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阅世走人间 > 第230章 讲述往事

阅世走人间 第230章 讲述往事

作者:蔚雪风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21 来源:书海阁

白石江老爷子爽朗笑道:“哈哈,诸位皆是喜承的同窗好友,对喜承更是关怀备至。今日诸位不远千里来到眉州,我白家自然应当略尽地主之谊!邀请大家共聚晚餐,一定要吃好喝好哦。”

吴敬诚赶忙拱手道谢:“多谢白老爷盛情款待,能来眉州参观学习,实在是我等的荣幸。此次之行,真真是让我等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啊!”

白石江老爷子微笑着点点头,介绍道:“眉州乃是东坡故里,进士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此地乃平原与丘陵交汇之处,亦是华阳南下的关键节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金不换不禁惊叹道:“没想到这小小的眉州竟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

白石江老爷子自豪地说道:“不仅如此,眉州还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如三苏祠、瓦屋山等,皆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此外,还有美味的川菜佳肴,让人回味无穷。”

吴敬诚满脸笑容地点着头说道:“这些菜肴真是令人赞不绝口啊!尤其是这道东坡肘子,那浓郁的汤汁呈现出如牛乳般洁白的色泽,让人看着就垂涎欲滴。猪肘炖煮得恰到好处,软烂无比,轻轻一夹便骨肉分离。其肉质细腻嫩滑,入口即化,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的嚼劲,使得口感层次分明。肉香醇厚,余味悠长,每一口都仿佛能感受到那独特的风味在舌尖舞动。而且这道菜虽然看似油腻,但实际上却肥而不腻,实在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白石江老爷子竖起大拇指说:“敬诚啊!你说得太好了,我还是第一次听见这么完美的评价,东坡肘子第一绝啊!”

一旁的金不换也不禁感叹道:“哈哈,我说嘛,眉州菜堪称天下一绝啊!不仅菜品独具特色,味道鲜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品尝到如此正宗地道的眉州美食,还得益于你们白家的盛情款待。再加上这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真可谓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让人回味无穷!”

白石江老爷子竖起大拇指说:“说得好,说得好啊!我敬你们一杯酒。”

此时此刻,宴席间的氛围异常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

尤其是李易阳和郭忠江二人,更是嘻嘻哈哈地打闹着,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他们相互调侃打趣,妙语连珠,引得众人捧腹大笑。

而吴敬诚则与白石江老爷子相谈甚欢,共同回忆往昔岁月,畅谈家长里短,场面温馨而融洽。整个宴席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

这时候,李易阳呵呵一笑,对白喜仁说道:“喜承兄弟够义气,白老爷热情好客,还有三苏祠里面的老前辈们,你们这个地方真是人杰地灵啊!”

白喜仁笑着回答道:“说的没错,李队长对眉州的历史人物感兴趣啊?”

李易阳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得并不多,只是吴大人对三苏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白喜仁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原来如此啊,三苏父子第一次出川,就是从我们眉州的老城门出城的。他们在眉山岷江的王家渡登船,走水路经过叙州城和滨江城,最终赴京赶考,从此名震天下啊!”

郭忠江惊讶地说道:“三苏父子还经过我们滨江城啊,我真没想到啊!”

白喜仁笑了笑,继续说道:“是啊,他们的才华和成就让人敬佩不已。三苏祠里有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和遗迹,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平和贡献。”

李易阳好奇地问:“那你们这里有没有什么关于三苏的传说或者轶事呢?”

白喜仁想了想,回答道:“当然有啦!据说苏轼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但也很调皮捣蛋。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时候还会惹一些小麻烦。不过,他的父亲苏洵和母亲程夫人非常严厉,总是教导他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之才。苏轼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父亲母亲太严格,但他也明白父亲母亲的良苦用心,所以一直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仿佛看到了那个聪明又调皮的苏轼。

白喜仁接着说:“还有一个传说,说苏轼曾经在眉山的一座山上读书,每天都会早起晚睡,刻苦学习。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见他如此勤奋,就送给他一本书,告诉他只要认真阅读这本书,就能成为一名大文学家。苏轼接过书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果然受益匪浅,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宗师。”

郭忠江听得津津有味,说道:“这些传说非常有趣啊,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白喜仁紧接着说道:“三苏父子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启示,他们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吴敬诚熟悉地理,对李易阳说道:“易阳,听见了吧?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这里从水路前往北方,交通便利啊,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李易阳接着说:“哦,难怪从古到今,干一番大事业,长途跋涉的,升官发财不容易啊!”

白石江老爷子说:“是啊,升官发财很艰难的,当初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出生眉州名门望族,知书达礼,贤淑能干,她十八岁嫁给苏洵时,发现苏家已家道中落、经济窘迫,但她不后悔、不埋怨,以一句‘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李易阳诧异的问:“那可怎么办啊,一大家人,要吃要喝的,对女流之辈来说,更加不容易啊!”

白石江老爷子回答:“确实如此,但是程夫人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或者抱怨。相反,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

李易阳听后深受启发:“原来如此,看来想要成功,就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白石江老爷子感慨道:“是啊!真是太不容易了,当年程夫人变卖了全部嫁妆,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开设了一家蚕丝绸布产销的作坊和商铺,就是想给丈夫和儿子们提供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吴敬诚听着老爷子的话,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刘莲花,也是为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不辞辛劳地操持着家里家外。

白石江老爷子接着说道:“由于程夫人勤俭持家、经营有方,没过多久,苏家的丝织产品就声名远扬,生意越来越红火。程夫人不仅要忙着做生意赚钱养家,还要承担起督促孩子们读书的责任。她既是鼓励夫君上进的贤妻,又是启蒙教育孩子的良母。”

吴敬诚想象着程夫人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他知道,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程夫人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

白石江老爷子讲述着苏家人的故事,吴敬诚听得入神,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见证了苏家的兴衰荣辱。

吴敬诚脸上露出钦佩之色:“白老爷,您说得太好了,敬诚我真是受益匪浅啊!”

这时,一旁的郭忠江笑着插话道:“是啊,不过我们清莲山庄的刘夫人,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呢!她和程夫人不相上下,不仅识大体、有见地,而且聪慧能干,振兴家道,凭借自己的能力,让我们凤凰山名声大噪。”

白石江老爷子听后,不禁感叹道:“你们刘夫人真不简单啊,令人敬佩!”

听到郭忠江和白石江对母亲的夸赞,吴敬诚心里喜滋滋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因为郭忠江所说的刘夫人正是他的母亲刘莲花。想到即将回到滨江城,就能见到许久未见的家人,他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吴敬诚等人酒足饭饱后,踏出餐厅,白喜承带领他们前往眉州远景楼参观。

这座远景楼最初由北宋时期的眉州知州黎希声主持修建,历经六年方才完工。它呈现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高度达到三十米,成为城内最高的建筑。

苏东坡曾为此楼撰写了《眉州远景楼记》。人因楼而闻名,楼也因人而声名远扬。

自从苏轼的这篇《眉州远景楼记》问世,远景楼便声名鹊起,一时之间能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在文章中,苏轼详细描述了故乡良好的民风民俗以及官员们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现了官民和谐、政治清明的社会理想。文章中所蕴含的“贵和尚中”、“以人为本”等理念,恰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所在,值得我们倍加珍视、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当吴敬诚等人站在远景楼下时,他们不禁被眼前宏伟壮观的建筑所震撼。这座古老的楼阁仿佛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变迁。他们走进楼内,仔细欣赏着每一处细节,感受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登上楼顶,俯瞰四周夜景,远处的山峦神秘而绵长,河流蜿蜒流淌,古城的繁华尽收眼底。

吴敬诚感慨万分地说:“这座远景楼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兴衰啊!”

在这里,吴敬诚他们不仅领略到了古建筑的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次游览让他们对眉州古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多的敬畏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