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120章 白帝城古韵与希望的交织(一)

晨曦初露,淡薄的雾气还缱绻在白帝城宾馆前的小径上,亚宁站在宾馆门口,身形略显单薄,仿若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她的眼神空洞而迷茫,像是被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原本青春朝气的面容此刻透着几分憔悴。长发随意地散落在肩头,几缕发丝凌乱地贴在脸颊,更衬出她的落寞。

阿丽迈着轻快的步伐走来,她虽经历了下岗的波折,可眼神中透着坚韧与乐观,宛如破晓时分穿透云层的微光。阿丽轻轻拍了拍亚宁的肩膀,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亚宁,今天咱们又要出发啦,去白帝城,一路上肯定有好多惊喜,说不定能把你心里的那些不开心都赶跑。”

亚宁微微抬起头,嘴角扯出一抹牵强的笑,声音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嗯,希望如此吧,这段时间多亏有你陪着我。” 她的目光中透着感激,又夹杂着一丝对未知旅程的忐忑。

在大志叔叔的精心安排下,这一趟旨在治愈亚宁心灵创伤的旅程再次开启。一行人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坐上了前往白帝城的车。车子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青山连绵起伏,似大地沉睡的巨兽脊梁;绿水悠悠流淌,像岁月蜿蜒的泪痕。田野间,偶尔有几处农舍升起袅袅炊烟,仿若人间烟火的轻声叹息。这般如诗如画的景致不断向后退去,仿若一位殷勤的使者,为他们拉开这场历史文化之旅的盛大序幕。亚宁的目光落在窗外,起初有些木然,渐渐地,那灵动的山水像是有了魔力,轻轻撩动着她心底尘封已久的对美好的渴望,她的眼眸里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

抵达白帝城时,阳光正好,像是大自然特意洒下的金粉,不骄不躁地为古城披上一层梦幻的纱衣。为了能探入这座古城灵魂的深处,触摸那醇厚的风土人情,他们特意请了一位讲解员,那讲解员仿若一位熟知宝藏秘密的引路人,带着他们一步步回溯往昔的岁月。

站在白帝城的入口处,亚宁仰头凝望眼前这座承载了无数故事的古城,微风仿若一位岁月的使者,轻轻拂过她的脸颊,丝丝凉意中似乎裹挟着古城往昔的低语。她不禁轻声呢喃:“白帝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啊?” 声音飘散在风中,像是在向古城问询,又似是在叩问自己迷茫的内心。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他们仿若踏入了时光的逆流之中。听着那生动鲜活的讲解,岁月的帷幔被缓缓拉开。

“竹枝词,宋?黄庭坚,三峡猿声泪欲流,夔州竹枝解人愁。渠侬自有回天力,不学垂杨绕指柔。” 讲解员用醇厚的嗓音念起这首诗,开始讲述黄庭坚的故事。亚宁听得入神,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遥远的身影,他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来自如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是北宋赫赫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更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鼻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称 “一祖三宗”,又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同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 “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双峰并峙,世称 “苏黄”,一部《山谷词》流传千古,书法更是独树一帜,跻身 “宋四家” 之列。亚宁心中暗叹,这历史的星河是如此璀璨,每一颗星辰都有着穿透岁月的光芒,而自己却在黑暗的心灵角落徘徊了太久,此刻,这抹文化的光辉仿若在她心底种下了一颗向往美好的种子。

走着走着,一旁的滑竿映入眼帘。讲解员介绍道:“要是选择坐滑竿,1600 块钱就能轻松上山,台阶总共 288 步呢。” 亚宁心里暗自琢磨,虽说坐滑竿能免去攀爬的辛劳,可自己一步步丈量这片土地,说不定才能真切触碰到这座城的心跳与脉搏,就像自己必须一步步走出内心的困境。她微微摇头,目光愈发坚定,脚步也紧跟着讲解员迈向那古老的石阶。阿丽注意到亚宁的小动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默默跟在她身后,轻声说道:“亚宁,你做得对,有些路就得自己走。就像咱们之前徒步三峡之巅、神农溪,每一步都有收获,这次也一样。” 亚宁回头,给了阿丽一个感激的眼神,轻声道:“是啊,那些走过的路让我明白,坚持下去,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白帝城可是有着转运之城的说法哦,传说在这里摸着能沾上好运呢,祝大家都可以心想事成,今晨得利呀。” 讲解员笑语盈盈,那话语仿若带着魔力,在众人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亚宁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抚摸身旁的石栏,指尖摩挲着那粗糙却又温热的石头,仿若能借此握住那缥缈的好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憧憬。此刻,她心中竟隐隐期盼着,这趟旅程能成为自己命运转折的开端,就像古时那些失意之人在此寻得转机一般。

再往前,独特的碑刻闯入视野。“这上面镌刻了有三个王呢,第一个王是最上面的竖王,然后中间是一对凤凰,凤凰是鸟中之王,白鸟朝凤,和谐吉祥。凤凰的右下方是牡丹花,牡丹花可是我国的国花,花中之王,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三光杯。” 讲解员细致入微地讲解着,众人都围拢过来,像探寻宝藏的孩子。亚宁凑近碑刻,目光在那精美的雕刻上游走,脑海中勾勒出古代匠人雕琢时的专注神情,心中满是对先辈精湛技艺的敬仰与赞叹,仿若看到了岁月长河中那闪耀的工匠精神之光。她不禁感叹:“这些古人真是太厉害了,能把石头雕琢得如此栩栩如生。” 阿丽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这都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瑰宝,历经风雨还这么精美。”行至有着诸多塑像的地方,讲解员的声音再次响起:“这里最早可不是刘备、关羽、张飞他们的塑像呀,而是白帝公孙术呢。明正德八年四川的巡抚认为公孙树是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把他的塑像给毁掉了,然后改换成了他们。但可惜的是,在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帝王塑像都是被破坏的对象,他们的头部就全部被砸毁过,一直到 1980 年代初才被修复好。所以呀,这些塑像身子都是 400 多年前的,是明朝的,可头部却是 80 后,是现代的,也算是一种古今艺术的结合啦。” 亚宁听着这段曲折坎坷的历史,心中涌起一阵酸涩与惋惜,这些文物就像历经风雨的老者,带着满身的伤痛与倔强存活至今,多么不易,又多么令人感怀。她想到自己内心的创伤,虽与这些文物的遭遇不同,却同样需要时间去修复,去重新焕发光彩。

环顾四周,那四位太监的塑像安然伫立,保存完好。“这四位太监他们在文革期间是普通人,所以当时就没被针对,要是仔细看的话,能发现他们的脖子衔接得很自然呢。” 讲解员补充的话语,带着几分诙谐,让凝重的氛围稍稍缓和。亚宁不禁凑近瞧了瞧,惊叹道:“还真是,古人的修复手艺也不容小觑啊。” 阿丽在一旁微笑点头,目光中透着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怜惜,她转头看向亚宁,发现亚宁正若有所思地盯着塑像,便轻声问道:“亚宁,你在想什么呢?” 亚宁回过神来,微微摇头:“没什么,就是觉得这些塑像背后的故事太多了,让人感慨。”

继续漫步古城,讲解员用带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说道:“摸摸头不发愁,摸摸背,不受累,摸摸手,啥都有,从头摸到尾,顺风又顺水。” 那质朴又亲切的话语,仿若一阵春风,吹得众人都笑了起来,旅途也因此添了几分烟火气与温情。亚宁也被这氛围感染,嘴角的笑意愈发明显,眼中的阴霾似被这笑声驱散了些许。她转头对阿丽说:“这方言听起来真有意思,感觉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这座城的距离。” 阿丽笑着回应:“是啊,这就是当地的文化魅力,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白帝城,这座被称为 “诗城” 的地方,自是底蕴深厚得如同无尽的宝藏。从古至今,众多诗人在此留下了灵魂的诗篇,仿若繁星坠落人间,点亮了这片土地。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陆游、杨慎等等,千余名诗人都曾踏上这片土地,留下了一万多首诗词,每一首都是历史与情感的凝练。

谈及李白,讲解员的讲述仿若带着众人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流的时代。李白家处蜀中江油县,其父李客经营盐茶和船务生意,在夔州白帝城也有着诸多往来,对夔州的历史了如指掌。李白有堂叔名李思正,任职夔州司功参军。年少的李白衣食无忧、才情纵横,意气风发地乘舟东下,在奉节留下了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的佳句,那时的他,眼中的未来如同眼前开阔的江水,满是憧憬与豪迈。亚宁听得沉醉,仿若看到了那个才情四溢、仗剑天涯的少年,心中满是向往,自己被困于抑郁的囹圄太久,这一抹豪迈之光仿若在黑暗中劈开了一道缝隙,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人生。

可命运的风云变幻从不留情。安史之乱的烽火燃起,李白错入永王李璘幕府,随着李璘与唐肃宗夺权内讧失败,李白被判处 “加役流”,要流放三千里并居坐三年,这对壮志满怀的他而言,仿若从云端坠入深渊,一路上满心孤寂郁闷,途经三峡时,写下了《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亚宁感同身受,想到自己被困于心灵困境的挣扎,眼眶不禁微微泛红,阿丽敏锐地察觉到,轻轻握住她的手,给予无声的安慰。亚宁靠在阿丽肩头,轻声说:“我懂他的那种绝望,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走不出这黑暗了。” 阿丽轻抚她的头发:“别灰心,你看李白后来都迎来转机了,你也一定可以的。”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公元 759 年初春,关中大旱,皇帝下诏大赦天下,李白的流放之刑改为免罪,他匆匆赶赴夔州接旨,不仅脱罪,还恢复了翰林待诏之名,得以重回朝堂参与机要文书之事。这从天而降的惊喜,让李白欣喜若狂,站在船头,迎着夔门的清风,他挥毫泼墨,那首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便诞生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亚宁听着,仿若能看到李白那意气风发、一扫阴霾的模样,心中竟也涌起一股力量,好似自己也能挣脱抑郁的枷锁,乘风破浪。她挺直了脊背,目光中多了几分坚定,暗暗对自己说:“我也要像李白一样,找到属于我的那片晴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