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05章 移居

幸好遇见神 第305章 移居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徐羡之、傅亮等人一步一步作死自己,个中曲折,一言难尽。

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所走的路子,与西汉霍光如出一辙,却比霍光失败得多。

因为霍光一直到死,都牢牢掌控着朝廷,包括皇帝的得位与废黜权。

汉昭帝刘弗陵年长些,露出想亲政意思,结果20岁就莫名其妙死掉了。

刘弗陵的皇后是霍光外孙女。为了确保皇帝长子由自己外孙女所出,在自己外孙女生仔之前,霍光竟然采取绝户政策,不让皇帝临幸其他妃嫔。

而霍光的外孙女那时尚未成年。皇帝死时,她才不到15岁。

这就导致刘弗陵绝嗣。

作为皇帝的刘弗陵,终其一生(20岁),可能也就和幼女皇后有那么几次人类基本活动。而年幼的皇后,可能生殖系统都没发育完全。

刘弗陵死后,霍光亲自挑选昌邑王刘贺继位。

可是刘贺年龄较大,有自己的思想和班底,不愿仰霍光鼻息。

于是,他在皇位上坐了27天,就被霍光罢黜。成为废帝、海昏侯。

霍光废了刘贺,再次亲自挑选了汉宣帝刘洵。

有昭帝、废帝的前鉴,刘洵面对霍光,战战兢兢做了6年皇帝后,终于熬到霍光归西。

汉宣帝刘洵这才得以替刘家前辈报仇、为自己出气,夷灭了霍光三族。

徐羡之三人从刘裕那里得到的辅政大权,与霍光从汉武帝那里得到的权力,相比之下一点也不差。

为什么他们会败得这么快呢?

首先当然是北方有两大强敌:鲜卑人拓跋嗣的北魏、匈奴人赫连勃勃的胡夏。

在这种情况下,像徐、傅这样的文官,在朝廷经济事务和法律诉讼方面,权力强大是真的,但对军队控制上,他们心里还真没底。

所以他们与皇帝抗衡,没有军队强力支持,是根本不敢过分的。

刘义隆一上台,就任命到彦之为中领军将军,掌握了几万禁军。

皇帝人身安全方面得到保障,立于不败之地。

外臣如果想借外军对付皇帝,首先得考虑打不打的过禁卫军。

在刘宋王朝,基本没有将领愿意干这蠢事。

除非被皇帝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狗急跳墙。比如后来的谢晦。

而当年的霍光,起家靠的就是掌握着禁军。从这点看,徐、傅二人与霍光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徐、傅二人很快被清算,最致命的原因是徐羡之杀害刘义符、刘义真。

他们不干这事,刘义隆不会把除掉他们当做首要目标。

他们本来也不是祸国殃民之辈,反而是尽心尽责处理国事之属。时间一长,刘义隆与他们达成君威臣能局面,也有可能。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徐、傅被诛后,谢晦指望自己与檀道济同时手握大军,互为倚靠,对新皇帝形成制约。

可惜谢晦的如意算盘,抵不过刘义隆身边几大谋士的算计。

他们分头出动人员拉拢檀道济,与他商谈条件。

最后,檀道济亲自出动,配合到彦之率领的朝廷西征大军,讨伐荆州刺史谢晦。

谢晦本人及其大军得知檀道济来伐,心态崩溃。

谢晦以及家人、手下一众党羽,包括长史、参军、主簿等等,如谢遁、谢世基、孔延秀、周超、贺愔…,尽皆被杀。

谢晦到死也没搞清楚,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让檀道济这位废皇帝的主力、杀王爷的铁盟,倒戈来对付自己。

清算了谢晦之后,刘义隆对江山的统治,至少在对内方面,是非常稳固了。

于是他借论功行赏之机,对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选边站队正确并立下大功的檀道济晋升征南大将军,调任江州刺史。

由将军晋位大将军,这是前跨了一大步。但是由南兖州刺史调任江州刺史,辖区位置重要性下降了一大截。

皇帝亲信、中领军到彦之外放南豫州刺史。

益州刺史张茂度在讨谢战役中犯了错误,被调回京城。吉翰任益州刺史。

任命骠骑将军刘道产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刘义隆信任的刘粹去世,由族叔刘遵考接任雍州刺史。

先皇刘裕之继母萧皇后的侄子萧思化担任青州刺史。

刘义隆让四弟刘义康担任荆州刺史。

堂弟刘义欣任南兖州刺史。

王仲德升为征北将军。

二哥刘义真平了反,他身边的人都得到补偿。其中参军段宏刚随到彦之参加了平定谢晦叛乱的行动。刘义隆任命段宏为散骑常侍、骁骑将军、淮南太守。

朝廷内也进行了调整。

舅爷爷赵伦之被任命为左光禄大夫、领军将军。

左光禄大夫是所有皇帝身边侍臣的老板,领军将军是外军将军之统帅。赵伦之的位置,相当于中组部长、军委副主席,十分关键。

新加入刘义隆参谋部的王弘,担任侍中、司徒、扬州刺史。

扬州刺史是排名第一的刺史。王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资格参谋部成员王华任录尚书事、中护军。录尚书事约等于宰相之首,中护军就是禁卫军首领,掌管皇宫和皇帝安全。刘义隆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到彦之接任中护军。王华重要性可想而知。

王昙首是追随刘义隆身边最久的谋臣,也是最信任的师爷。不过他是王弘之弟、王华堂弟,所以位置排他们二人之后,担任侍中,领骁骑将军。

其实刘义隆有事情,最先想到的是王昙首。

谢弘微与王昙首一样,是刘义隆身边最早的幕僚。现在被授黄门侍郎、右卫将军、尚书吏部郎,参预机密。

殷景仁早年是先帝刘裕身边的参军,后来担任过皇叔刘道怜骠骑将军府主簿。刘义符登基后担任中书侍郎、左卫将军。可谓对刘家人忠心耿耿。

刘义隆封殷景仁左卫将军不变,加任侍中。

刘湛过去是先帝刘裕身边主簿,后来到彭城王刘义康府任主簿,刚升长史不久。刘义隆这次为拉拢四弟,任命刘湛为侍中。

这样,王弘、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成为刘宋朝廷六宰相。

……

刘义隆的这一拨人事调动,体现四个特点:1.刘氏宗族和外戚占据大量要津。2.刘宋第一大将檀道济官位高、作用小。3.南豫州刺史到彦之和征北将军王仲德,成为今后北伐主力。4.刘义隆十分重视四弟刘义康。不但让他到战略重镇荆州担任刺史,还把他府中长史刘湛擢升为宰相。

……

萧西风五人待在京口,初来乍到,加上位卑势弱,对外界发生的事,只能一知半解。

但这里毕竟是彭城王刘义康的徐州刺史部,他们还是感受得到那一阵阵惊涛骇浪:弑废帝、杀黜王、迎新皇、诛宰相、屠刺史将军…

不过,萧西风的心态波动不大。萧庆四人一向唯萧西风马首是瞻,更是没受太多影响。

主公刘义康作为新皇帝年龄最长的兄弟,得到皇帝信任,被调往上游驻守重镇。

孙延安自然也带着萧西风五人跟随前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