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第87章 透视鉴瓷器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87章 透视鉴瓷器

作者:乐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2 05:21:55 来源:书海阁

等董建川刷完卡,王景行指着那件黄地绿彩龙纹盘,说道:“郑总,麻烦把这件龙纹盘给我看看。”

拿起盘子一看底款:“大清光绪年制”。

刚才王景行闲着无聊,发现三件瓷器内部的胎质和釉下气泡存在明显的不同。

从胎质上看,青花碗胎质疏松,胎底颗粒粗,瓷化程度远不如另外两件。

董建川买下的花鸟罐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

而光绪黄地绿彩龙纹盘在胎色胎质上,没有嘉庆朝花鸟罐的细密。

更重要的是,王景行发现不同年代瓷器的釉下气泡明显不同。

光绪黄地绿彩龙纹盘釉下有细密的干净小气泡,而嘉庆花鸟罐釉下的气泡略略有点发黄,成化青花碗的气泡更加浑浊,而且有不少气泡已经变成了黑色的小斑点。

虽然搞不懂是什么原因,但王景行还是发现了规律:年度越久,釉下气泡越浑浊,甚至会变成黑色小斑点。

王景行突然想到,用透视观察瓷器的胎质和气泡的情况,似乎可以大致判断瓷器的年代。

王景行对郑光明说:“郑总,有没有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

郑光明点头说道:“王兄弟稍等。”转身拿来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

王景行把灯光打在黄地绿彩龙纹盘上,用放大镜看釉面,问董建川:“董哥,你看釉下是不是有细细的小气泡。”

董建川说道:“没错,瓷器釉下都会有气泡的。”

王景行问道:“为什么?”

董建川接过放大镜说道:“瓷器烧制时,高温会使瓷器胎体或釉层中的水分变成气体,但部分气态水分子会被釉膜包裹住无法释放出来,便在釉下形成极为细小的气泡。”

“釉下气泡会有差别吗?”王景行问道。

“有差别的,釉下气泡的多少与瓷器烧制和工艺密切相关,制瓷的矿土研磨得越细,胎体越密实,釉层越薄,气泡越少,反之,气泡越多。”

原来如此。

见王景行有兴趣,董建川继续说道:“我们说新烧制的瓷器有贼光,也和这些小气泡有关系。

刚烧制的瓷器,釉面分子结构非常活跃,气泡会反射光线,导致瓷器微微发出一种光芒,俗称贼光或者火气。”

“随着时间的流逝,空气中极为细微的尘埃会缓慢进入气泡,使气泡变得浑浊,光线不再被折射和反射。

再加上瓷器釉面的活跃分子逃逸或者稳定后,釉面便会逐渐发生变化,不再有贼光,新器也就变成老器。”

王景行恍然大悟,问道:“这么说,越老的瓷器,气泡便越浑浊,瓷器也越不亮咯?”

董建川说道:“要这么理解也可以,不过气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极为缓慢地从釉层中释放出来,这就叫气泡死亡,原先气泡所在的位置会形成一个凹进去的细微小麻点。

所以年度越老的瓷器,气泡死亡越多,瓷器越让人觉得发灰、发黄,甚至隐隐有种泛黑的错觉。”

王景行明白了,不由得激动起来,气泡在釉下,而且极为细小,普通人虽然懂得原理,但由于极难观察到气泡的详细情况,通过气泡死亡判断瓷器年度还是很有难度的。

但王景行可以透视,很轻松就能看到瓷器内部胎质的特点和气泡死亡的情况,如果把历代的真品瓷器看一遍,记住不同年度瓷器的特征,以后看瓷器不就一看一个准了吗?

嗯,既然知道原理,抽空得去董建川家把他收藏室的瓷器看个遍。

将龙纹盘还给郑老板,董建川取了用锦盒装好的花鸟罐,出门往清雅斋走去。

走没多远,王景行无意间看到路边一个地摊子上摆着的一件盖盘极为特别,透视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细密的胎质,而且瓷壁极薄,在众多瓷器中显得与众不同。

王景行在地摊前停下脚步。

这是个杂乱的地摊,黄杨木雕、真假难辨的铜钱、玉器和小件铜器,还有几件瓷盘、瓷碗、瓷茶杯等等。

盖盘就混在其中,盖子和圆盘都是桃花纹饰,粉嫩娇艳,放在一个略微发霉的硬纸盒里,用布条塞得严严实实,上面落了些灰尘。

摊主是个年轻人,见王景行停在摊前,便说道:“这位帅哥,我这可有不少好货,随便看,随便瞧。”

王景行蹲下,指了指盖盘,问道:“这个能看吗?”

摊主一看,是前几天到乡下铲地皮时收上来的,是当代的瓷器,但感觉质量很不一般,说不定能冒充古董,便买了回来。

拿回来还没来得及整理,今天顺手就摆出来了。

见王景行感兴趣,忙说:“帅哥,您眼光可真好,这件瓷器可不一般。”

怎么个不一般法,突然至今他还没想到说辞。

王景行小心取出盘盖,感觉超轻超薄,仔细观察,线条流畅,胎质细腻如玉,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比刚才董建川买的嘉庆花鸟罐要好。

取出盘子,掉个头看看底款,却是青花篆文“景德镇制”底款。从器型和底款看,明明是当代瓷器,为何感觉如此与众不同?

王景行问道:“这个带盖的盘挺有意思,多少钱?”

摊主说道:“帅哥,这可是乾隆朝景德镇的精品,您看这桃花,栩栩如生,我也不要您高价,六万块拿走。”

王景行再外行也知道他这是胡扯,真要是这么贵,哪会这么随意摆在这里,连包装都不换一下。

“你见过清朝有这样的盖盘吗?明明就是当代的器型,两百块。”

王景行也不懂清朝有没有这种盖盘,但知道这绝对到不了清朝。

摊主急了,说道:“怎么会没有,你看这质量多好。最少三万。”

王景行就是不松口:“老板你看着盘,火光还闪着呢,你要我三万?就两百。”

摊主说道:“帅哥,你有点诚意好不好,200块你就是现在去景德镇也买不到啊。”

“那多少?给个实在价。”

“你看着这质量多好,又薄又白,和玉一样,肯定是大师的作品,至少两千。”摊主知道忽悠不了,便改口是大师的作品。

王景行抬腿就走:“那我走了。”

“行行行,1000块给你。”摊主叫道。

王景行转身说道:“300块?”

摊主说:“不可能,没有800不会卖。”

王景行点点头,说道:“算了,800就800。”

说完拿出手机,扫二维码付款,将盘子和盖一起放好端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