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 第219章 二百一十九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第219章 二百一十九

作者:肖羲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4:52:30 来源:书海阁

佟国维的猜测并没有错,这日上朝了时候,康熙便直接下旨让隆科多去了通州大营就做一个普通的兵士,甚至连佟家都没让回,让一下朝就出发。

待到佟家人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晚间跟在隆科多身边的小厮回来替他收拾东西顺便报信的时候了。

不过佟国维也并不敢去与康熙理论,毕竟这件事确实是他们佟家理亏,也没什么好去说的。

这李四儿闹事的事件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时间继续往前走,康熙四十二年的十月,山东地区连日淫雨不断,导致河水泛滥,决堤成灾,田地淹没 ,百姓生活困苦。灾情严重,多地出现饥荒和瘟疫,人口大量迁移和死亡,社会动荡不安。

本来山东地区的官员还准备瞒着不报的,奈何随着灾情的日益严重,山东地区的许多灾民开始往京城迁移。

待到京城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灾民以后,京城的守卫就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赶忙向上禀报。

待到康熙得知京城出现了大量流民的时候,山东的水灾已经很严重了。康熙急急忙忙的派人去户部准备救灾的物资和考虑去救灾的人。

这事康熙派给了太子底下的官员,胤禛也就没有再多管。

时间继续往前走,康熙四十二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来到了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

耿氏怀孕也已经快要十个月了,乌云娜不知道这耿氏肚子里的会不会是历史上那个“荒唐王爷”弘昼了。

历史上的弘昼自幼随同乾隆帝弘历一同学习,涉猎广泛。

但可能是为了不引起乾隆的疑心,总是做出一些令人深绝荒唐的事情,比如当众殴打重臣:弘昼曾在朝堂上公然殴打军机大臣讷亲,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朝廷礼仪和秩序,但乾隆帝却未予重罚。

又在例如自办葬礼:弘昼还曾为自己筹办葬礼,这种荒诞的行为进一步 加深了人们对他“荒唐”的印象。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耿氏肚子里的这个也不知道是男是女,是男的又是不是历史上的“荒唐王爷”弘昼都不好说。

======题外话======

历史上的弘历出生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弘昼出生在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七日,这里因着剧情需要将两人的出生年月提前了许多,希望不要引起宝们的误会呦。

======题外话完======

胤禛耿氏的产期接近,雍郡王府里也早早的就备下了奶嬷嬷和接生嬷嬷,接生嬷嬷是乌云娜惯常用的,倒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底的一天,乌云娜正在用午膳时,耿氏那边的人匆匆来正院回禀,说是耿氏发动了。

乌云娜便匆匆的赶去了耿氏的院子。

胤禛五月底的北京天气正好,所以乌云娜也没进屋子等,只让人搬来了一个凳子便坐在了院子中等着了。

不多时,后院其他几人便也都赶到了耿氏的院子。

乌云娜也不想看着几人花枝招展的在自己的眼前晃悠,便对着院中的下人道:“给李侧福晋和几位格格搬几个凳子来,都坐吧。”

院中的下人很快搬来了凳子,就摆在了乌云娜的下首。

因着耿氏进府以后一直对乌云娜很是恭敬,性子也是个极老实的。所以,整个孕期乌云娜都很是关注,时不时的会让府医去诊平安脉。

也会让春雨时时关注,不让其他人有可乘之机;也一直敲打着后院的众人。

因此,耿氏整个孕期的胎都养得极好,乌云娜也很是让人注意着耿氏的饮食,防止补的太过从而导致胎大难产。

但饶是如此,可能是因着耿氏是第一胎的缘故,生的也并不是很快。

下人们进进出出产房,端着清水进产房,又端着血水出来。饶是在院中空气流通难免也弥漫起了一股血腥味。

一旁一直安静坐着的乌雅纭卿突然发出了“呕”的一声呕吐声。

乌云娜寻声看去,就见乌雅纭卿白着一张脸,很是难受的样子。

乌云娜看乌雅纭卿的样子和反应,心中已经猜到了乌雅纭卿可能是怀孕了。于是,便开口道:“乌雅格格先回自己的院子吧,待耿格格这边生产完了以后,本福晋便让府医去你院中为你诊脉。这会耿格格这边离不得府医,乌雅格格你多担待。”

乌云纭卿忙俯身道:“是,婢妾便先告退了。”

乌雅纭卿这边刚走没多久,耿氏这边产房内也发出了一声嘹亮的哭声。

不多久,接生嬷嬷便抱着一个襁褓出来了,对着乌云娜恭喜道:“恭喜福晋,耿格格生了一个健康的小阿哥。”

乌云娜听闻是个阿哥,也没有什么为弘晖担忧的心情。只想着,这可千万不要是历史上那个“荒唐王爷”弘昼,哪怕真的叫弘昼也千万不要如历史上那般做出那些事情。

不然,乌云娜真的是怕这弘昼若也能历史上一般,那可真的是会让乌云娜觉得有些脸上无光。虽然,乌云娜知道历史上的弘昼会如此可能也是因为要让弘历放心他。

但是,乌云娜觉得,若是这里的弘昼也如历史上那般,只会让胤禛和弘晖跟着丢人,并不会让弘晖有更加放心他的心里吧

不过,这个小阿哥到底会如何还是要看耿氏前期的教导和胤禛的教育。

乌云娜相信以胤禛的教育,应该不会出现历史上那般的情况的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的乌云娜在接生嬷嬷道喜以后,便对着春雨道:“耿格格院子里伺候的人没人赏一个月的月例,接生嬷嬷没人包五十两的红封。”

======题外话======

百度了许多资料以后,得出的结论:考虑到康熙年间的整体物价水平和银两的购买力,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康熙年间的100两银子在现代的价值。由于历史时期的货币购买力与现代存在较大差异,直接换算可能存在误差,但根据历史资料和合理推算,我们可以认为康熙年间的100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代人民币4万至5万元左右。所以,将红封的银子定在了五十两。

======题外话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