道,“高某深知杜府尹大义,十恶不赦之徒高某自会寻来,定然不会令你为难。”

杜子腾越想越不对,忙抓住他的手腕,拧眉道,“高统领,此举不是欺君吗?”

“欺君?”高统领自觉声音略大了些,紧压低声音,“十恶不赦之徒要杀,命案的元谋也要抓。不过是暂且拿他换些光阴,总归是好过革职。杜府尹的风流韵事,高某也听说了些。杜氏曾将全族希冀放在你身上,如今却因青楼女子险些毁于一旦。杜府尹,破获这两桩命案,同样是竖威!难道你忍心让杜氏全族的心血付诸东流吗?”

这些话一字一句地击穿杜子腾内心的防线。

京都府尹一职与其他郡守迥然不同,先前许多京都府尹的在位时间不长,有的甚至仅有几个月或是一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担任京都府尹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应变能力,且得有相当的能力与京畿的世家大族斡旋。长安城里除却韦太师以外,唯有杜氏。不过这并不代表杜子腾能够完全掌控,多半还是倚靠杜氏族老,故而这句杜氏全族心血确非妄言。

不过墙倒众人推,替青楼女子赎身本就欠妥,现下又接连发生命案。饶是杜氏一族再有威望,皇帝陛下降罪之日,杜氏全族或难幸免。

杜子腾心头一动,喃喃道,“杜某该怎么做?”

“如今大公子是三皇子的幕僚,不若由殿下出面相劝······”

他话音未落,但意思已经很清楚。杜子腾皱眉道,“不可。三皇子曾言,杜某若未能追查出命案元谋,他方才劝大公子回务本坊。若依高统领所言,这岂不是要令杜某欠下天大的人情?”

高统领怔了怔,旋即抿唇一笑,“那就看杜府尹的本事,可否凭一己之力劝大公子回去。”

杜子腾绷紧面颊,神色并不轻松,旋即揖手一礼,正色道,“杜某且先试一试。多谢高统领不吝赐教。”

“杜府尹言重了。”

高统领见几名衙役用木板抬着白巾遮裹的尸身,抱拳一礼,“高某先在外等候。”

街头巷尾围观的百姓遥望尸体抬出,登时又是一阵骚动。高统领生怕再引起踩踏,赶忙卫队呵斥拦堵。

吕令史徐徐而来,“杜府尹。经验尸,亡者瘀斑较少,且挣扎痕迹不多,生前应是处于昏厥,元谋刻意掩饰作自缢状。”

“可有足迹、指印残留?”

“不曾查探到,元谋显然有所准备。跟昨日一样,应该是用笤帚清扫过足迹,湿布拭去指印,现场处理得很干净,查不出端倪。”

杜子腾揉着额角思忖片刻,抬眸望了一眼诚园的高墙,心中腹诽,‘途经这条街巷的百姓寥寥无几,纷纷避之不及。可又有笤帚清扫,又要擦拭指印,如此动静想来也会惊动毗邻的诚园。倘若元谋是在他处行凶,又何必要将尸首搬运回茶楼?毕竟巡防营一直在梭巡,真发出些动静,岂非是惹火上身?’

“劳吕令史奔波,那就先回府衙,再细细查验一番,看有无其他的线索。”

“是。”

巡防营在常乐坊的守备较平素已是严苛上数倍,尤其是对暗巷周遭更是加紧梭巡。常乐坊几是人人自危,恨不能当下就立刻搬离出去。可在他们眼里,‘罪魁祸首’就是诚园这位大公子,还有他那身居尚书令的爹——林靖澄。若一日不将昔日旧事分说清楚,这文墨先生与十六名枉死百姓的冤魂和怨念就无法消散。“啊!”

一声尖叫划破坊间静谧的清晨。

已接连三日,而这回亡者横死在诚园旁侧的暗巷之中,倚靠在诚园的院墙上。

巡防营的卫兵战战兢兢地回话,“高···高统领,卑职已差人在巷道首尾死死盯守,宵禁期间根本无人出没。”

“你的意思是真有冤魂索命?”

卫兵不禁打了个冷颤,弱弱道,“大···大抵是真有······”

“有个屁!”高统领抬腿踹了过去,“夙夜戒备,就换来一句是有怨鬼索命,你是在拿老子玩笑?”

“高统领!”

高统领见杜子腾徐徐走来,整了整衣容,抬手命卫兵退下,旋即抱拳道,“杜府尹。”

杜子腾蹲下身去,仔仔细细地打量一番亡者的面孔,低声喃喃道,“这不是前几日那书生吗?”

“杜府尹认识他?”

“有过一面之缘。”

杜子腾如何不记得,前几日他当众发难,咄咄逼人的姿态怕是一时半会都难以忘却。

“是谁发现的?”

高统领垂眸看了一眼亡者,先回了一句“今晨路过暗巷的百姓”,又紧着解释道,“高某差人守住巷道两端,直至寅时,也无人出没于此。天亮时分,许是诚园院墙的阴影遮挡,故而起先无人察觉亡者倒在墙根下。一直到天亮透,路过的百姓才发现了他。”

“高统领觉得,他是死于寅时以后?”

“验尸还得交给仵作。兴许昨夜就死了,只是趁卫队回营,他才被转移至此。又或是······”高统领徐徐仰起头,望向诚园高墙上的青空。

若是要将尸体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至此,除非是避开所有人的目光,还有就是从宅院里头向外抛尸。

诚园外的百姓已是人头攒动。先前若还有些顾忌,当下可真是按捺不住暴动的心绪。

‘杜府尹,接连发生的命案到底查的如何?’

‘是啊!难道我们要一个个都死光了,杜府尹方能给一个交代?’

‘命案接连发生在诚园的这条暗巷里,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吗?要不就是文墨先生与死难的百姓怨气难消,要不林明礼当真就是个灾星。无论如何,今日林尚书和他的公子必须要给个交代!’

‘对,必须要给个交代!’

街头的百姓心绪愈发的激动、忿然,仅凭衙役与巡防营已是再难阻拦。

高统领低声提醒道,“杜府尹,该下决断了!”

杜子腾转过身去,眼瞧着衙役和巡防营拦起的人墙几是摇摇欲坠,渐渐咬住牙根,“容杜某与大公子先行商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