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阅世走人间 > 第229章 眉州三苏

阅世走人间 第229章 眉州三苏

作者:蔚雪风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21 来源:书海阁

披风榭的南面是一个宽阔的莲池,面积达数亩之广。池塘中央建了一座亭子,名为“百坡亭”。

亭子两侧通过长廊与两岸相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当微风吹过池塘时,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水中的倒影也变得模糊起来,仿佛在不断变化之中。

苏东坡曾写诗道:“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这句诗描绘了水中倒影的奇妙景象,也成为了“百坡亭”得名的缘由。

站在“百坡亭”前,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百坡亭向南的前方,还建有一座“瑞莲亭”。这里时常会有并蒂莲盛开,这种罕见的景象被视为吉祥的象征,预示着眉州人将有进士及第的喜事。因此,这座亭子被命名为“瑞莲亭”。“百坡”和“瑞莲”这两个名字都寓意着美好和祥瑞,它们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奋斗,希望能够像苏东坡一样取得卓越成就。

披风榭及其周围的建筑和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苏东坡的文学风采,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能体验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享受到一份宁静与美好。

吴敬诚感叹道:“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传承啊!”

旁边的金不换点点头,表示认同。

百坡亭的右侧,修竹深处是“船坞”“式苏轩”“半潭秋水一房山”等佳景,假山趣石、小桥流水、花圃游廊错落其间,如到江南水乡。

沿着小径漫步,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吴敬诚高兴的说道:“不虚此行啊!每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有一处石砌八角形水池格外引人注目,它名为“洗砚池”。据说,当年苏氏父子兄弟在这里写字作文后,会将砚台和毛笔洗净。随着时间的推移,池水渐渐变黑,连池中的鱼儿也被染黑了。后人便将这种独特的鱼类称为“东坡墨鱼”。

李易阳不可思议的感叹道:“东坡墨鱼,怎么会这样取名字呢?真的搞不懂啊!”

在百坡亭的西端,有一座荷花池,池边矗立着消寒馆。走进消寒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楹联:“木架山前怀旧柏,瑞莲池畔读遗碑”;“亭上雄文凿青石,槛前修竹忆南屏”。

吴敬诚转过头问李易阳:“这些楹联,你搞不懂吧?咱们都要好好的学习领悟啊!看这些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的敬仰啊!”

李易阳摇摇头说:“是啊!还是吴大人说得对。”

吴敬诚站在消寒馆内,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为历史的遗迹。然而,这些古建筑依然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吴敬诚怀着崇敬之情说道:“三苏祠,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否可以对这个地方的评价呢?”

金不换点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啊!我知道,我们一行人走进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三苏祠。”

吴敬诚若有所思:“我们踏入三苏祠的大门,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古色古香的建筑、清幽的庭院和古朴的碑刻,无不展现出苏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雕像,他们神情庄重,好像是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远方。”

穿过庭院,便来到了正厅。正厅内供奉着苏氏父子三人的牌位,香火旺盛。人们纷纷上前烧香拜祭,表达对苏氏父子的敬意。

接着,吴敬诚他们参观了苏轼的书房、卧室等场所,了解到他当年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最后,他们来到了三苏祠的后花园。这里景色宜人,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漫步其中,感受着微风拂面,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后花园中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次参观让大家受益匪浅,对苏氏父子的了解更加深入。他们不仅是文学巨匠,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影响了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氏父子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特质,令人叹为观止。

离开三苏祠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站在大门口,吴敬诚好像是在做总结发言:“不虚此行啊!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苏氏父子的风采,更让我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带着这份收获,以后我们想问题、做决策,还是要经常自我反思,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金不换笑着说道:“是啊,我们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边行边走边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李易阳感慨地说:“那是哦,我现在参观学习了三苏祠,终于明白了,我走出的每一步都很重要,要是没有跟着你去宝鼎山,说不定现在还是滨江警察中队的小小的分队长啊!”

郭忠江也附和道:“我也觉得是这样的,要是我没有跟着少爷走出来,出来闯荡人世间,那我还不是一个大山里面的一个家丁啊!”

金不换接着说:“敬诚啊,我们能够走出来,都应该谢谢你,要不然我也只是一个不受待见的教官,现在通过在讲武堂的集训,还有这个三苏祠的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啊!”

吴敬诚微笑着看着大家,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因为他而改变了命运,而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吴敬诚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你们都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成长起来的,你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宝贵的财富。人生没有彩排,我们甚至连重新来过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让我们团结一心,继续闯荡江湖吧!”

李易阳呵呵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吴大人啊,我就喜欢这么叫你哦。咱们现在可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要一起前往滨江城。面对相同的境遇,我们也将共同承担同样的风险,谁也无法独自逃脱。对吧?”

金不换拍了一下李易阳的肩膀,笑着说道:“李易阳,你这小子总算是说了一句明白话。从今天起,我们要同甘共苦,一同踏上人生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吴敬诚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们说得对极了。人生之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步向前迈进,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我们不能犯错,更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这样才能一路顺畅。”

郭忠江呵呵一笑说道:“还是你们有文化,你们说得对,我跟着你们混就是了!”

郭忠江说完,四个人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走到轿车附近,吴敬诚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白喜承正站在那里,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快步走向前去。

“喜承,没想到你追到这里了啊!报到没有?”吴敬诚笑着问道。

白喜承笑着回答:“我在眉州营报到后,得知你们要游览三苏祠,便急忙赶回家,告知父兄,并特意安排今晚在眉州远景楼附近家里设宴,以尽地主之谊。”

吴敬诚感激地说:“喜承,真是太感谢你了,但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了呢?我们有车,可以自由地四处走走,非常方便。”

一旁的李易阳笑着插话道:“哈哈,白喜承,还是你够义气,没忘了咱们曾经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啊!”

白喜承连忙摆手说:“哪里话,兄弟们的情谊,我可一直记着呢!”

接着,白喜承迫不及待地上了吴敬诚的小轿车,一行人欢快地驶向眉州远景楼。

窗外的晚霞风景如画,车内的气氛温馨而愉快。

在这个黄昏的时刻,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留下了一片温暖的余晖。

随着夜幕降临,他们来到了眉州远景楼附近的白家。

白喜承的父亲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宴席,迎接他们的到来。

大家围坐在餐桌旁,白喜承给他父亲白石江和大哥白喜仁介绍了吴敬诚他们四个人,讲述了他们一起在讲武堂的故事。

这一刻,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充满了欢乐与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