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汉末小人物 > 第139章 轰轰烈烈的邺城之战 三

汉末小人物 第139章 轰轰烈烈的邺城之战 三

作者:张有孚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1 07:58:38 来源:书海阁

战鼓响起河北大军传来一阵鼓噪喧哗,曹军同样分成左中右三部,中央乐进曹洪在前史涣曹仁在后,左翼朱灵赵俨接阵青州兵,右翼徐晃于禁对阵幽州兵。

河北骑兵分成两部,曹操及时调整应对,骑兵同样分作两部随时阻截,张辽作为预备队与许褚护卫曹操统观全局。

审配看到曹操这个阵势立即破口大骂,曹营上万重甲对着袁尚,刘琰那好歹还有于禁,可恨袁谭只面对三千曹军。冀州义勇也看出不对,很多人都在议论揣测,清水河会战袁谭损失那么小会不会是曹操放水了?

战鼓再次响起,袁尚前军大声呐喊以壮胆气,曹军这边也不示弱同样齐声呼喊,你喊一阵我吼两声两边越喊越不服,越喊越生气。

发泄够了嗓子眼冒烟,心里都憋气没人喝水润一润,这么喊都不服那就动刀子,刘惠挥舞宝剑率领部曲当先出发,沮宗部随后紧跟,他们身后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袁军义勇,波浪似的一层一层跟着推进。

袁尚大军排出的是鱼贯阵,宏观看大军中央集结分作两列,各部若干小方阵梯次配置,轮换攻击绵绵不绝,是典型的步兵攻击阵势。

杂兵太多全靠各家部曲临阵约束,排列时井井有秩,行动起来却出了问题,没出十步就走乱套了,哪管什么阵型,人群下意识聚堆都挤成一团相互鼓劲。

部曲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在家乡都有各自的营生,不是种地就是经商,从没经过正经的军事训练,放下锄头算盘就来战场拼命。

确实有人过去打过黄巾军,黄巾军普遍都是流民,打起来和械斗没什么区别,械斗分什么阵型?哪边人多气势足哪边就能赢,正好此战河北一方场面壮观,那还管什么,上去干就完了。

进入射击距离曹军第一轮箭雨抛射,袁军的盾牌都是木锅盖,土制的小皮盾,不少人中箭受伤,整个队伍瞬间一滞,也只是片刻停留,袁军再次前进步伐明显加快。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箭雨,相比于首轮杀伤效果很有限,袁军人人都在大步前进,原本的一团变成了密集的横队,大部分箭矢都落在了队伍身后。

曹军老兵也打过黄巾,那都是久远的回忆,这都过多少了年又见到这样的对手,对付军阵的方法肯定不适应群殴械斗,不过没关系,马上就进入直射距离。

不成想一大片碎石抛掷过来,曹军本能的躲避危险,不少人挨了揍才看清石头不大,想是从地上随意捡起扔过来的,曹军弓箭手都惊呆了,这是战场!不带扔碎石头吓唬人的!

再想射击就来不及了,零星的直射没能阻止对手,对面几个呼吸就进入冲锋距离,曹军弓箭手迅速后撤,重甲步兵上前准备迎接厮杀。

说弓箭手不擅长近战纯属偏见,弓箭手都是军中精锐,优秀者浑身腱子肉胳膊比腿粗,近战能力丝毫不输步兵,披上重甲就是全军先锋。

恰恰因为是精锐,非到关键时刻没人舍得让他们近战,培养一个优秀的弓箭手太难,短梢弓手刻苦训练两年才能成军,长梢大弓手更是凤毛麟角,比重甲老兵还宝贵,是军队中仅次于骑兵的存在。

身穿重甲既麻烦又浪费宝贵的体力,因此弓箭手多数都穿皮甲,或是干脆赤膊上阵,很多人对于禁不惜血本聘请私教,把重步兵改训成大弓手表示不理解。

费钱费力把重步兵改成弓箭手,就当宝贝一样留着呗,你真打算让他们穿重甲近战?有那劲儿多开几弓不香吗?你不心疼伤亡啊!

其实陷阵营才是于禁心目中泰山兵的终极形态,这不是没招么,只能退而求其次,陷阵营是独属于一个人的特色兵种,随着那个人的离去永远消失了。

弓箭手没能立刻适应群殴,重甲步兵也一样有些措手不及,刘惠当先带头乌泱乌泱直接就撞上曹军队列,按说这时候该是矛手施展,结果大出意料之外。

袁军完全没有任何章法,不分前后和曹军对撞,前推后挤不管不顾只是朝前,一个曹军盾兵和两三个袁军较劲,没等矛手反应就连连后退。

按说曹军不怕乱七八糟的瞎撞,瞎打一番顶多占据一时优势,曹军身后也有人,不用几个呼吸阵线就能顶住,到时一样能大量杀伤对手。

问题是不只刘惠,身后的沮宗也一样乱撞上来,双方整条对峙线跟着一颤,曹军刚刚稳住,茫茫多的袁军义勇又紧接着一波一波压上。

现在不是杀伤对手的问题了,袁军只能朝前,一旦倒下就会被活活踩死,曹军面临的情况也同样,要么也靠人数死死顶住,顶不住只能后退,还不能失足滑倒,倒下必死。

曹军全顶上去了,连史涣都挤进战场帮忙,袁军人数太多亢奋的过头,前面的人吓的要死,后面的人不明情况还在挤。

根本顶不住,可恨的是曹军阵势后方有胸墙,不仅身后,为了防御优势一方绕侧,左右也修建了胸墙,后退一段距离发觉被胸墙困住无路可走。胸墙结实也就罢了,就怕临时夯制的胸墙摇摇欲坠,原本的迟滞手段成了危及恶化的推手,一旦出事怕得死伤无数。

训练有素自然会按部就班,要乱七八糟一准儿出问题,刘惠这边打的轰轰烈烈,右手边崔琳却还没开始攻击。

属清河崔氏的队伍最庞大,人数一多就不好管,这几排刚整完队,其他位置又散了,偏崔琳是个严谨的人,他认为打仗不是儿戏必须要有规矩。

等队伍的模样总算成型,还没等出发,身后刁恭人马挤上来,这下可好队形又乱了,还是整体全乱,刁恭想停下让崔琳缓一缓,后面刑颙不了解状况仍在前进。

这样一乱就打坏了节奏,刘惠那边正和曹洪惨烈拥挤,也不打仗了全靠一把子力气保命,双方都知道这样恶化下去迟早会出大事故,可谁都没办法避免。

乐进看自己一面敌人还没前进,命令后军轻步兵从侧翼攻击袁军人群,不是为了击败或是杀伤对方,现在得赶紧吸引一部分人的注意力,让他们追出来好缓解前方的压力,大家都别挤了先喘口气,坐下来好好探讨一下仗该怎么打。

刚派出轻步兵,崔琳的队伍就到了乐进面前,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无脑,气的乐进跳脚骂娘,也不管对方听得见听不见,怒吼着让崔琳睁眼看看形势。

好在乐进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千袁军义勇被轻步兵吸引,拥挤霎时得到改善,双方都长舒一口气,万幸到底没酿成惨祸。

李定及时接到了袁尚的命令,跑到前锋连拉带扯制止住冲动的崔琳,闹剧虽然终止了,可双方谁都没有撤退,开什么玩笑,没了后顾之忧正是你死我活的好时候!

都反应过来战场宽度有限,不用人教也不必商量,三五个打你一个足够了,剩下的按照地域宗族,一批一批轮换着来,大家都有份谁也别争。

袁尚有些无语,数次下命令叫大家别都冲上去,危机都解除了李定才收到第一道,滞后的原因无他,纯粹是因为距离太远。

打起来才发现众人光顾着兴奋了,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冀州地处河北大平原,曹操所在的武乡邑是整个战场唯一的制高点,袁尚只能站在井栏上统观全局。

袁尚军队人数太多,大军排的还是鱼贯阵,前锋距离指挥所足有十几里,这还是袁尚不顾劝阻,前移了指挥所,这个距离想要下命令指挥战斗完全来不及。

井栏还是不够高,审配急的不顾危险,把住扶手探出去半个身子观察前方,刘惠那边的危机结束了,双方正在有模有样的激烈厮杀。

可崔琳又不动了,几道命令传下叫他赶紧前进,始终没有回应看的干着急,几次想命令他干脆撤让开通路,放刁恭上去打前锋,最后摇摇头还是算了,等传令兵赶到没准儿又出了新情况。

一旁袁尚出言安慰:“正南莫急,我看前方秩序未乱。”

“鱼贯攻击在于两列配合绵绵不绝,可,可现在?”审配能不急吗,定好的两列协同成了单路出击,兵书上不是这么画的呀?

“这不就是鱼贯而击吗?”袁尚抬手遥指:“孙伉能够随时接应刘惠,崔琳很快会停止整队让出路线,刁恭和李定自会上前破敌。”

袁尚这是全都交给他们自己了,审配可不敢如此放心,立刻传令下去按照袁尚的要求行动,这样起码双保险。

传令兵还没到地方,崔琳就意识到问题所在,果真下令军队分散让开通路,想要严整很难分散可在眨眼之间,乱七八糟的分开站好就成。

眼见刁恭率领军队快速穿过崔琳,审配终于安下心下来,回身对着袁尚躬身作揖:“方才失了方寸,请主公。。。。。。”

“正南该传令五校做好准备。”袁尚神色严厉,不想听与作战无关的事。

高大的井栏上袁尚逆光负立,恍惚少年袁绍就在眼前,审配一股难言的感动袭来,抹去眼角泪水挺直身板转身传令。

一开始就是总攻击,本乡本土作战冀州人没打算留后手,几万人压过去输赢不管,人人定了必死决心,败了不怕,等我回家招呼亲朋好友咱们再打。

袁谭没这么大魄力,稳妥着来按部就班,远程抛射逐步前进,接触战也是敷衍,打一阵撤回来继续远程抛射。

一则青州人刚经历新败,在他乡拼命的心思不强。二则曹操宣传溃兵不杀,当下军心不稳,下死命令怕引起不必要的骚乱。

袁曹两军中央战斗杀声震天,青州军进度却很缓慢,袁谭有点抹不开面子,派人去幽州军看看是否与自己一样,等了许久都没传回消息。

幽州军加起来七千人,骑弓步全有刘琰看着眼晕,本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做的精神,将指挥权交给郭援,中央攻击开始后幽州军没闲着,韩猛先锋出阵。

曹性几次要求加入都被郭援驳回,理由很充分,不是说曹性步兵不强,现在不到该你出击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不直说大家心里也明白,世人都知道北三州兵强,那是指董卓、公孙瓒、凉州三明这些人而言,至于说袁熙的兵,多少有点不够看。

韩猛第一个出击,最先接敌的却是刘琰,依照事前部署牵召加入麾下,一千多骑兵在手实在忍不住,不等郭援下令大队骑兵直奔徐晃侧翼。

曹操肯定不会允许,下令张辽配合曹纯骑兵出击阻截,张辽麾下是步骑混编部队,有两百并州骑兵其余都是步兵,步兵不必上去,两百并州骑兵足以弥补虎豹骑的不足。

曹纯知道乌桓人不好对付,将张辽骑兵排在前面,并州骑兵很擅长骑射,曹纯两千两百对刘琰一千六百怎么看都不吃亏。

曹纯铁了心不容你横断徐晃,兵力有明显优势,张辽又在军中,刘琰敢于突击就迎上去,刘琰兜圈咱也跟着兜圈。

果然甫一接战,胡人又是老一套远程抛屎,双方骑兵你追我赶,默契的从步兵群旁边绕过,避过人堆,阵型不密,速度不快,主打一个轻松写意。

徐晃韩猛两人作战风格相似,没有那么多弯弯绕,你冲我也冲,两军碰撞便陷入焦灼,盾兵稳住阵列长矛相互刺杀。

韩猛带重甲突击,徐晃也带重甲突击,焦灼转变成乱战,到处分不出敌我,到处在呐喊也传不出命令。

乱战关键在于气势,韩猛嗓门大徐晃治军严,鏖战一时难分高下,没多久两人又碰到一起,各自都有亲兵双方全是重甲,韩猛当先大喊:“徐晃纳命来!”

二愣子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徐晃随口接一句:“腿伤好没?”

“早好了!”韩猛抢上一步双刀猛剁。

身上没伤就好,省得到了地下到处找人哭诉某欺负你,徐晃就等这话,怒目圆睁双刀乱舞连劈带砍。

于禁军紧挨着徐晃前进,时代变了,打仗不是将领猛就行,关键在于谁的兵强,他很了解徐晃的部队,打垮韩猛这个愣头青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他不打算参与乱战,还是那句话,作战不能凭匹夫之勇,乱战不符合于禁的性格,也难以展现出优异的统帅能力。

作为鲍信部曲,出身卑微身份尴尬,要出头只能一步步实打实靠战功积累,还得具备其他将领不具备的能力。曹家将领不能拿来比,其他外姓将领缺乏的就是全面的组织能力。

史涣韩浩朱灵三人整军是好手,乐进徐晃突击强力,李典各方面都很优秀,只怪出身豪族不受信任,莫提其他人,于禁眼里就没有其他人。

于禁率部就要越过战团,郭援不再犹豫率领部属迎上去,曹性又被留下只能干着急。

距离五十步于禁全军止住,令行禁止让郭援暗自心惊,距离近看得清楚,对面军士的装备很特别,背插双戟重甲持弓,等等,重甲持弓!?

头顶阳光一暗,大片箭矢如雨般落下,噼噼啪啪箭矢着地,阵中跟着哀嚎声一片。

郭援牙缝里挤出大弓手三个字,心里发狠,骂了于禁祖宗十八代,大弓手满可以在八十步甚至更远距离射击,放到五十步开弓存心赶尽杀绝。

这个距离你退他就跟,始终脱离不开人家的杀伤范围;你冲人家就退,冲进三十步距离更是必死,三十步内长梢平射能破重甲,两轮打击军队就崩溃了。

好吧你说咱是强军不会崩溃,大弓手人人重甲双戟,胳膊粗过大腿,他们最擅长的不是远程抛射而是近身肉搏,你残军去碰正中人家下怀。

说话间第二轮箭雨到了,紧跟着第三轮,第四轮不给任何喘息,一阵乱响郭援肩头中箭,身旁亲兵也倒下一半,还好距离够远军士大多四肢负伤。受伤也不成,对面不比普通对手,带伤与重甲大弓手肉搏等于上门求死。

对付他们很难,一般的弓箭对射根本行不通,要么集中大量强弩远程压制,要么靠人数优势不顾伤亡强行逼走,也只能是逼走,想消人家灭难如登天。

还有一个办法,用人命消耗到他们用尽箭矢自己离开,前提是你还剩下足够的实力,强大到他们不愿意和你近战。

郭援显然没那个实力,现在没有崩溃仅是因为距离够远,军士的恐惧感还没那么强烈,一旦对面全军压上来那后果不敢想象。

郭援不敢在等了,终于做了决定大吼一声:“退!全军退!”

弓箭手抛射很正常,本军这边也有弓箭手还击,可哪见过整个方阵全是弓箭手,浑身重甲站在那里不惧箭矢,射击又快又准一轮接一轮没完没了。

当前全军都处于惊恐状态,此种状态下,无论主将说什么都会坚决执行,区别在于进攻会崩溃,后退还有可能保持建制。

郭援做出了正确选择又能怎样,大弓手当面百步具是死地。

于禁骑在马上看得很清楚,嘴角微咧轻笑一声:“密集阵列追击,听令齐射。”

自家退的快对面追的更快,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连续三轮箭雨咂得郭援想哭,清水河一战腿部受过箭伤,刚好利索又中一箭。太准太狠了,每一次箭雨过后带来的不是短暂安宁,是对下一轮追命的深深恐惧,对面发箭的节奏快的令人丧胆。

有人试图冲上去换命,一大群人冲锋对面居然不射杀,待到勇士们冲到大弓手近前,所有人都懵了,这哪里是弓手,全是重步兵!

尸体预示着绝望,跑不掉,打不过,除了大戟士还有建制,其余军队彻底崩了,中箭的没中箭的都在乱跑,跑不动就爬,只要没死都拼命向后逃命。

看着满地尸体,郭援坐在军阵中任亲兵如何劝阻死活不退了,不是没有对方的情报,听说过于禁泰山兵是大弓手。

郭援对此半信半疑,这种强兵只有郝萌才有,想要训练你得先找对老师,还要舍得下血本,不然惹的老师不高兴再给你教偏了。

就算他有,数量也不会很多,于禁军中应该是重甲刀盾为主,谁想到竟然全员大弓手,麴义都没这么多,还让不让人活了?

曹性倒是夸口说他会训练,郭援压根就不信,开玩笑,你说会就会?刘琰走了什么狗屎运,本钱都没下轻易就能得到强兵?

想起麴义心中泛起狠意,不要脸的二货居然看出来袁绍要对付他,带着军队跑到代郡享福去了,该死的麴义,军中有他的大弓手该多好。

郭援也是狠人,面临绝境一不做二不休死也要拉垫背,拄着长枪大吼一声进攻。话音还没落被亲卫抱住,阳光再次暗下,于禁第八轮箭雨到了。

这次稍有不同,阳光与前几次相比显得更黯淡,周遭一片灰蒙蒙的,昏暗中夹杂一声鸣嘀,很凄苦,像是孤独的鸿雁在哀鸣,这是并州军特有的鸣嘀。与此同时一阵耳膜发痒,单调尖锐的响铃声密集掠过,那是幽州鸣嘀如隼如鸮。

“止步!”于禁眯起眼睛注视对面军阵,刚才射来一轮箭雨,杀气腾腾遮劲风铺面,整齐划一遮天蔽日,这感觉再熟悉不过,是兖州恶战,是徐州交锋,是吕布?不对,再想想突然五官扭曲咬牙吐字:“曹性没死。”

幽州军行进在郭援队列中,没有因为躲避伤兵造成散乱,见到曹性经过面前,郭援带着哭腔一把拉住:“大弓手对吗!”

“还不是。”

“那你还去?”

“对面也不是。”曹性微笑中带着凄苦,令人琢磨不透。

为了保持体力,曹性军没有提前穿甲胄,因此郭援没过多关注,现在揉揉眼睛看过去,这些确实是重甲弓手,怎么说不是大弓手?

还说对面也不是,难道刚才见了鬼不成!疑惑不解开生不如死,迈着瘸腿紧跟两步再次拉住曹性:“对面咋就不是哩?”

“有温侯才有大弓手,重甲陷阵温侯突击,箭雨滂沱方能横行天下。”

曹性难得说这许多字,郭援反而更迷惑,低头琢磨半天再要问曹性早已走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