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阅世走人间 > 第228章 心灵对话

阅世走人间 第228章 心灵对话

作者:蔚雪风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21 来源:书海阁

吴敬诚开着车,心情愉悦地朝着目的地前进。他的目的地正是大名鼎鼎的"三苏祠"。

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激动,因为这里承载了太多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吴敬诚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苏东坡都是他心目中的偶像。

终于抵达目的地,吴敬诚兴奋地下了车,“咱们到了,一起下车去看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一起走近着名的历史人物。”他招呼大家一同前往参观学习。

金不换、李易阳和郭忠江也纷纷下了车,他们带着好奇和期待走近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建筑群。

三苏祠,这座曾经是北宋着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故居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座久负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它不仅见证了苏氏家族的辉煌历程,更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敬仰与追思。

当他们走到三苏祠的正门时,众人不禁抬头仰望。只见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镏金横匾,上面刻有三个大字——"三苏祠"。

这三个字由清朝着名书法家何绍基题写,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苏氏父子的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进入三苏祠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庭院。庭院中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散发着阵阵清香。

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正门右侧有一棵大榕树,其树冠若张开的巨伞,直伸展到墙外。

吴敬诚笑着对众人说道:“你们看这棵树,就像是一把巨大的雨伞,为‘三苏祠’遮风挡雨,保护这一方神圣的文化圣地!”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看见前方道路两侧各有一株古银杏树,笔直参天。

金不换不禁感叹道:“这两棵树优雅威严,仿佛是在守护这座古老的祠堂,恭迎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嘉宾。”

穿过银杏树,吴敬诚走在最前面,他默默地浏览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敬仰之情。

只见三苏祠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门前依次排列着大门、前厅、启贤堂、木假山堂、济美堂等建筑,东西两侧为对称的厢房。

黑漆大门的左右木柱上镌刻着一副醒目的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这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三苏父子的文学成就和这座祠堂的历史地位。

吴敬诚他们穿过前厅,来到了飨殿。

一踏入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三尊高大而庄严的民服彩绘三苏坐像。

苏洵端坐在中间,他头戴老人披风,银须飘然,面容和蔼慈祥,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他作为一家之长的威严与慈爱。

苏轼则居于右侧,他头戴峨冠东坡帽,留着浓密的胡须,头微微仰起,眼神深邃而机敏。他左手握着书卷,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展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精神气度。

苏辙居于左侧,他的头发盘绕成书生髻,微微俯身,双手展开书卷,陷入沉思之中,仿佛在追寻人生的真谛。他身上散发着儒学雅士的气质,给人以沉稳和内敛的感觉。

这三尊坐像栩栩如生,色彩鲜艳明快,让人感受到了三苏父子的风采和魅力。

吴敬诚站在他们面前,不仅被他们的才华和智慧所折服,也对他们的生平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殿正中央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书写着“养气”二字。

吴敬诚抬头仰望着这块匾额,眼中闪烁着敬佩之情。他说道:“这‘养气’二字,是不是取意于孟子所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呢?彰显三苏父子正气凛然、高风亮节的肃然形象啊!”

说完,驻足观赏舍不得离开。

李易阳不可思议的说道:“吴大人啊!你是不是入迷了,就像是看见什么宝贝似的!”

“走吧!走吧!着什么急嘛!”吴敬诚说着又带着众人绕过了大殿,来到了后面的启贤堂。

启贤堂内陈列着苏家祖先的神位,这里庄严肃穆,弥漫着一种庄重的气息。

吴敬诚站在堂内,静静地凝视着那些神位,心中涌起一股对先辈的敬意。他轻声念道:“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人们都会经历风风雨雨,一句绝妙的诗句包罗万象。”

这时,一旁的郭忠江好奇地问道:“少爷,您刚才所吟的那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吴敬诚微微一笑,解释道:“诗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送参寥师》,这句诗意味着我们在这一生中,需要阅历世事,行走于人间,但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身心寄托在世外云岭之中,保持一份超脱和宁静啊!”

郭忠江听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感叹道:“原来如此!这句诗真是意味深长啊!”他不禁对吴敬诚的博学多才感到钦佩不已。

吴敬诚感慨地说:“生而为人,我们总是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忙碌,总有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需要去扮演,也总有家庭的责任需要去承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积累,我们会逐渐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值得我们过分纠结或担忧。相反,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时,就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享受生命的美好。”郭忠江笑着说:“少爷,我明白了,人生需要不断努力,也要自得其乐呀!对吗?”

金不换兴奋地表示:“是啊!你们俩说得对,我走进‘三苏祠’,立刻就感受到了,这里充分展示了苏氏父子的卓越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他们的诗词去认真品位,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李易阳惊叹地说道:“唉!兄弟们,我一直都在驻足观赏,这个地方真是不简单啊!你看,这些房间布置得十分雅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像我这样的大老粗,来到这里真是受益匪浅啊!”

吴敬诚连忙回应道:“易阳兄,你太谦虚了。如果按照你这么说,那我岂不也成了大老粗?要知道,苏东坡他们的素养,我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企及呢!”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心中对苏东坡等人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

不一会儿,吴敬诚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他们来到了木假山堂的右前方,这里有一座名为“云屿楼”的建筑。这座楼建于清光绪三年,因其三方环水、两方围竹,被称为“岛居”。

事实上,整个三苏祠都是一个“岛居”,三面环水,园内种满了斑竹,与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相呼应,体现出他高尚的品格。

阳光洒在竹林间,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

吴敬诚他们漫步在园中小径,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吴敬诚终于可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品味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吴敬诚每到一处,都会停下脚步,仔细欣赏眼前的美景。他看到三苏祠的主体建筑周围,是按照苏州园林的造景风格精心设计的。楼台亭榭、竹树花草、桥廊湖山、雕塑碑石等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或屏风般遮挡视线,或掩饰着背后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在云屿楼的南面,有一座名为抱月亭的亭子。它矗立在清泉和荷田之间,散发着清新淡雅的气息。清风拂过,荷叶轻轻摇曳,荷花散发出阵阵芬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从云屿楼往西走数十步,可以到达披风榭。这座建筑最初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经过了重建。原来的披风榭建在眉州城里的环湖上,但随着湖水逐渐干涸,湖上的建筑也渐渐毁坏。如今,披风榭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三苏祠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吴敬诚漫步在这些美景之间,心情格外舒畅。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领略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这里,他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与苏轼、苏辙等人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披风榭的北面,在一泓清池里重塑了一尊苏东坡盘陀坐像。

这尊雕像栩栩如生,苏东坡席地而坐,目光深邃,仿佛正在凝视着远方,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阅世走人间”的故事,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和对世界的深刻洞察。

这座雕像让人们感受到了苏东坡的豁达与超脱,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