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199章 送日子之盛谈婚姻与生育

国匠精魂 第199章 送日子之盛谈婚姻与生育

作者:农夫在城有点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7 07:49:33 来源:书海阁

阿丽的三爷爷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说道:“晓臻啊,我听说你是大学毕业生,那肯定见识广。今天咱就借着这送日子的机会,好好聊聊婚姻和生育的事儿。”

贾晓臻放下手中的碗筷,礼貌地笑了笑,说道:“三爷爷,您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我正想向您请教呢。”

阿丽的三爷爷点了点头,目光变得深邃起来,说道:“在咱这乡下,婚姻可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儿,那可是两个家族的大事。生育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家族的繁荣兴旺。就像老祖宗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后代,那可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啊!”

贾晓臻微微皱了皱眉头,思考了片刻后说道:“三爷爷,我明白生育对家族的重要性。但在现代社会,婚姻的意义变得更加多元化了,两个人相互陪伴、共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这些也很重要啊。”

阿丽的三爷爷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晓臻啊,你说的那些都没错,但这生育可是婚姻的根本。你看看咱们村子里,那些没有后代的家庭,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来。被人称作‘绝户头’,那滋味可不好受啊!”

这时,贾晓臻的父亲贾茂林插了话:“三爷爷,您说得在理。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传宗接代,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丢。”

王世坨也跟着点头附和道:“是啊,在咱们那边,情况也差不多。没有儿子,总觉得在人前矮了一截。”

阿丽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偶尔看一眼贾晓臻,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阿丽的母亲给大家添了茶,轻声说道:“其实啊,生男生女都一样,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阿丽的三爷爷却摇了摇头,说道:“话虽这么说,但在咱们农村,没有儿子,就没人继承香火,家族也就没了希望。你看看那些只生女儿的家庭,心里多着急。有的甚至不惜冒着罚款的风险,也要再生一个儿子。”

贾晓臻想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一些思考,忍不住说道:“三爷爷,时代在变,现在的社会和过去不一样了。男女平等,女孩子也能撑起一片天,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过度生育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等等。”

阿丽的三爷爷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耐着性子说道:“晓臻啊,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不太懂。我只知道,在咱们这地方,多子多福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过去,咱们村还有13岁就结婚生育的例子呢,就是为了多生子女,延长生育年龄。就拿老杨家来说,他家过去一直信奉多子多福,觉得孩子多了,家里的劳动力就多了,日子就能好过些。所以,他们家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生了三个孩子。他们觉得,只要孩子多了,家里就有希望,就有福气。

“老杨家的大儿子中专毕业,二女儿大专毕业后就嫁人了,三儿子好点,二本毕业。可直到今时今日,老杨才发现,这三个孩子,哪怕读过点书,也只能混成普通人的样子。同时,孩子们也赚不到钱,还需要啃父母的老,这让他特别失望。有一次,三儿子跟他抱怨,如今没有房子,没有车子,就找不到对象,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希望父母可以掏空钱包,帮他一把。听了三儿子的话,老杨一下子就生气了,说道:‘生生生,我也就是因为生了你们,才苦了那么多年。你没本事,就别生了。’

“你看,这就是多子多福观念带来的问题。在过去,多子多福确实能给家庭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增加劳动力,养老送终有保障。可现在,时代变了,养儿防老已经成了一个幻想。现在是商业化时代,人们觉得生孩子有意义,虽然投入高,可至少养儿防老,那人们就会选择生孩子。反之,投入高,而没收获,那不婚不育的人就会变多。就拿‘养儿防老’这件事来说,绝大多数的父母,生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孩子给自己养老。不过,在今时今日,养儿防老成为了一个幻想。近几年,出现了两个词,养老防儿,养儿啃老。到了晚年,还需要防备子女,这是养老防儿。父母老了,孩子还啃老,这就是养儿啃老。

“再看看那些违反计生政策的家庭,像青龙和小义,他们都是村里的干部,发小,工作上配合默契,生活中也步调一致,都生了二胎,且都没有间隔够时间,违反了计生政策。当时,乡党委把他俩的计生违纪作为计生案处理,给了一个党内警告的处分。背了处分,两个人很有些想不开。后来青龙辞掉了支书,自己跑起了买卖,生意还不错。几年以后,他又被选回村里干上了支书。现在,国家有可能放开了三胎政策,可人们生育的意愿却不高了。

“还有那些上了年纪还要生孩子的,像52岁怀上孩子的妇女,这种事在旧社会多,现在又有了。过去生孩子还要指标,现在上了50的人还要生,再没人管了。这样的事当笑话摆。我69年下乡到王村公社胜利大队,一老婆婆生孩子了,她参军的儿子回家来说媳妇,正好伺候他母亲坐月子。那个年代这种事不稀罕,一个母亲生四五个的也多。人说,多生一个孩子,也就是多摆一双筷子的事。孩子多,在生产队里分粮也多,孩子多的家反而吃得饱一些。多子多福,计划生育时批判的,沉渣泛滥了?但也许是那个时候‘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太深入人心,现在好多人还是选择只生一个。阿丽的三爷爷继续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么个事儿。那会儿有个村子,村里的张老汉,他妻子生不出孩子。张老汉又不想一辈子断了香火,就琢磨着‘借种’。他找到同村的李家,李家有个儿子,人高马大的,张老汉就提出来,让李家儿子和他妻子睡一段时间,生个孩子出来。李家一开始还犹豫,毕竟这是伤风败俗的事儿。可张老汉承诺,只要生下孩子,就给李家一大笔钱。李家家里穷,经不住诱惑,就答应了。后来,张老汉的妻子还真怀上了,生了个大胖小子。张老汉乐开了花,按照约定给了李家钱。可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张老汉的妻子抬不起头,张老汉也被人背后议论。不过那时候,大家虽然背地里骂,但面上还是认可这种做法,毕竟都为了传宗接代嘛。”

阿丽忍不住插话:“三爷爷,那‘典妻’又是怎么回事儿呀?”

三爷爷叹了口气,说:“‘典妻’就更离谱了。就是丈夫把妻子像物品一样典当出去,让别人‘租’一段时间,等妻子给那个承典的人生了孩子,再回到自己丈夫身边。这都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看重后代了,为了有孩子,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我记得有个邻居,家里穷得叮当响,妻子也生不出孩子。他就把妻子典给了村里一个有钱但没后代的光棍。那光棍为了有个孩子,就按照约定把他的妻子接回了家。后来,他妻子给光棍生了个女儿,按照约定,他把妻子赎了回来。可他妻子回来后,整个人都变了,整天郁郁寡欢的,也不和他说一句话。他想再和妻子好好过日子,可妻子心里的坎儿过不去。后来,他妻子就偷偷跑了,听说是去外地打工了,再也没回来。他虽然难过,但也知道,这都是他自己当初的决定害了妻子啊。”

贾晓臻听了,心里五味杂陈。他没想到过去竟然有这么残忍的习俗,把人当物品一样随意典当、借来借去。他看着阿丽,阿丽也正看着他,两人眼神中都充满了对过去的不可思议和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阿丽的父亲一直默默地听着大家的讨论,这时也忍不住说道:“他三爷爷,那些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大家的生育观念也在慢慢改变。”

阿丽的三爷爷叹了口气,说道:“话是这么说,但要改变这老观念,可不容易啊。就拿咱们村的 肖正太来说吧,他娶了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就为了能生个儿子。结果孩子也患上了精神疾病,但大家还是觉得,他好歹有了后代。”

贾晓臻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不能只追求生育的数量,而忽视了孩子的质量。近亲结婚、与有遗传疾病的人结婚,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

阿丽的三爷爷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说道:“晓臻啊,你说的这些,让我好好想想。但不管怎么说,这婚姻和生育,都是大事,你们年轻人可不能马虎。”

贾晓臻点了点头,说道:“三爷爷,您放心。我和阿丽是真心相爱的,我们会认真对待婚姻和未来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