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111章 永子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111章 永子

作者:乐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5:21:55 来源:书海阁

“第16件拍品:明景泰青花八宝莲纹大盘,底价20万。”

终于出现了一件瓷器。

之前的器物,王景行都拿不准真假,更判断不了年代,虽然章洪文都说是真的,但王景行不了解他的水平,一直不敢出手。

如今瓷器出来,王景行终于可以作出判断了。

可20万是什么意思?

怎么可能这么便宜?

王景行上台仔细观看,青花八宝莲纹大盘口径约30多厘米,敞口,浅壁,圈足,通体绘青花莲瓣纹,内外壁均绘8朵莲花,修胎规整,纹饰繁密。

最让人震惊的是,足底中央青花双圈内赫然印有“景泰年制”四个苍劲有力的青花楷书落款。

明宣德之后近30年间,大明朝国势倾颓、内忧外患,动荡不安。

正统十四年,瓦剌发兵攻明,明英宗受宦官王振蛊惑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被俘。

明朝群臣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

没想到后来瓦剌居然无条件将英宗放回,以太上皇的名义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

景泰八年春,景泰帝病重,明代将领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

一直以来就没有明确纪年款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问世,因此,这三朝被中外史学界称为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

不少史学家由此认定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没有精品瓷器。

但金属胎掐丝珐琅器这种超级费工的重器在景泰年间都能大放异彩,瓷器又怎么会突然没落?

王景行一直觉得,并不是明代空窗期没有精品瓷器。

只是由于连年战乱和改朝换代等原因,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生产的精品瓷器要比永乐、宣德时期大为减少,而且多数没有落款而已。

前段时间一直在看书,王景行在《明英宗实录》中看到有瓷都御器厂烧造瓷器的记录。

御器厂并未停止生产,只是这三朝禁止窑场烧造官样瓷器于各处货卖或馈送官员,违者处以极刑。

因此,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官窑精品瓷大概率只是专供皇室,并没有外流,然后基本都被损毁了。

李金鼎问章洪文:“老章,您怎么看?”

章洪文仔细观看了一圈,犹豫了一会,说道:“青花发色清晰,色泽浓重偏灰,釉面泛青,并有明显的开片纹,确实有景泰青花的特征。”

“但瓷胎比正常的景泰瓷更为洁白细腻,而且做工精细,关键是景泰瓷器从来没有出现过底款的,这明显违反常识。”

王景行仔细看了看,瓷盘施釉较厚,釉面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

这些气泡有的单摆,有的一串,相互之间距离稀疏,分布自然,气泡几乎都已出现色变,有的破裂之后只留下了模糊的痕迹。

根据死亡气泡判断,这确实是明中期的瓷器。

“21万。”良久,才有人举牌。

“22万。”

这种拍卖会的拍品往往真假参杂,几件真品中夹杂一件赝品。

这件瓷器太不寻常,众人心中都不认为是真的。

叫价也只是一万一万的加,加到35万就加不动了。

这可是个大漏,见没人加价,王景行举牌。

“36万,36万还有谁要加价的吗?难得一见的明景泰青花大盘。”主持人问答。

“好的,恭喜这位先生。”

王景行以36万的价格拿下瓷盘。

王景行到台旁边刷卡付钱,拍卖方从台上取过瓷盘,用纸盒包装好交给王景行。

大概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完成概不负责的意思。

接下去的拍卖品,基本都是金器和玉器,王景行并不感兴趣。

倒是李金鼎又拍下一件很少见的双联式玉璧,为黄白色青玉,由两形制相同的玉璧外切相连组成,相连处上下方均有透雕附设纹饰,饰卷云纹,造型别致,器形独特少见。

······

“最后一件拍品,明代陶俑一对,起拍价2万元。”

这是全场起拍价最低的一件拍品。

王景行一看,是一对高约20公分的陶俑,制作精美,造型奇特,陶俑双脚跪地,双手过头,举着一个大扁圆盒。

隐约可见黑地绘红白彩,可惜彩绘已经脱落。

王景行仔细一看,发现陶俑举着的盒子居然是个围棋盒子,透视进去,里面居然装着围棋。

只是可能由于泥浆糊住,或者太不起眼,没人发现圆盒的盖子是可以撬开的。

现场一片寂静,甚至都没人上台去看。

这种明代陪葬陶俑让人感觉不太吉利,也没有唐三彩那么受人追捧,市场价并不高。

“制作精美的明代陶俑,只要2万元。”主持人虽然极力吆喝,但始终没有举牌。

王景行猜测,如果是沐璘的围棋,那肯定不是凡品,举牌叫道:“2万。”

顺利成交。

拍卖会结束,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李金鼎带着王景行吃春城特色菜。

顺便把李金鼎喝倒。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直奔机场,各自上了回程的飞机。

回到白鹭家中,王景行迫不及待地把两个陶俑取出,放入水池清洗浸泡。

找来美工刀,用刀片沿着圆盒的盖子轻轻划一圈,用力一撬,便把盖子撬起来。

里面是一盒黑色棋子。

另外一盒打开,是白色棋子,都沾着灰尘和泥土。

王景行把两盒棋子倒入水池中,拿毛巾逐个擦洗。

把洗好的棋子摆在桌上,棋子正面微凸,底面扁平,弧线自然,色泽柔和,细腻玉润,微微散发着荧光,宛如天然玉石琢磨而成。

王景行拿起几颗仔细欣赏,棋子入手温润,坚而不脆,沉而不滑,白子洁白如玉,晶莹可爱,对着阳光散发出淡淡的彩色光芒,黑子乌黑透碧,润而发光,对着阳光散发出一层碧绿的光环,非常漂亮。

王景行数了一遍,白子180个,黑子181个,完美的一幅棋子。

王景行断定,这肯定是一幅极为珍贵的古代永昌棋子。

滇南永昌有一千两百年以上的围棋生产历史,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历史悠久。

以永昌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天然原料,采用保密配方和绝技熔炼、传统手工点“丹”而成。

所产棋子质坚色润,细腻如玉,冬暖夏凉、隽永神韵,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

由于“永子”原料珍贵,工艺独特,产量极为有限,堪称国宝,世人冠以“永昌之棋”“永昌棋”和“永子”,自古以来就有“永昌之棋甲天下”的说法。

可惜古代永子制作技艺早已失传,王景行的这副至少是明代以前的棋子,可谓绝世国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