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68章 北京市—王姓、张姓、李姓

王姓

一、起源

1. 源出姬姓

- 周灵王之子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公高后裔毕万在春秋时期从毕国出奔晋,为大夫,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分晋,毕万后代魏文侯魏斯建立魏国,后被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姓氏。

- 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也以王为姓。

2. 源出子姓

-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其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3. 源出妫姓

- 公元前 404 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升、桓、轸。升之子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姓,为河南王氏。

4. 少数民族改姓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可频氏改为王姓。

- 隋唐时期,羌族、匈奴、契丹、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融合过程中,也有许多改为王姓。

二、变迁

1. 先秦时期

- 王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洛阳、卫辉,山西芮城等地。

2. 秦汉时期

- 王姓在北方地区的分布逐渐扩大,如山东、河北、陕西等地。秦朝末年,王离之子王元为避战乱,迁居琅琊(今山东临沂),成为琅琊王氏的始祖。王离之弟王威仍居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太原王氏始祖。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成为名门望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大批南迁,王导、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史称“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家族在东晋时期达到鼎盛,涌现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文化名人。

- 同时,太原王氏也在北方地区保持着较高的地位,如北魏名臣王思政等。

4. 隋唐时期

- 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士族势力逐渐衰落,但王姓依然是大姓之一。

- 唐朝时期,王姓人物众多,如王勃、王维、王昌龄等文学家,王孝杰等名将。

5. 宋元明清时期

- 王姓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且不断繁衍发展。

- 宋朝时期,三槐王氏崛起,以王祜为始祖。王祜在庭院中种了三棵槐树,预言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位至宰相,三槐王氏成为北宋时期的名门望族。

- 明清时期,王姓人口进一步增长,在商业、文化等领域也有不少杰出人物。如王阳明是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三、在北京的分布

1. 历史上的分布

- 北京作为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吸引了各地的王姓人士前来。在辽代,一些王姓官员可能随着朝廷的迁徙来到北京。金代,王姓在中都(今北京)也有一定的分布。

- 元代,随着蒙古族的统治,一些蒙古族、色目人改姓王,也在北京定居下来。

- 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王姓的官员、文人、商人等大量聚集。如明代的王鏊曾在朝廷为官,其家族可能有部分人在北京生活。清代的王士祯等文人也在北京留下了足迹。

2. 现代分布

- 如今,王姓在北京各个区县都有分布。在城区,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等地,有许多王姓居民。在郊区,也有不少王姓家族聚居的村落。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王姓人口在北京的分布更加广泛,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

张姓

一、起源

1. 源出姬姓

- 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

-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

2. 源出聂姓

- 三国魏将张辽原姓聂,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其子嗣便以张为姓。

3. 少数民族改姓

- 古代的乌桓、女真、羯、鲜卑、匈奴、契丹等少数民族,有改姓为张的。如三国时期,鲜卑族莫护跋在魏文帝曹丕时率部入居辽西,后跟随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建立起辽西乌桓国政权,莫护跋于是以“张”为姓,称“慕容”,其后人亦以张为姓,称为“慕容鲜卑张氏”。二、变迁

1. 先秦时期

- 张姓主要活动在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

2. 秦汉时期

- 张姓向四周发展,向西进入陕西,向北进入山西,向东抵达山东,向南进入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张姓人口大量南迁,同时也有一些北方的张姓家族在少数民族政权中担任官职。如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奠基者张轨就是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

4. 隋唐时期

- 张姓更加昌盛,分布更为广泛。唐朝时期,张姓出了许多名人,如张说、张九龄等文学家、政治家。

5. 宋元明清时期

- 张姓继续发展壮大,在全国各地都有众多的人口。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张姓也逐渐向海外扩散。

三、在北京的分布

1. 历史上的分布

- 北京作为历代都城,吸引了大量的张姓人士前来。在辽代,北京地区就有张姓居民。金代,中都(今北京)的张姓人口可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增多。

- 元代,北京作为大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其中不乏张姓人士。一些蒙古族、色目人改汉姓为张,也在北京定居下来。

- 明清时期,北京的张姓人口进一步增加。许多张姓官员在朝廷任职,如张居正等。同时,一些张姓文人、商人也在北京生活。

2. 现代分布

- 如今,张姓在北京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城区和郊区的各个区县都有大量的张姓居民。张姓人口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李姓

一、起源

1. 源出嬴姓

-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2. 源出姬姓

-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 306 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3. 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4. 少数民族改姓

-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二、变迁

1. 先秦时期

- 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李姓的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

2. 秦汉时期

- 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入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入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的名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李氏大举南迁,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4. 唐朝时期

- 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 13 世,历时 289 年。李唐皇室子孙众多,加之赐姓、附姓等,使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国姓。

5. 宋元明清时期

- 李姓人口继续增长,分布更加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李姓逐渐向海外扩散。

三、在北京的分布

1. 历史上的分布

- 北京作为历代都城,吸引了众多的李姓人士。在辽代,北京地区就有李姓居民。金代,中都(今北京)的李姓人口可能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增多。

- 元代,北京作为大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其中不乏李姓人士。一些蒙古族、色目人改汉姓为李,也在北京定居下来。

- 明清时期,北京的李姓人口进一步增加。许多李姓官员在朝廷任职,如李东阳等。同时,一些李姓文人、商人也在北京生活。

2. 现代分布

- 如今,李姓在北京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城区和郊区的各个区县都有大量的李姓居民。李姓人口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