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国匠精魂 > 第203章 送日子之谈婚姻变化及原因分析

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如刀子般刮过岳西南的大地,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瑟瑟发抖。远处的田野一片萧索,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霜,在黯淡的日光下泛着冷光。阿丽家所在的村子,错落分布着低矮的瓦房,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给这冰冷的世界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阿丽家堂屋内弥漫着温暖的气息,煤炉烧得正旺,水壶被烧得 “咕嘟咕嘟” 响。阿丽的母亲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又忙着端茶倒水。阿丽则紧挨着贾晓臻坐下,时不时偷偷瞥他一眼,嘴角挂着羞涩的笑容。

阿丽的三爷爷,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慢悠悠地抽着旱烟,率先打开了话匣子:“晓臻啊,你如今在大城市工作,见识广。可知道咱这岳西南,近些年变化大着呢,尤其是婚姻方面。”

贾晓臻礼貌地笑了笑,坐直身子,说道:“三爷爷,我还真不太了解,您快讲讲。” 一旁的贾茂林和王世坨也纷纷点头,目光投向三爷爷。

三爷爷清了清嗓子,吐出一口烟圈,缓缓说道:“就说这女子地位吧,搁以前,男尊女卑,女人在家没什么话语权,啥事都得听男人的。可现在不一样喽,女人和男人一样,能出去打工挣钱,在家里也能当家做主。阿丽她娘,现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她的主意。” 阿丽的母亲听到这话,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轻轻拍了拍阿丽的肩膀。

贾晓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三爷爷,这变化背后是为啥呀?”

三爷爷磕了磕烟袋锅,说:“这电视可起了大作用。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虽说大多是黑白的,可西方、城市里的新观念、新做法,都通过电视传到咱这小村子里了。年轻人看了,思想就跟着变了。再加上现在外出打工的人多,眼界也开阔了。”

这时,阿丽的父亲插了一句:“确实,村里好多年轻人出去打工后,回来想法都不一样了,找对象的标准也变了。”

三爷爷接着说:“没错,以前女方找对象,就看重男方家庭条件,想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可现在,闺女们更看重男方的人品、感情,希望对方勤奋、正派。阿丽找你,不就图你踏实上进嘛。” 贾晓臻听了,脸微微一红,阿丽则害羞地低下了头。

王世坨在一旁插话道:“我在外面也听说,现在自由恋爱的多了,不像以前全靠媒人撮合。”

三爷爷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这自由恋爱是多了,可也带来不少问题。现在好多大闺女脸皮厚了,婚前就和男方交往频繁,有的连男方家油盐酱醋放哪儿都知道。更有甚者,还发生婚前性关系,这在以前可是要遭人戳脊梁骨的。” 屋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凝重,阿丽不安地绞着手指,贾晓臻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贾茂林轻咳一声,说道:“时代变了,有些事确实难以避免。”

三爷爷又抽了口烟,继续说道:“还有这婚外情,近些年也多了起来。就说住在主村北门里的杜老三,他家开窑厂,条件不错。他在窑厂干活时,看上了一个打工妹,和人家相好。他媳妇知道后,和那打工妹闹,他父母还打了那女子。可那女子怀了孕,要上法院告发,杜老三 没办法,只能和媳妇离婚。离婚时,两人抱头痛哭,感情其实还挺好。离婚后,他们还经常见面,两年后他媳妇才再婚。”

贾晓臻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没想到会这样。三爷爷,这离婚率是不是也变高了?”

三爷爷沉重地点点头:“是啊,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离婚的越来越多。而且现在提出离婚的,大多是女方,和以前完全颠倒过来了。过去是‘休妻’,现在是‘休夫’。”

阿丽忍不住问道:“三爷爷,为啥现在女方更愿意提出离婚呢?”

三爷爷看着阿丽,语重心长地说:“闺女啊,现在女子的婚姻观念变了,自我意识提高了。‘从一而终’的古训对她们没那么大约束力了。要是男方有酗酒、赌博、行为不端等毛病,女方不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而是选择离婚来摆脱不幸婚姻。”

接着,三爷爷又讲起宋大柱子 的事:“宋大柱子 婚前就有打牌、赌博的习惯,婚后也没彻底改掉。”

阿丽爸突然直起腰:"前年腊月,我在后街玩牌的听说过有个姓宋的,高高的个子。"

"宋大柱子?"三爷爷的烟锅顿住了,铜锅底还沾着半截旱烟丝。

"正是他。"阿丽爸往火盆里啐了口痰,火星子溅在脚边的火盆上,"那憨货抗麻袋能顶两个壮劳力,偏生见了麻将就犯浑。腊月二十九,他对象塞给他十块钱买枣花,他转头就揣进玩牌的。"

远处传来钟声,惊醒了打盹的寒鸦。阿丽爸裹紧衣服,通红的脸在火光中忽明忽暗:"他媳妇那晚敲开我家门时,整个人抖得像秋后芦苇。十块现钞是她攒了半年的私房钱,本想买身新棉袄,硬塞给男人买年货。"三爷爷的烟锅突然戳在土根面前,烫出个焦黑的洞:"后来呢?"

"后来?"阿丽爸喉结滚动,"等他媳妇问起,这货倒说钱被海风刮进海里。"他掖了掖外衣,"第二天她就拽着宋大柱子满街找打麻将的,当着众人面把麻将桌给砸了。"

火盆突然暗了下去,像突然熄灭的希望。阿丽爸的声音被北风撕成碎片:"那媳妇跪在祠堂外,哭着给列祖列宗烧纸钱。她说宁可饿死也不当赌鬼的寡妇,火苗子都燎到头发梢了,宋大柱子还倔得像头牤牛。"

三爷爷的烟锅在黑暗中明明灭灭:"真改了?"

"真改了。"阿丽爸往火里添了把柴,"老支书把人按在石磨盘上,当众抽了二十鞭子。他媳妇在旁边哭着给街坊作揖,说只要男人改了,往后天天供他抽叶子烟。"

贾晓臻听了,感慨道:“看来女方关键时刻提出离婚,对男方改正恶习还是有一定震慑作用的。”

三爷的烟锅在月光下闪着冷光,火星子随着他的叹息簌簌落下。"那年开春,邵小二穿着军大衣晃进村时,可风光了。"三爷的声音像被北风撕扯的渔网,"胸前的军功章叮当作响,硬是把自行车骑进了祠堂。"

阿丽爸往火盆里添了把稻壳,火星子溅到脚边的碎玻璃上。"他媳妇不是柳裁缝家的二闺女吗?"他记得那姑娘出嫁时,花轿经过晒谷场,抛下的喜糖还带着高粱酒的甜香。

"正是。"三爷的烟锅突然戳在土根鼻尖前,"你猜他复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置办农具,而是把军功章换成了二锅头。"他喉间滚动着咸鱼的腥气,"那年端午,他偷了生产队的龙舟桨去换烧酒,被老支书吊在槐树上抽了三鞭子。"

火盆突然暗了下去,像被海风掐灭的希望。

"他媳妇那年抱着四个孩子来求老支书。"三爷的声音低得像坟场里的风,"最小的丫头才满月,尿褯子冻在屁股上。她说再不管,就要带着孩子睡芦苇荡了。"

阿丽爸突然直起腰,"我记得老支书把人捆在石磨上,当众把他的退伍证烧了。"他喉结滚动,"那纸灰飘到他脸上,他还在笑,说反正肚子里有酒,不冷。"

土根看见三爷眼里的火星在闪烁。"后来呢?"他问,声音被北风扯得细长。

"后来?"三爷突然笑起来,烟锅里的旱烟丝发出焦糊味,"他偷了信用社的存折笔,把上面的数字改大了三倍。"他往火盆里啐了口痰,火星子溅起一蓬灰,"警察来抓人那天下着雪,他还在打麻将。"

土根想起那天早晨,邵家的烟囱第一次没冒烟。四个孩子缩在破棉絮里,最大的儿子抱着空酒瓶哭,最小的丫头把手指头含在嘴里,冻得通红的小脸像朵凋零的腊梅。

"他媳妇抱着孩子回娘家时,连锅都揭不开了。"三爷的声音突然变得轻飘飘的,像被海风卷走的冥纸,"临走前把墙上的喜字都撕了,那红纸在风里飘啊飘,最后落在猪食槽里。"

"出狱后呢?"土根问,声音像被盐粒腌过的鱼网,沙哑得不成样子。

"还能怎样?"三爷的烟锅在黑暗中明明灭灭,"去年开春,他在集市上骗了个收破烂的老头,把人家的秤砣偷梁换柱。"他突然压低声音,"听说明天他要办离婚手续,他媳妇娘家请了整条巷子的人吃喜面。"

土根一直静静地听着,这时忍不住说道:“还有这等事情,真令人无语。这离婚率上升,对村里影响大吗?”

三爷爷沉思片刻,说道:“影响肯定是有的。一方面,婚姻朝着更自由、更重视感情的方向发展,这是好事。可另一方面,离婚率上升,家庭和社会就容易不稳定。政府为了维持乡村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主要采取保护婚姻的政策,地方法院也加大了调解力度。”

贾晓臻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三爷爷,我觉得离婚率也不是越低越好。像传统乡村那种‘超稳定’婚姻,有时候是以牺牲婚姻质量和个人感情为代价的。”

三爷爷看着贾晓臻,眼中露出一丝赞许:“晓臻,你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看得透彻。虽说现在这些变化还没到威胁传统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程度,但往后的趋势,还真不好说。”

阿丽依偎在贾晓臻身边,轻声说道:“希望我们以后能一直好好的。” 贾晓臻紧紧握住阿丽的手,坚定地说:“一定会的。”

屋内的炉火依旧熊熊燃烧,温暖着每一个人。这场关于婚姻变化的讨论,在冬日的午后缓缓落下帷幕,但它所引发的思考,却如这炉火一般,在众人心中久久回荡。大家都明白,时代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岳西南的婚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将在这浪潮中不断演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