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幸好遇见神 > 第304章 清洗

幸好遇见神 第304章 清洗

作者:班门弄茶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7:41 来源:书海阁

开始时,是徐羡之最早生出废帝之意。

因为他是首辅。皇帝刘义符觉得自己的意志不能付诸实行,就是徐羡之阻挠所致。

徐羡之感到,皇帝过了18岁了,他迟早要亲政,自己最危险。

徐羡之把自己的意思透露给傅亮、谢晦,二人深有同感。三人一拍即合。

换皇帝这么大的事,在三人这如同儿戏,迅速拍板确定下来。

三人又拉上王弘、檀道济,许诺让二人与三位辅政大臣一起,均分天下利益。

二人自然心动,觉得风险不大,欣然应允。

那边,傅亮代表朝廷,率领船队到江陵去迎接先帝第三子刘义隆。

这边,徐羡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安排中书舍人邢安泰杀死废帝刘义符。又派人杀掉被废为庶人的刘义真。

一劳永逸以绝后患。

江陵城。

宜都王、荆州刺史刘义隆,得知傅亮代表朝廷来迎接自己去建邺继位,又同时得知自己两位哥哥已死,十分犹豫。

长史王昙首、参军到彦之、主簿王华,三人是刘义隆最亲近的幕僚。他们分析后,皆认为无需担忧,极力主张赴建邺登基。

临走前,刘义隆做了一些安排。

他命手下最得力的武将到彦之镇守襄阳;王华带领自己的主力部队镇守荆州;往下游一点是江州刺史王弘,他是王昙首的亲哥,已暗中成了自己人。

这样部署后,刘义隆登船去见傅亮。

傅亮带来了迎接候补天子的仪仗和文书,于是按规矩办理手续。

刘义隆故意详细询问自己两位哥哥死亡的详细过程,傅亮回答时汗流浃背,浑身无力。

乘船回建邺的三十多天里,傅亮派出心腹,希望接近、讨好刘义隆身边的人,比如王昙首,却不能成功。

傅亮自己也几次想亲自向刘义隆表示忠心,投靠于他。

但是刘义隆的中军参军朱容子抱着一把大刀,守在刘义隆的船舱门口三十多天,一刻不离,也不允许任何人进刘义隆船舱。

傅亮自知无法得到这位即将就位的新皇帝的原谅、认可,深知前途堪忧,赋诗叹道:“…东隅诚已谢,西景誓不留,性命安可图?”

傅亮之前要求徐羡之不要杀刘义符、刘义真,徐羡之不听。此刻感觉自己与徐羡之绑在一起,恐怕时日不多,悔恨不已。

傅亮在这里担忧,京城中的徐羡之、谢晦也想到了这层。

他们二人商议后,想出了一个制衡刘义隆的办法:刘义隆到建邺即皇帝位,荆州刺史位置出缺。徐羡之以朝廷名义,任命谢晦代理荆州刺史,都督荆、襄等七州诸军事。并把建邺城里的精兵旧将,包括精骑兵,全部带走。临走前,装备都换成最顶级的配置。

徐羡之、谢晦的想法是:到时谢晦盘踞长江上游,盟友檀道济据广陵。精兵强将在手,徐羡之、傅亮把持着朝政,皇帝刘义隆想与他们反目,也得事先掂量再三。

刘义隆与傅亮的船队抵达京城建邺后,朝廷大小官员赶赴江边叩拜迎接。

刘义隆首先祭拜老爹刘裕,然后按照应有仪式隆重登基。

谢晦离开京城,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到江陵后,成心向皇帝靠拢,于是用心巴结王华。

王弘不消说,早就通过弟弟王昙首与皇帝达成默契。

檀道济也通过渠道向皇帝表了忠诚。

刘义隆与长史王昙首密议后,宣布大赦天下的同时,将谢晦的代荆州刺史转正,进号卫将军;

徐羡之进位司徒,继续担任录尚书事,加任扬州刺史;

王弘进位司空,中书监;

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由镇北将军进位征北将军。

傅亮升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朝廷政务与刑民诉讼依旧交徐羡之、傅亮打理。

表面上,整个朝廷一团和气。

事实上,博弈刚刚开始。

徐羡之提出让到彦之出任雍州刺史。

这表面是提拔皇帝身边的近臣,实质上拆刘义隆的左膀右臂。

这自然遭到刘义隆坚决抵制。

刘义隆强势下诏,任命到彦之为中领军,掌管禁军。这一招是为保护皇帝安全,防备对手偷袭。

又任命豫章刺史刘粹为雍州刺史。牵制谢晦。

当年刘义隆4岁代父镇守京口时,就是这位刘粹大叔做他的守护将军。感情自不必说。

同时,刘义隆调亲信王华入京,任侍中,右卫将军。王昙首任侍中,领骁骑将军。刘义隆的侍卫头子朱容子担任右军将军。

这一番操作下来,担任侍中的王弘、王昙首两兄弟随时可入皇宫与皇帝商议、决定大事,完全可以绕开徐羡之、傅亮二人。

如果说,对王氏兄弟的安排让徐、傅二人感到十分危险,那刘义隆随即颁布的一道诏书,让徐羡之、傅亮真正慌了神:皇帝刘义隆直接下诏,为庐陵王刘义真平反。

这道诏令的颁布,基本表明,在刘义隆心里,已将徐羡之、傅亮、谢晦定性为奸贼。不过时机未到,收拾他们的条件还未成熟。

此时的刘义隆才展现身为刘裕之子的果决、智慧。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麻痹对方几人。

到彦之赴江陵探望谢晦,表达敬佩和亲近之意。

按照刘裕遗诏,朝廷政务和法律诉讼权仍旧在徐、傅二人手上。

徐、傅二人希望改善与皇帝关系,于是上奏折,请求归政于皇帝。

刘义隆不允。

再次奏请,仍不准。

第三次奏请,皇帝批准。

徐羡之、傅亮退休回家休养。

皇帝刘义隆开始亲政。

他放出风声,准备北伐魏国。下令打造舰船,整训军队。

傅亮写信密给谢晦,提醒对方:朝廷打造强大水师,可能是准备攻打荆州。

皇帝刘义隆得知,自己的计划可能走漏风声了。

于是决定先拿下徐羡之、傅亮再说。

皇帝召见徐、傅二人入宫觐见。

谢晦有个弟弟谢嚼任中军校尉,他得到消息,派人出宫通知徐、傅二人。

徐羡之感到大势已去,逃出健康城,在一座旧窑里自缢身亡。

傅亮逃出健邺城后,被屯骑校尉郭泓逮住。

皇帝刘义隆派中书舍人给傅亮送去定罪诏书,并传话:因为你当初到江陵迎驾时,态度诚恳。所以只诛你一人。

于是,傅亮被杀,妻子、儿女皆剥夺待遇,赶出健邺城。

诛杀徐羡之两个儿子,饶过其侄子。

逮捕京城中谢晦的儿子谢世休、弟弟谢嚼,斩杀。

谢嚼已经派人送信出城,把京城里发生的事告知哥哥谢晦。

谢晦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他觉得,自己和檀道济手中的大军强兵,是宋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皇帝刘义隆如果明智,应该不至于轻易对自己和檀道济动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