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汉末小人物 > 第123章 大树到了,猢狲会散吗?

汉末小人物 第123章 大树到了,猢狲会散吗?

作者:张有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7:58:38 来源:书海阁

建安七年秋季的大雨骤然而至,没有如往年一般干旱,既洗刷了人们心中的忧虑,也预示着近二十年飘忽不定,愈来愈坏的天气迎来终结,都希望当真如此,永远如此。

大汉邟乡侯,假节钺,大将军都督四州诸军事,天下士族的翘楚,当今高门的领袖,优柔寡断的代表,手握好牌却打的稀烂的反面教材,充满矛盾与悲**彩的集合体,英雄也好蠢才也罢,或警示或感叹,无论怎样历史都会记住他。

他挺过了六月二十八日,那个最危险的时刻,大家都以为结束了,可他还是挺过来了,然而经不住历史一而再的催促,他在这个秋天,在滂沱雨幕中慨然谢幕,带着遗憾带着不甘,孤身一人前往泰山脚下的蒿里,去寻找新的位置和一个新的开始。

没有出现回光返照,一扭头的功夫人就离开了,应该源于解脱,临走时多少还有些惆怅和感慨,至于身后那些琐碎的,烦人的,令人愤怒又无奈的事情,可能因为走的匆忙,所以没顾得上处理。

邺城议事厅内袁尚坐在上首,袁熙和高干在两侧陪坐,刘琰坐在袁熙身后,今天唯独袁谭拖病没来。

他病的很是时候,所有人都心存感激臣,双方一定会发生激烈碰撞,少一个当事人也少去不少尴尬,只要兄弟俩还维持表面平和,一切就都有转圜余地。

几人之下一众文武分列两行,远远听去议事厅内争吵声不绝于耳。

“大家的意见是按照主公生前遗愿,由显甫继承邟乡侯爵位。”巨鹿太守李邵代表冀州地方官员表明态度。

“主公麾下四州,讲道理也该听取青州意见吧。”孔顺为了青州利益反驳。

“我并州不参与。”高干音量很大,袁熙也大声回应表示幽州同样置身事外。

“讲句公道话,显甫继位乃是主公遗愿。”阴夔紧接着讲话,他代表的是已经在冀州扎根的外来士族,这些人倾向支持袁尚。

身处冀州的客将都支持袁谭,建义中郎将陶升就是其中之一,听到阴夔的话不乐意,当即出言:“这就不公道了,遗嘱在哪里拿出来看看呀?”

军人讲话声音都很大,冀州本土将领也不例外,骑都尉蒋奇一拍几案厉声说道:“主公临终亲口立下遗嘱,逄护军审别驾都在场还能有假!”

州从事徐勋冷笑出声没有说话,冷笑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与陶升都是客将,一个代表武将一个代表文官。

“我家主公身为长子,理应继邟乡侯爵位。”辛评起身对着众人振臂高呼。

“袁青州是故太仆之子。”逄纪手捧茶盏淡淡开口。

他也是外来客将,害死田丰他是主谋,按说该是袁谭一派。然而,外界传言其与审配因某事相互推崇,摒弃前嫌,进而精诚合作力挺袁尚。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单就刘琰所知,与其说逄纪倾向袁尚,不如说他忠于袁绍,今天这个场合恐怕不会像表面那样简单。

“袁太仆乃汝南袁氏嫡长,当今三位长辈已然不在,自然应由族内嫡长继承。”郭图双眼微眯轻声反驳。

汝南袁氏嫡长子是袁基,嫡次子袁术,袁绍虽然年纪最长,但由于是庶子,过继出去才成为袁成嫡子,地位没有前两位高,这也是袁术看不起袁绍的原因之一。

“那去继承仲家皇帝好了,那个更显赫。”审配说完引起支持者满堂哄笑。

逄纪轻拍坐席表示抗议:“正南不可妄言!”

审配用轻蔑的眼神扫视逄纪,他的话确实讲的过头,但逄纪出言却出乎刘琰意料,偷看一圈袁尚一方众人,他们表情都很自然,好像早知道逄纪不是自己一伙儿。

“论血统我家主公实为嫡亲长子,论战功我家主公独力平定一州,论声望我家主公乃刘豫州所举茂才,此三论试问有谁可比?”

辛评拱手一圈朗声说完,整个大厅顿时陷入沉默,这话说的不错,论表现袁谭是三兄弟中最突出的,这一点谁都反驳不了。

徐勋缓缓开口表示赞同:“主公新丧,曹贼必然来攻,若无高超才干如何引领众将?如何抵挡汹汹敌寇?如何保住冀州家业?”

话音刚落辛评立刻接口:“袁青州不是一定要邟乡侯爵位,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试问名不正何来言顺?”

说话间辛评拱手环顾一圈:“请诸位看在先主创业不易,当今新丧于内强敌环伺于外,合则大利分则两败!诚此多事之秋,更应齐心合力着眼全局。”

于情于理确实应该袁谭继位,靠袁尚去面对曹操大军确实把握不大,几个冀州人交头接耳还不时点头,审配对着他们咳嗽一声,霎时间厅堂内鸦雀无声。

一声叹息过后逄纪再次开口:“礼法不可逆,秩序不可废,先主属意显甫乃名正,嫡子继位乃合言顺,我等忠臣岂能违背先主遗愿?如此与逆臣何异!”

袁谭一方齐齐望向逄纪,辛评更是怒目而视,心说话逄元图你怎么瞎搅和,刚才还帮着袁谭讲话,现在怎么又反对?不会是想立袁熙吧?想到此处,辛评不自觉看向大将军五校的方向,眼神从几名将领身上一一略过,冷不防和审配迎面对视,发觉原来审配也在观察五校。

逄纪是大将军护军,掌管着大将军五校一万多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直属于大将军幕府,是整个河北军队精华所在。

大将军五校分前后中左右五部,除了中部和右部长官为校尉外,其余各部都是副职主管,副职称军司马。

中部校尉是高蕃,右部校尉是郭援,这两个人是五部宿将,从始至终都是两部主官,官渡之败后,前部提拔了吕旷,后部由吕翔接任,两人都是新任主官,按照惯例军职是比副职低一级的“假军司马”。

左部主将韩猛比较特殊,他一直是左部的军司马,此人作风严谨打法凶悍,在五校中一直是先锋的角色,因为袁绍总喜欢派他单独出战,因此还同时兼着大将军别部司马。

所谓别部司马,指的是统领正规编制以外的部队,韩猛左部虽然战斗力强,可是兵力才两千人,每次单独作战都需要调来其他军队混编以加强兵力。

这就类似于二次大战中的某某战斗群,临时组建随时撤编,哪里需要就填哪里,救火队一样的角色,因此兼职别部司马更适合这种情况。

此时五校尉正襟危坐,全然不顾众人眼神试探,仿佛置身事外一般,这般做派让辛评心底一凛,刚要询问却被审配抢了先机:“元图非要如此?”

逄纪缓缓起身摇头叹息,神色显得异常无奈:“显甫依主公遗愿当继承邟乡侯。”

说着抬手阻止想要争辩的袁谭一方,之后继续说道:“青州可暂行大将军,南下除贼匡扶社稷,待成功依旧如袁氏传统,某意此诚当下良策。”

骑都尉蒋奇第一个站起身大声叫嚷:“不同意!某只服从显甫!”

巨鹿太守李邵也冷哼一声附和:“听令于青州,恕冀州各郡难以从命。”

“你不同意?你算老几!”

“我让你看看我算老几!”

眼看剑拔弩张双方就要撕打,审配厉呵一声:“够啦!”

厅堂内再次恢复寂静,审配缓了好一阵强压下怒火,越过逄纪直接看向中军校尉高蕃:“足下何意?”

高蕃转向袁尚躬身说道:“我等皆愿为显甫效死,然大敌当前不得不如此行事,此也是主公临终遗命。”

一直冷眼旁观的高干立刻抓住要点:“何时遗命?可有手书?”

高蕃等校尉都缓缓摇头,高干冷哼一声:“就是没有喽。”

“他们也没有!”辛评抓住机会就不松手,你说高蕃拿不出证据,那立袁尚也是遗言,只有审配和逄纪在场,也同样没有铁证。

审配的注意力全在高蕃刚才那句话,根本不理睬辛评的质疑:“显甫所言是否当为军令?”

高蕃点点头:”大将军五校遵从显甫军令,参与外战可临时听命青州。“

”甚好!“审配转头看向逄纪:”主公遗言显甫继位。。。。。。“

不等对方讲完逄纪立刻接口:“确有其事。。。。。。”

”甚好!“审配猛一挥手打断,转头和高干对视一眼坐回原位。

“某说句公道话,立嫡以长立子以贵,礼不可废。”高干冷不丁发言,看似中立其实在偏向袁尚,袁谭过继给了袁基,礼法上不属于袁绍子嗣没有继承权。

逄纪明显是忠于袁绍授意,根据他的提议,袁谭能拿到兵权尤其是大将军五校的指挥权,这对青州暂时有利。

至于冀州军队,可以慢慢拉拢,只要能战胜曹操,有了辉煌战绩,袁谭声望如日中天,那时不怕他们不改换门庭。

可也仅仅是暂时的,方才高蕃回答审配就已经表明了态度,袁尚大可以不让五校参战,这样袁谭空有大将军头衔,实际上还是什么也得不到。

现在遗言什么的不重要了,要想真正得到指挥权,只能施加外部压力,逼迫袁尚派出五校参战,现在高干和袁熙的态度就变得关键起来。

关键时刻高干确实表态了,不但明显倾向袁尚,从话里透露出来的意思,连大将军都不打算给袁谭。

辛评确实急了,猛然扭头看向袁熙方向,目光灼灼凌厉,瞪得刘琰浑身一缩,就在这时场面突然发生了变化,有人比辛评还急,怒吼声响彻整个大厅。

“根本不公道!就算以礼而言也该是袁熙那个废物,怎么也轮不到袁尚!”

袁谭从事孔顺话音刚落,刘琰直接起身从袁熙身后冲出,上前扯下孔顺官帽摔在地上,跟着又踹了一脚:“狗样东西你才是废物!”

“二嫂,二嫂。”袁尚紧忙起身摆手劝阻。

刘琰尖叫一声:“你二嫂姓甄!”

袁尚也发觉失言了,虽然提过亲但没办婚礼,从刘褒那边算,称舅娘喊姨母都行,就是不能喊二嫂。

毕竟是家事,袁尚坐着没动,逄纪等人也不便上去劝,袁谭这边几人都埋怨孔顺这个夯货口不择言,你这不是把袁熙推到对立面去了吗?!眼看孔顺又要挨揍,还是袁绍外甥高干跑上前去扯住刘琰:“这夯货着实该打,只是这场合。。。。。。还请刘度辽看在故去姨母份上,往后再收拾他不迟。”

高干说的是袁绍已故正妻高氏,她是袁谭、袁熙、袁尚三人的生母,听高干抬出故去的长辈,刘琰也不好再动手了。

之所以称呼刘度辽,是因为前阵子朝廷通告天下,正式授予刘琰度辽将军,现在刘琰身份是“孝阳亭侯常侍谒者加散骑,领大将军从事中郎行度辽将军事”,这是刘琰能坐在议事厅中的身份背景。

曹操同意认命也有自己计划,这是给袁熙增加羽翼,借此挑拨袁氏内斗的伎俩,至于性别不是问题,你们内部把袁熙也拉进来搞得越乱越好,这事儿成与不成另说,反正曹操不会有任何损失。

刘琰手心全是冷汗,刚才是硬装的,只要在座有人出言反对,哪怕态度稍微蛮横一点儿,自己立刻缩回去再也不出声。

这是昨晚和袁熙商量好的,现在袁绍刚死斗争激烈,今天开会袁熙唱红脸刘琰唱白脸,目的就是抓住机会,洗脱干系快速抽身。

抽身不等于旁观,趁着双方注意力全在争执上,跳出去迅速整合中立派,孔顺这个白痴被刘琰抓了现行,看来不必袁熙这个红脸出来装好人卖苦了。

只是没想到逄纪这么有种,宁肯两边全得罪也要执行遗言,心里埋怨有种是真有种,就是怎么不事先和我商量一二,你自己冲上去不怕给两边撕碎了吗?

刘琰定了定神,对着众人按照拟定好的剧本开口:“我家只想关门过日子,现在有孝阳亭候,对邟乡侯没兴趣,这就告辞。”

袁熙也站出来躬身施礼,连声说着对不住对不住,转身和刘琰一起出了大厅。

两边争吵还在持续,袁熙倒也乐得清闲,整天吹拉弹唱再也不去掺和,这可把刘琰气坏了,真闹不明白袁熙是真窝囊还是假愚蠢。

生气归生气事情还得办,私底下联络冀州监军孟岱,大将军五校诸将,几个人躲在黑漆漆的小屋里商量。

几个人能一请就来,也是袁绍早就铺好的路,刘琰也策划好了,袁熙继位是指望不上,几个人也不可能同意,不如形成第三股势力,不争位置平衡矛盾总够了吧。

刘琰现在很后悔当什么将军,不想去打仗,想都不愿意想,没好吃没好喝,没人伺候,还不能随时洗澡。

袁熙笛声悠扬,传到小黑屋里怎么听刘琰怎么别扭,扫视一圈语气颇不耐烦:“逄元图怎么不来?”

孟岱长期执掌冀州军队庶务,是冀州本土人却与审配有嫌隙,此前略微倾向袁谭,袁绍一没冷静下来认为兄弟阋墙不是好事。

现在听刘琰问起,也不隐瞒直接实话实说:“他要做孤臣,为先主尽忠不参与阴谋活动。”

刘琰鼻子差点没气歪了,不参与阴谋田丰怎么没的?荀谌怎么没的?能和袁绍同心协力就不能和我刘琰沆瀣一气?

当然这个话不能讲出来,不来就算了,迟早满头血哭着跑来求我,好在军人都来了,刘琰打算和他们好好讲话,听着耳边笛声越来越清晰,连做了几个深呼吸不但没能平复反而越发烦躁。

小黑屋单薄的木门被扯开,探出散乱的丸子头和愤怒的大脸盘,一双蓝眼睛瞪得溜圆:“别吹啦!昨晚上没吹够怎地!”

随着尖叫怒吼笛声戛然而止,刘琰还不解气,抄起一只鞋甩出去:“再他妈吹,今晚上老娘给你咬掉!”

刚才确实冲动了,坐回来环顾一圈几人惨白的小脸儿,刘琰多少有些尴尬:“搞不好要上战场,我都多少年没冲阵了。。。。。。我最近是有些烦躁,我为了谁呀,还不是为了履行给本初的承诺。”

“所以我等都来了,不知道您有什么章程?”郭援小心翼翼开口询问,他和在坐的都一样,心里非常同情袁熙,谁家摊上这么个玩意都算倒了血霉。

周遭安静下来,刘琰也能心平气和的讲话:“冀州想平稳,兄弟就要齐心,你们都看见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两边的家臣互不相让,袁谭和袁尚就算没有争夺的心思,也会被部下裹挟参与竞争,放任不管不用等曹操来打,自己人就得刀兵相见。

在座都是受过袁绍恩情的人,这个时候可不能眼看着局势恶化,刘琰提议五校和袁熙联合起来,表明态度支持逄纪的提案。

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能够缓解紧张局势,曹操百分百会趁机打过来,当下最要紧的是做战前准备,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内部安定团结。

无法击败曹操起码也要顶住首轮攻击,能把曹操打疼最好,河北不怕消耗战,把曹操消耗的越狠越好,孙策这个倒霉蛋虽然死了,南边还有刘表和刘备。

什么情谊能比的了并肩杀敌呢?兴许经历战火洗礼,两兄弟能摒弃前嫌一致对外,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欢喜大戏。

郭援风格勇悍熟悉临阵指挥,身为客将却一直保持中立态度,与孟岱一样对于局势也看的明白,可听刘琰讲完始终犹豫不决。韩猛也是冀州本地人,擅长冲阵脾气暴躁打起来就拼命,本乡本土都在拥护袁尚,明知道分裂不好,可就是迈不出劝阻这一步。

吕旷兄弟始终低着头,不说同意也不反对,最后还是高蕃开口了:“不至于吧。”

刘琰手指频繁敲打桌面,声音逐渐尖利:“现在是不至于,发展下去谁敢保证?”

郭援拱手开口:“主公遗言,我等要奉显甫为主,战时方可听任青州指挥,逄护军也是这个意思。”

话说得很委婉,可都听出来话外的意思,五校归属袁尚,是将来击败曹操后,袁尚继承大将军的军事基础。

现在事急从权,打仗时临时听命于袁谭可以,跟袁熙结盟不行,换句话说,他们是袁尚的军队,军权在逄纪身上,两人借给谁他们就听谁指挥。

不借他们就只听袁尚和逄纪的,至于怎样应付兄弟争斗,是劝阻是旁观都归逄纪决断,郭援讲完得到了孟岱和其余几个人的一致附和。

刘琰眼睛一瞪:“那你们还来干啥?”

高蕃干咳一声解释:“若我等于您麾下,当奉马首,此为先主遗命。”

刘琰嘴角轻抽,现在明白了,这几个人是来通知的,自己和袁谭一样有权利指挥五校,前提是逄纪或是袁尚肯借。

怪不得逄纪不来,他是怕刘琰有什么过分的计划,不同意会撕破脸因此不敢来,别说,这个孤臣还真让他给做到了。

谈不拢就不谈了,不留吃饭全都撵走,刘琰坐在小黑屋里独自生闷气,不多时,史路拉开门送进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淇园的一百多匹军马到了。

刘琰没心思管这个,放在一边开口发牢骚:“烧马呀,想干点事咋这么难呢?”

现在史路是度辽将军参军事,“烧马”是他的诨号,刘琰抓住当年的插曲就不放,搞的满城皆知刘度辽有个烧马参军。

史路也习惯了,笑了笑开口回答:“当和事佬儿也得具备那个实力。”

走路要两条腿,办事要两手抓,打铁还需自身硬,腰里有钱底气足,不用再多说什么,刘琰明白手里没军队干啥啥不行。

袁熙就是个挂名的幽州刺史,他主动要这样做谁劝都不好使,因此他很少离开邺城,军政大权委托给别驾韩珩打理。

实控地区说是幽南二郡,赋税几何兵力情况袁熙只知道个大概,刘琰也没指望能问出所以然来,让王度跑一趟,把韩珩叫来当面商量。

袁熙就跟没他事一样,白天带着泰山环出城游玩,好在这个人算有眼力价儿,晚上回来能说两句好听的。

估计韩珩差不多半个月能到邺城,这都过了好些天却不见人来,白日袁熙两人都不在,就剩刘琰孤独坐在院中枯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