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67章 河南省补充—王姓、申姓、岳姓

王姓

- 起源:

- 出自姬姓:这是王姓最主要的起源之一。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后被分封于魏,魏被秦灭后,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姓氏。二是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琊,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三是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周平王去世后太孙赤继承王位不久便被推翻,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

- 出自妫姓:公元前 404 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其中田升之子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为河南王氏。

- 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商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 他族改姓或赐姓:如王莽建立新朝时曾赐姓;五代时刘去非改姓王;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之子支收改姓王;明朝有谢氏、孙氏等改姓王;爱新觉罗家族也有一支改姓王等。

- 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营州地区高句丽人等改姓王氏;匈奴、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 变迁:

- 秦汉时期:王姓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福建南安等地。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琅邪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时称“王与(司)马共天下”。同时,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

- 隋唐时期: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琅邪王姓的后裔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

- 宋元明清时期: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元末战乱和张献忠余部继续抗清,以及后来的“湖广填四川”等移民运动,使得王姓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

- 分布:如今,王姓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姓氏之一,在河南省也是分布广泛的大姓。河南省的多个地市都有王姓人口分布,如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商丘等地。这些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为王姓的繁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村落和家族中,王姓有着较为集中的分布,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申姓

- 起源:

- 源于姜姓:商末时期,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其后人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国(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形成申姓的一支。

- 源于西申:留在大河一带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国所灭,其族人也以申为氏。

- 源于炎帝后人: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今上海市一带),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姓的来源之一。

- 他族改姓:包括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等。此外,满、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中也有此姓。

- 变迁:

- 春秋战国时期:申姓发祥地在河南南阳一带,此时申姓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有申包胥、申不害等,他们分布于鲁国、郑国、楚国、韩国、晋国、吴国等国,对各国的政治、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秦汉以后:申姓逐渐向其他地区迁徙扩散,如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在历史的变迁中,申姓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其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

- 近现代: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迁徙,申姓人逐渐分布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 分布:在河南省,申姓主要集中在南阳地区以及周边的一些县市。南阳作为申姓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申姓在这里有着较为深厚的根基。此外,在河南的其他地区,如郑州、洛阳、商丘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申姓人口分布。

岳姓

- 起源:- 源出风姓:伏羲氏的后代,相传在 4000 年前的尧舜时有大臣羲和,掌天地四时之官,是伏羲氏的后代,擅长观察天象,发明了日历。他的后裔建立了羲、和两国,地望在今河南登封、巩义、荥阳一带。羲和的后代为四岳,四岳传说为尧舜时四方部落的首领,四岳之后有岳氏。所以岳姓出自风姓,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境内,岳氏家族很可能是羲氏族居住于中岳嵩山的一支后裔。

- 外族基因流入:清朝初期,南宋民族英雄岳飞遇害后,他的后代和族人有部分北上东北,在辽宁地区定居,到明清时,其中有满化人旗籍,清初满洲八旗纷纷改用汉姓,满洲八旗的岳氏也恢复了汉族,东北地区的岳姓含有满族的遗传基因。

- 变迁:

- 古代:起源于河南的岳姓一直主要活动于河南地区。到唐、宋时岳姓已经南下湖北、湖南,西入四川,西北进甘肃、陕西,北抵河北、辽宁,东达安徽、山东。

- 宋元明时期:宋朝时期,岳姓是小姓,主要集中于湖南、甘肃、河南三省。明朝时期,岳姓人口增加较快,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是岳姓比较集中的地区。

- 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岳姓人逐渐分布到全国各地。

- 分布:目前,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但四川、河南是岳姓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在河南省,岳姓人口分布在多个地市,如郑州、洛阳、南阳、安阳等地。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岳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